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至29日,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保基金”)保险行业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在京召开。
会议主要就2017年前十月行业经营形势以及当前风险热点、未来风险形势等内容进行了研讨,与会专家分别对新政策环境下人身险公司转型、二次费改后车险经营以及复杂利率环境下的保险资金运用风险等热点问题进行了专题分析。
车险阈值监管有待进一步完善
从风险角度看,财产险方面,专家认为车险市场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市场主体相互竞争抢占市场,带来市场费用水平整体攀升的局面。
二是目前车险市场未真正实现市场化。从历史经营来看,车险定价基准偏高,这是高费用率及违规竞争得以持续的根源。
三是阈值监管有待进一步完善。市场环境的变化导致阈值监管各指标的实际值难以与前三年自身平均值保持一致。一方面,保险公司可能通过数据处理来避免因阈值监管暂停业务,反而产生其他新的问题;另一方面,保险公司正常经营过程中,如因赔付率过高导致综合成本率超标而被停业,这一监管处罚从法理上看存在问题。
四是手续费的增加导致公司直接和间接税负成本大幅增加。今年1-10月49家产险公司手续费占保费收入比例超过15%,超过税前抵扣限额的手续费会导致公司企业所得税大幅攀升;部分支付给中介的手续费以某种形式返还给消费者,此过程增加了保险公司间接税负成本,降低了行业经营效率。
图1 近两年产险业手续费占保费比例情况
非车险业务承保压力较大,传统非车险保费充足率下降,保证保险跨行业传递风险、责任险的长尾风险都值得关注。
从公司上看,中小公司持续承保亏损,专家认为未来中小公司经营困境还将持续,主要原因有:一是行业资本整体充裕;二是大保险公司准备金余额相对充足;上述两点导致竞争程度难以短时间缓解;三是中小公司固定费用占比明显偏高。部分过去经营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公司面临流动性风险。此外,专家还提到目前行业数据不真实情况较突出,数据失真容易掩盖行业风险,误导监管决策。
人身险:多数公司转型压力较大
人身险方面,专家普遍认为,在行业回归保障的要求下,多数保险公司转型压力较大。
一是中小公司转型较艰难。大型保险公司转型起步较早,产品设计、渠道建设、品牌影响等各方面优势明显,转型成效凸显。而中小公司产品、渠道较为单一,多数发展方式较为粗放,在回归保障的转型过程中面临更多挑战。
二是利率风险可能进一步凸显。有专家提出,随着转型的不断深入,人身险业务逐步向期交化、长期化发展,负债久期显著拉长,未来面临的利率风险加大,而国内缺乏长期投资工具,难以有效对冲利率风险。当市场利率上升时,保险公司为提高产品吸引力被动提高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也会进一步加大利差损风险隐患。
三是,虽然人身险行业流动性风险整体可控,但部分中短存续期产品存量较大的公司流动性风险隐患仍需关注。此外,专家提醒,中小公司转型首先要获得股东的支持,同时科学制定转型计划和阶段性目标。中小公司在转型浪潮中求生存,应根据市场真实需求,寻找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避免走入盲目效仿大型公司转型经验的误区。
图2 近三年人身险业各月总业务收入
投资:市场、信用风险及流动性问题值得关注
资金运用方面,专家认为明年债券市场收益率仍将维持高位,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以及流动性问题值得关注。
一是杠杆较高、投资激进的公司在去杠杆的趋势下面临较高的市场风险。债券市场风险与资产负债错配叠加,可能引发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退保风险的相互扩散和传染。
二是债券的刚性兑付被打破,信用风险加大。过去在信用扩张期,出现集中违约的可能性较低,未来信用扩张速度减慢后,需要警惕集中违约的风险。
三是股票资产变现的难度有可能增加。近两年,大部分机构均配置了较多蓝筹股,导致大盘蓝筹股流通盘较少,一旦机构集中卖出持有的蓝筹股,会出现无法抛售的问题,增加了股票资产变现的难度。
此外,有专家表示,资管新规短期来看,将带来保险资管产品规模的萎缩;长期来看,会造成保险资管行业的分化。“在保险姓保的背景下,保险投资也应该姓保,需要从负债端出发,解决负债端成本高企倒逼投资端提升风险偏好的问题,通过增量调存量的方式实现行业特殊时期的平稳过渡。”与会专家说。
来自保监会、财政部、人民银行的相关部门同志,中保基金、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证券公司和高校研究机构的2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文章来源于中保基金官网,有所修改。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