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疫情防控,如何顾全农村?| 品牌新事

春节疫情防控,如何顾全农村?| 品牌新事
2023年01月17日 09:03 吴晓波频道CHANNELWU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文 / 蛙小吉 

近几天来,多个地方政府发布了最新的疫情研判,表示第一波新冠感染的高峰已经过去。不只发热门诊的就诊数在下降,急诊高峰也出现了回落迹象,人们的生产生活秩序正在恢复。

对于春节期间是否会暴发第二波感染潮,专家们的看法并不完全一致。但他们大多认同,庞大的人员流动,可能会引发一定范围的输入性感染波动,对基层疫情防控造成压力。

尤其是在农村,目前留守的大多数是老人和儿童,他们的免疫力无法和青壮年相比。同时,农村的救治体系比城市更为薄弱,医疗物资、医疗人员也相对匮乏。

据卫健委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每千农村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数为1.52张,每千农村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数为1.62人。这个数字,几乎只有总平均数的一半。

1月7日,疫情管控放开后的第一个春运正式拉开帷幕。交通部预测,被压抑三年的跨区域人员流动将加速释放,今年春运的总客流量将达到20.95亿人次,同比增长99.5%。

1月8日,随着新冠从“乙类甲管”变更为“乙类乙管”,我们成为了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中国的防疫目标,也从“动态清零”变成了“保健康、防重症”。

防疫的目标在变,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变,解题思路自然也要随之迭代。

部分农村过峰,但仍需重点关注

“血氧仪收到了,我们都量过了,没什么问题。等下我拿去给你付叔叔。”接到母亲发来的视频,在深圳工作的双双总算松了口气。

一个多月前,老家村里很多人都发烧了,在村卫生所输液都要排队。这个时间和省城疫情暴发的时间段非常接近,但因为村里不再测核酸,也没有抗原,大家并不清楚自己是不是真的“阳”了。毕竟往年这个时候,得季节性感冒的人也不少。

很快,村里的医生付济宁也开始发烧。他把在县医院工作的儿子叫了回来,给自己和村民看病,这才确认自己是“阳”了。转阴后,付医生把儿子打发回去,自己继续工作,结果没过几天就又阳了……他可能是村里唯一一个阳过两次的人。

双双的老家,是一个百强县辖下的村庄,流动人口比较多,疫情防控的压力一直比较大。他们村有六个组,两三公里内就有三个卫生所,基本能保证每个村都有一个基层医疗机构覆盖。但乡村医生们能为村民提供的,主要是一些对症治疗,面对重症,他们也没什么办法。

在大城市工作的双双,比家里人更清楚新冠感染对老年人的威胁。因为抵抗力低,老人们感染后不一定会有明显的症状,如果被病毒侵犯到肺部,很容易静默性缺氧。

再加上村民们普遍没有健康监测的意识,在缺乏直观感受的情况下,哪怕是村医也很难说服固执的他们去医院拍CT。就算年纪大的老人得了重症,人们只会觉得“是时候到了”,而不是新冠的原因。

双双的姨夫今年62岁,他发了三天烧,第四天烧一退就去帮人拉鱼了。一天五百,是重体力劳动,但村里人并不会休养一段时间,只要退烧了不疼了,他们就要开始干活挣钱了。

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这件事,对身处大城市的年轻人来说可能没那么难。他们有基本的健康意识,有获取信息的渠道,有丰富的资源和相对通畅的物流,能运用互联网为自己储备物资,能利用现代通信手段对外求助……但对留守农村的老人而言,这并不容易。

作为村里的一员,双双觉得自己必须要做点什么才行。十二月中旬,她在一家医疗器械品牌的线下体验店里,溢价买了一台血氧仪寄回了家。确认完家人的身体情况后,她又让母亲把血氧仪送给了卫生所的付医生。

“村里没有血氧仪,很少有医生会配它,后面则是想买也买不到了。”双双听母亲说,收到血氧仪后付医生就给村里的老人都测了一遍,还真发现有位邻居老人的指标有些异常。所幸给老人吸氧和输液后,情况已经好转。元旦后,村里不再有人发烧,这波疫情感染高峰算是度过了。

农村的基层医疗机构,是国家医疗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最后一公里”,也是疫情防控的一道重要关口。

因此加强对农村地区医疗机构的支持,保证基层医疗机构有必要的诊疗设备,对疫情防控的“关口前移”有很大帮助。

虽然当前疫情总体平稳,但并不是所有村庄都已经过峰。叠加春运返乡潮影响,农村地区仍需重点关注。对于个体来说,是否会遭受疫情高峰冲击,是一个概率问题。对于群体来说,这却是一种必然。

