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标准,判断自己的行业有没有前景 | 总编推荐

3大标准,判断自己的行业有没有前景 | 总编推荐
2019年09月22日 08:00 吴晓波频道CHANNELWU

在工作中,我常接触到知识产品的老师和企业的高管。每周末,我都会来和你分享一下本周的学习收获,希望能给你一些启示。

有很多读者在加我为好友之后,会问一些职业生涯规划问题。

有人感觉自己所在的行业没前途,问我要不要换行;有人则是面对一份新行业新岗位的诱人offer,拿不定主意;还有一些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问哪些行业前景好,值得加入。

行业选择,是一件人生大事,但大部分人在问之前都弄错了一个基础概念,那就是行业和行当不是一回事。

这两个词听起来很像,但却是有区别的。

在20年前,在统计中会有“互联网行业”这个名词;20年后,还有哪家企业离得开互联网呢?海尔是在互联网行业还是在制造业?苏宁呢?阿里巴巴呢?所以行业的划分其实是有些模糊的,并没有那么清晰、死板。

行业划分没那么死,那么行当又如何呢?

我们可以把业务架构、商业模式、核心生产要素都类似的企业,称为同一个行当。

比如说视频网站、直播网站、小说网站、出版社、自媒体、影视制作等,都是满足视听娱乐需求,也都是以内容为核心,同属文化娱乐行业,但它们都是不同的行当,因为业务架构、商业模式不同。

影视公司除了内容创作,还须把控导演、演员、渠道等资源;视频直播则不那么需要把控资源,但对创意和热点敏感度要求较高;自媒体也是一样,但更侧重图片和文字。至于出版业,对创意和热点敏感度的要求较低,但对内容的系统性和制作标准的要求会更严苛一些。

如果你准备入行或是准备换行,一定要搞清楚目标行当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这能帮你找出潜在的竞争对手,同时也是帮自己找潜在的出路。

比如,对于知识付费这个行业来说,写书的、做短视频的、做线下教育的和做媒体的,都具备生产优质内容的核心要素,彼此之间容易渗透,也有竞争。

而有时候就算在同一个行业里,也有可能是不同的行当。比如出版业里,就有财经、文学、艺术、教辅等众多种类,客户需求不同,商业模式也有差别,竞争和渗透的可能性就低一些。

大家经常说的“风口”,指的是用户需求快速增长的行业——比如前些年的移动互联网,以及在同一行业中,份额不断扩大、有竞争优势的行当——比如近两年的社群电商、知识付费。这两项结合在一起,那就是大风口,你能抓稳,也就占得了先机。

弄清楚行业和行当后,下一个问题是怎么判断自己所在的行当有没有竞争优势。

有三个判断标准。

① 你的行当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用户需求是不是真的存在,是不是足够大。

举个反例,苹果的Apple Watch,一来用户的需求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刚性,二来价格尴尬,低消费的人买不起,高消费的人会继续选择名表,于是只能卖给部分中间人群。

如果你所在的行当,也正在做这种没有市场需求的事情,那你在职业上的投入就很可能会打水漂。

② 你所在的行当,有没有竞争优势,这个竞争优势是不是很容易被瓜分。

最近又热起来的共享充电宝是一个例子。当年很多人都不看好,王思聪甚至放话这事能成他就吃点那什么。尽管目前还不能断言具体是哪家企业会胜出,但共享充电宝这个行当,确实是有竞争优势的。

再往下想一步,这个优势可以被瓜分掉吗?似乎一时很难想到,除非电池技术和充电技术迎来突破性的发展。

③ 你所在的行当,是否有可能出现新的客户需求,建构新的竞争优势。

比如,有些出版社做畅销书,获得了大量利润,但有些出版社选择集中力量在教材、教辅领域,同样获得了很高的收益。所以你看,出版业是能同时应对多种客户需求的。

新的客户需求会带来一种新竞争优势的可能,这个道理在很多行当都适用。所以,如果你的目标行当也具备多元化发展的可能,那就是一个有发展机会的行当。

今天的分享来自刘捷老师,他有丰富的职场经历,在国企和外企都担任过高管,后来又做了民企的CEO。同时,他还是一位投资人,操盘投资了近600个企业的融资项目。所以,他对各种类型的企业都有充分的了解,作为职业顾问,再适合不过了。

他在我们吴晓波频道APP上开设的课程叫《CEO给你的职商课》,在课程里,他用CEO的视角和投资思维,帮大家梳理出了职场发展的策略,从定位到路径到行动,每一方面都结合了他的个人成长案例和所见所得。

如果你想找到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或是想提升自己的职场竞争力,又或者正在思考跳槽、转行,这门课应该能帮到你。

提升职商,制胜职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