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液化”会发生吗:财富就像液体一样,从高处往低处流

“财富液化”会发生吗:财富就像液体一样,从高处往低处流
2021年09月19日 08:00 吴晓波频道CHANNELWU

“一夜之间,富国将把财富向第三世界倾倒,富人将把金钱向穷人抛撒,而这一切,都是完全真诚的。金钱用最快的速度平均地发给世界上的每一个人……”

在刘慈欣的小说《赡养人类》里,描述了外星文明来临地球前夜景象。外星人承诺可以负担地球人的所有开销,但附加一个条件是:按照当下人类社会最低的生活物资标准来。

也就是在外星人到来之际,全人类社会生活标准最低的那位,就是外星人“赡养”人类的标准。

这样一来边沁功利主义的世界就变成了罗尔斯公平主义的世界,富人们的钱留着毫无意义,只有让所有人的财富都完全一致,才能保证外星人来临之后,自己也得到更好的待遇。

全人类就此动员了起来,很多人每天都开着大卡车,成箱成箱地发钱,发的时候还真诚地说:“感谢你为提高人类最低生活标准而做出的贡献!”

在小说里,刘慈欣给了它一个非常形象的名称——“财富液化”:

财富就像液体一样,从高处往低处流,用最快的速度让穷人的财富和富人齐平。

这是小说,还是预言?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搞清楚一件事:财富,到底是怎么聚集起来的呢?

早在1897年,意大利的经济学家帕累托就注意到了财富的马太效应,其分布在很多个维度都符合二八定律。比如在人群中,20%的人占有80%的财富,在一个行业中,20%的企业占据了80%的利润。

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中说到:财富聚集的一大根本原因,就是资本的边际收益,大于劳动的边际收益。

因为资本总是可以选择利润最高的领域来进行投资,获取收益,而劳动力则跟从小受到的教育、训练的技能等等有关,无法和能够灵活优化的资本相比较。

这样一来,那些持有雄厚资本的人,就可以通过不断地投资,来获取更高的收益。而收益本身又构成了新的资本,就像滚雪球一样指数式增加,越来越大。哪怕一开始只有很小的差距,经过几轮之后,人和人之间的财富就有了非常大的差距。

而随着工业化和互联网的发展,这种滚雪球效应并没有得到减少,反而增大了。这里面关键的一点就是“网络效应”。

曾经人们以为,互联网的发展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因为理论上人人都可以发声了。不会让少数的传统媒体所垄断。然而现在人们发现,流量依然在不断地集中——因为那些被观看更多的文字和视频,能得到更大的曝光度,从而吸引到更多新加入的人观看和浏览。久而久之,同时上传的两段视频、两篇文字,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之后,其获得的关注度可能就迅速地有了天壤之别。

借助于“网络效应”,21世纪的财富集聚,马太效应更为极端。

因为偶然的因素脱颖而出的个人、公司和企业,也容易获得更多的外部联系和更多的商业机会。随着工业时代和通信的电子化,人和人之间、公司和公司之间交流沟通的成本进一步下降,这让那些本来就处于优势节点的人和公司,能够进一步地扩大优势,帕累托时代的二八效应,到如今,已经是一九开都打不住了。

按照这个逻辑一直推下去,在大刘的笔下,世界会出现一位“终产者”,也就是全球所有财富的所有权都到了这一个人身上,其他人都陷入了贫困,甚至于连呼吸都是要付费的。

所以,科技的发展本身未必就一定是消灭贫富差距。在不加干预的情况下,差距增大所带来的,其实不仅仅是公平和弱势人群福利的问题,它对最根本的经济增长,也有长期的影响。

财富差距和经济增长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不少人,包括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的经济学家奥坤,都认为在财富差距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个权衡:降低财富差距可以提高人群整体的幸福感,但是降得太低了人们就不干活了,所以也需要维持一定的财富差距给人们努力的动机。言下之意,维持财富差距是有利于生产力的,只是出于“人道主义”才需要降低它。

听起来很有道理。然而,这个权衡可能并不存在。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研究者对澳洲从1942年到2013年的税务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收入不平等的上升,不但没有增加,反而阻碍了经济的产出。

这个结论可以说是颠覆了人们的常识。

因为按理说,人们都有一个攀比的心理,看到生活环境优越的人,会产生愿景,从而应该是更有劲去工作才对。所以,一定有一个更加宏观的机制,让贫富差距反向打消了因为看到更好的生活希望而产生的愿景。

这个机制是什么呢?就是金钱激励的“外部性”。金钱除了作为价值储存和价值尺度的工具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那就是产生激励。平常我们总是强调这个激励对自己的作用,但是金钱在经济中是循环的,激励的传导也是一样的。

比如说一个快递员在送快递的时候,其服务被顾客和公司所承认,赚取了自己应得的报酬,这第一个过程,是市场通过金钱在激励着人们工作;而当他拿到了薪水,在休息吃饭的时候,他的消费也激励了饭店老板的工作,金钱转手的过程,也是激励在传递的过程。

以小见大,金钱在社会中不断地换手,社会中的各种产品就因此而源源不断地被创造出来。

这个过程中,每个劳动者都是一个节点,一方面通过劳动来获得收入,另外一方面,通过消费来传递激励。而如果劳动带来的收益越来越少,劳动者没有足够的收入,那么他就没有能力进行消费。不能消费则意味着多余的产能、丰富而多元化的需求都无法得到释放。

更严重的是,这意味着即便是实验室里面有非常好的产品原型,创业者有非常好的想法,也会因为缺乏有效的市场需求而无法让这些好的创意面世。比如说如果人们没有时间上网消遣,那么围绕着互联网的一系列娱乐就都变成了无源之水。

久而久之,经济的活力会因此而受到影响。究其根源,就是因为金钱过度集中,导致本来应该在社会中发挥的激励效果失效了。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这些年,一直在致力于提高“内需”的原因所在。

最近国家提出的“共同富裕”,仔细想来,其实也和扩大内需之间有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

内需扩大了,意味着本土的购买力增加了,而本土购买力的增加意味着本土的商业也更加发达,经济也更加有活力,就更容易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而想要扩大内需,让收入处在中低层的人群有钱花,敢于花,这又回到减少贫富差距,提高社会保障的共同富裕上来了。

共同富裕的第一层意思是福利意义上的,共同富裕了,那自然是人们的幸福程度整体提高了;而进一步来说,共同富裕了也意味着有更多的人有能力去开发出更多元化的需求,也有能力去消费了。内需增加之后,意味着市场的活力也增加了,金钱的激励能力能够得到更好的体现,从而经济更有希望进入一个良性的、由创新和消费共同驱动的长期增长。

所以说,共同富裕并不像一些人所说,是平均主义,是削弱人们创新意愿的事情,而是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长远促进作用的事情。

作者司马懿 |当值编辑 杨帅

责任编辑 |何梦飞主编 |郑媛眉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