而判断新冠感染患者的情况,有两项重要的实验室指标,那就是血氧和CT。其中血氧检测,不管从效率还是从实现成本上来说,都是更容易广泛落地的。

1月7日,在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指导下,阿里巴巴宣布捐赠1.25亿元,为全国60多万个村卫生室每个配备2台指夹式血氧仪,可基本覆盖全国所有行政村。

菜鸟迅速响应,当晚便投入上千人次、300多车次运送血氧仪,分赴四个工厂提货,确保这些紧缺物资,能在两到三周内送到最有需要的农村老年人身边。截至1月11日18时,菜鸟负责配送的血氧仪已经全部发出。

这不是中国企业第一次在民众有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新常态下,新防疫模式正在形成

在疫情三年间,中国形成了一套独有的防疫模式:那就是政府力量主导、企业力量支撑、社会组织和个人力量补充。

正如一艘行驶在风浪中的大船,不只需要船长作出果断的决策,还需要舵手控制方向、瞭望手看清前路、水手调整风帆、划手用力划桨……只有船上的人同心协力,这条大船才能乘风破浪。

其实,在疫情暴发初期的“武汉保卫战”、去年初的“大上海保卫战”中,我们已经看到这种模式的缩影,以及它的超高效能。而在最近各大城市的“新冠感染保卫战”中,再次印证了这套模式的价值。

去年12月上半月,随着“新十条”的落地,全国新冠感染面持续扩大。人们对快递物流、即时配送的需求成倍增长,许多快递员、外卖员却纷纷“转阳”,无法到岗。

一边是集中暴涨的需求,一边却是持续减员的现状,城市末端配送系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特别是北京,这个有着两千万人口的城市,叠加了11月“管控”和12月“暴发”的双重DeBuff(负面效果),配送不畅的现象尤为明显。而在这个特殊时期,物资的通畅度就是人们安全感的来源。

12月13日,国家邮政局就保障首都邮政快递业末端畅通工作,对北京市邮政管理局和各快递企业总部进行调度。12月14日,北京市邮政管理局发布通知,明确“两天见到成效、一周恢复正常”的工作目标。

多家快递公司响应号召,从全国各地调派人手入京支援,并通过招募临时员工、增加配送时长、开启“夜派”模式等多种方式,保障末端运力,优先保障药品和防疫物资等快件投递。

为保障社区快递及时配送,北京全市菜鸟驿站增加3小时的包裹配送时长,并鼓励站点当天包裹当天完成派送。用户如果有紧急需求的药品包裹到达驿站,还可以直接联系所属驿站站长进行优先派送。许多站点连续加班,只为把民众急需的物资送到他们手中。

即时配送方面,多个外卖平台通过共享员工、招募新人、跨区调度、激励措施等多种方式,提升北京骑手运力储备。从12月14日开始计算,新骑手注册人数连日增长,其中15至16日新骑手注册量环比上周同期增长215%。

12月16日,北京丰台、房山、海淀等区都发布了关于参与外卖配送服务的倡议书。许多“阳康”或“未阳”的北京市民应召加入了送外卖的队伍,将一份份药品和食物送到有需要的市民手中,全力支持保供。

12月21日,饿了么启动了“城市守护者支持计划”。为坚持开店的药店、水果店等,提供专项奖金。同时,通过加大激励补贴、优化运力调配等方式加强服务,恢复骑手运力,全力支持保供。在北京持续跑单15天的新骑手,平均可获得3000元额外奖励。

政府、企业和个体都贡献了各自的力量,短短两周内,北京堵塞的微循环再次畅通。

这套模式不仅可以作用于城市,在乡村也同样有效。从2022年12月31日起,阿里已经启动助力乡村疫情防控系列行动,并取得一定成效。

置身事内,做那道照亮他人的光

2020年,达沃斯论坛创始人克劳斯·施瓦布在《后疫情时代:大重构》中提出一个观点:世界面临的宏观风险和问题越多,就越有必要实行利益相关者理念和ESG战略。

ESG投资强调的是公司要针对“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方面做出质的提升,尤其是提升对社会方面的投资。

在充满不确定的2023年,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体倾向于加大社会投资,承担社会责任。

不过,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不仅仅在于环保或公益。还在于他们能够灵活运用自己的专业能力,成为特殊时期(疫情、洪水等)的一道重要防线和支援力量。

在这次年底的疫情风暴中,阿里巴巴就通过数字化领域的专业能力和平台企业的资源调度能力,发挥着自己的价值。而这种置身事内的心态和作为,是大部分国际互联网公司所不具备的。

在命运的洪水中,个体的力量终究有限。只有众人同行,才能形成抵御灾害、对抗风险的社会防护网。广义而言,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何尝不是被另一个“人”所庇护?

2023年,愿我们都成为置身事内的那束光,照亮他人,也照亮自己。

参考资料:

1.《2020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全力做好春运服务保障工作举行新闻发布会

3.线上采访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