贾骎——让性灵之光在画布上流淌

贾骎——让性灵之光在画布上流淌
2023年04月02日 09:45 中华志愿者

《文化产业》特约撰稿   闫少谨            也许从名字上可以管窥到,贾骎属马。“骎”,即是马急速奔跑的样子。虽年已古稀,他却似骏马奔驰,依旧青春勃发,艺术生命常驻!         从事油画艺术,没有一个安静的身心,也不足以呈现出画作的厚重。         偏偏,贾骎的反应是旋即的,富有灵性的,且每每一语中的,率真得令人咋舌。无论是风景画,还是人物画,都可在构图创意、色彩搭配、比例拿捏、线段取舍等细节上,营造出不俗的意境,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他的画布上,总是流淌着这种性灵之光。

马的奔跑是有速度的,贾骎可以看穿事物本质也是瞬间的。然而,他的画作留给欣赏者的回味,却是长久的。就是一种油画特有的肉肉的感觉,耐看,有嚼头,甚至是过目不忘。         思考和反应是动态的,作画时是静态的。无疑,这是一种落差,是性格上的,也是艺术创作上的,均构成了一种矛盾的魅力。         本来,贾骎毕业于山大美术系的美术油画专业,从事于省级各大媒体美编工作,容易使自己的画作成为“易碎品”。        “我不糊弄,要做就做成精品。”这是他常说的话。父亲曾是省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元老级新闻人,对他的影响太大,也许门里出身,自会三分,他对新闻和美术迸发出骨子里的热爱。          短暂的加拿大移民生活,使他对金色的枫叶、深红的远山、湛蓝的湖水、黄昏的彩霞深深住相,一生都难以忘怀。这是一种色彩的视觉记忆,更是他作为一名画家的“艺术底色”。

色彩的着力,包括冷暖色的配置,会呈现出一个异样的景致和次第。         对于一位画家来说,这是一生的必修课。西方印象派就是将色彩和光感玩到极致的大家,对后世东西方的影响至今。         他从西方印象派画家那里汲取滋养,学习让画作“立起来”的技法效果,法国著名画家、现代绘画之父塞尚成为他绘画事业的楷模。         邀约同好行如风,“锚”定作画站如松,这又是一个动与静的落差。于是,省内外的山山水水都成为他创作的不竭源泉,男女老少都常常在他的画布上展现出生活状态,栩栩如生,既有烟火气,又具空灵感,还“伸手可触”。所有这些,都折射出他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

人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贾骎画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可以通过眼睛传递出心灵的品位。我们可以透过厚厚的镜片,感知《百年鸿儒——国学大师姚奠中》先生的睿智,也可以在《草垛山的早春》时节凝望老农凝望的沧桑,还可以从《藏女》的明眸里看到信仰的虔诚......         近年来,贾骎对“归去来兮”的这个成语情有独钟,除个人油画展以此作主题外,他的一本画册也名为《归去来兮》,将自己十余年间的部分画作集成发行,封面选用的就是《藏女》。谁又能说,那酷似一泓清水的明眸中,盛放着的不是他自己那心中的桃花源呢!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