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产业成熟化,铺垫千亿市场空间

北斗产业成熟化,铺垫千亿市场空间
2020年01月16日 17:30 乐晴智库

据科技媒体,到2020年年底,中国北斗全球系统将全面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北斗应用产业规模,初步统计今年会超过3400亿元至3500亿元,预计未来一段时间里每年会保持20%左右的增长。

我国于20世纪后期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三步走”发展战略: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全球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

北斗系统自主化与稳定性不断增强,我国导航产业链上的用户端、增强系统等关键环节也实现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已形成较完整的北斗导航产业链,主要分为五个关键环节:1、卫星制造;2、卫星发射;3、地面设备;4、卫星导航应用;5、下游市场。

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分别航天五院以及航天一院垄断;地面设备也是由国家投资部署,目前对外的北斗卫星产业链主要聚焦于导航应用终端以及系统集成和运营。从全球卫星产业链收入结构看,根据SIA报告,卫星应用产业占产业链总产值超90%。

芯片、模块、终端、解决方案与运营平台均具有较大程度的自主性,已规模应用于测绘、农林渔业、交通运输等多个下游领域;地基/天基增强系统、支持北斗的加速定位服务平台的出现在提高北斗用户位置服务体验的同时,也为相关集成商提供更高灵活度、更低成本的解决方案,使高精度服务渗透至更多重点、新兴行业。

查行业,就用行行查小程序

上游:卫星制造与发射组网是卫星导航产业的基础

北斗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卫星制造、卫星发射以及旨在提高定位精度的地基增强和星基增强系统。

我国卫星产业处于相对初期发展阶段,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相比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卫星数量与结构上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数量上,运营及发射数量均约为美国的40%;结构上,通信卫星、遥感卫星是差距最大的两个领域。

作为卫星产业产值占比最大的卫星应用产业,正在加速推进,诸如北斗、天通等典型卫星系统的下游应用正不断拓宽,且开始与其他基础技术相融合、打开车联网、智慧城市等新兴应用领域。

卫星制造的商业模式较为明确,即客户采购卫星,卫星制造企业利用客户预付款进行卫星研制。

2014年信威集团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制灵巧通信试验卫星,自此民营企业(或合营企业)开始走上卫星研制的道路。合营企业通过股东技术入股的方式获得研制卫星的能力;经过多年的积累,2018年民营企业无论从制造的卫星数量还是获得收入都取得了爆发式增长。

中游:基础部件是北斗系统自主可控的关键环节

北斗产业的中游主要包括基础部件及北斗终端。而其中基础部件作为“北斗自主可控”最关键的部分,主要由基带芯片、射频芯片、板卡、天线等构成。

国内芯片厂商在国防、高精度测量等专业应用和特殊行业应用领域机会巨大,终端售价较高,对芯片价格不敏感,在市场正式启动后,厂商将迎来量升价稳的良好获利局面。

北斗导航芯片市场主要厂商包括:中海达、北斗星通、华力创通、海格通信、泰斗微电子、航天电子、航天恒星等。

终端、解决方案和运维服务提供众多行业应用系统解决方案及运维服务:北斗导航产业链整合是大势所趋,不少企业都涵盖了产业链多个环节。

北斗终端:北斗终端产品毛利率高,行业应用空间大,是未来北斗应用的重点。目前,合众思壮的北斗移动互联终端已经应用于车载导航、公安、电力、金融、国土、城市管理等几十个行业领域;南方测绘、中海达的终端产品被广泛用于测绘领域;海格通信的北斗终端被用于船用车用导航、应急指挥、卫星通信等。

产业链中游产值最大,下游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上游产值在总产值中占比为11.27%,其中基础器件、基础软件和基础数据等环节产值分别占比为4.17%、2%和5.1%;中游产值在总产值中占比为51.92%,其中终端集成环节占比为36.79%,系统集成环节占比为15.13%;下游运营服务产值在总产值中占比增长到36.81%,在产业链各环节中涨幅最快。

下游终端、解决方案和运维服务提供众多行业应用

北斗系统的集成及运营服务是指通过提供卫星定位系统平台作为与北斗地面段和空间段的接口,有针对性地集成各种软硬件平台,服务于终端用户并收取服务费形成收入的模式。运营服务存在先发优势,率先进入这个领域并妥善经营的企业将占领未来北斗导航产业的制高点。

另外,北斗运营资质的管理出于保密要求的同时,最主要的作用是维持北斗运营市场的有序竞争,每个申请资质的运营商都有明确的区域或者行业定位,预计运营市场将会呈现运营商诸侯割据的局面,具备北斗运营资质且有成规模的用户的企业将会获得稳定的收益。国内公司具备这一资质的企业有海格通信、北斗星通、振芯科技、华力创通等。

目前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链产值仍然主要集中在中游,但产值重心已经呈现出向下游转移的趋势,说明产业继续向平稳发展阶段过渡。

北斗产业厂商在安防、公安、交通等对精度要求以及自主可控需求较高的应用领域已展开全面布局。长期来看,万物互联将加大北斗作为自主可控的PNT高精度信息基础的地位。

北斗系统目前在国防军工市场已经稳定应用,行业应用及民用市场的快速发展正在临近。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预测,至2020年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市场规模将达到2443亿元,其中行业应用市场则有望达223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27.8%和27.3%。

我国北斗目前处于“军转民,内转外”的最佳节点,参照美国GPS的爆发路径,在政策推动下,行业/民用市场的不断渗及海外市场的持续开拓将为北斗带来跨越式的“拐点爆发”。

精准农业作为高精准应用市场中最主要的细分领域,在政策红利下,也已经实现逐步落地。

高精度应用是行业市场得以发展的支撑点。通过对标国外高精度应用市场占整体GNSS应用市场的比重(国外占比约达15%),能够发现目前国内高精度应用市场占比远低于国外水平。我国高精度应用市场仍处于起步期,有待进一步发展成熟并向大众化、广泛化应用方向突破。

车联网的成长建立在卫星导航定位的基础上,北斗导航定位终端为车主提供LBS、道路救援、导航、定位等服务。随着用户需求的迅猛增长以及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应用,车联网市场将迎来新一轮的爆发期,也必然给汽车导航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北斗+”助力民用市场,仅两大细分领域就创造千亿价值。在目前民用市场中,虽仍是以智能手机与车载终端市场为主导,但随着北斗系统的不断成熟,以共享单车为例的新型市场,在基于北斗辅助定位的功能下快速增长,从而使位置服务需求增速更加明显。

根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披露的卫星发射记录,可以看到北斗建设周期正在快速缩短,除去系统后续优化时长,一号工程历时7年,二号工程历时5年,而三号工程从启动到建设完成预计仅需3年;导航卫星正在进入密集发射期,2018年成为北斗系统建设元年。北斗全球组网的快速布局,有望加快北斗商用化的推进速度,整个北斗产业链将全面加速。

乐晴智库荣誉会员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