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走向海外:除了李子柒,主要还是靠机器人? | 地新引力

中餐走向海外:除了李子柒,主要还是靠机器人? | 地新引力
2020年01月16日 07:00 吴晓波频道CHANNELWU

文 / 紫龙同学

如今,一个去广州出差的北方人和一个去上海出差的四川人,都会发现类似的现象:当打开饿了么、美团这样的订餐平台时,最热门的餐厅榜单里,基本都是重口味食物当道。天南海北街头走一走,撸串、火锅、小龙虾,也几乎占到了实体餐厅的大头。中国城市的口味同质化,比城市面貌的同质化似乎更严重。这其中的原因,当然一方面是辛辣刺激的食物本身更符合现代人快节奏、高压力下的饮食习惯,但这一现象背后,还潜藏着餐饮行业更深的一层危机——愿意学餐饮、做餐饮的人越来越少。

此前媒体报道过制造业、建筑业持续用工荒,年轻人跑去送外卖、送快递、开滴滴、做直播。其实另一个似乎正被年轻人加速抛弃,却少有人关注的行业,正是餐饮。看几组数据:▶ 在大连,中餐服务员是一季度劳动力缺口最大的3个职业之一,市场需要5620人,求职者仅为732人。如果说东北本来就年轻人外流,那北上广的情况呢?▶ 58英才招聘研究院的一份报告显示,北京、广州的餐饮人员招聘规模和求职规模比超过5:1,这意味着每五个空缺岗位只有不到一个求职人员来应聘;人社部调查显示,被调查餐饮企业平均人员流失率为10%。▶ 身边做餐饮的朋友算过一笔账,一个200平米的粤菜馆如果改造成高端烧烤馆,人力成本(包括烹饪、服务、食材加工、清洁等岗位)可以节约30%,坪效可以提升30%。改成火锅店,这个数字可能更高。在人越来越难招的时代,我们看到更多的菜系店招,最后通通变成了烧烤、撸串、小龙虾,因为重口味调料的加持,这些菜对刀工、食材以及烹饪的要求会相对降低很多。这也就解释了开头提到的现象,在每个城市打开大众点评,呈现的口味高度趋同。对于喜欢个性化口味的吃货们来说,这是万万不能答应的,对餐饮行业来说,这也是一个不能不说的痛。怎么解决?

让餐饮重新变成性感的生意跟其他行业发生的事情一样,年轻人如今抛弃餐饮业的主要原因,不是辛苦或者待遇,而是工作本身的枯燥乏味,不够性感好玩。消费升级时代,餐饮的枯燥乏味,远超大排档时期。就拿看上去很有创意的奶茶店来说。如今,由于供应链和运营模式高度标准化,奶茶小哥只要按照流程制作,闭着眼睛做出来的味道都是一模一样的。烧烤、火锅、小龙虾,莫不如此,厨子们的发挥空间非常有限。知乎上,有年轻人抱怨做了川菜厨师不到一年,肩周炎各种慢性病频出,于是改去送外卖了。之前的工作又累、油烟又重,现在起码落得个自由,送完一单,就可以捧起手机。当人被异化成机器人的时候,来重新解放人的却是机器人。在美食之都广州,有人正在做这样的尝试。春节前夕,一家名为Foodom顺厨的机器人餐厅在“美食之都”广州花城广场开业。相比于其他机器人餐厅只是让机器人穿上女仆装端茶送水,这家充满赛博朋克风格的餐厅,最大的特征是几乎完全的机器人化。

负责配菜、烹制、传菜的,全部是机器人。餐厅的一侧,配置的32口炒锅可以不间断制作各种菜品,还有集装箱煲仔饭机器人。在烹饪环节工作的炒锅机器人,平均烹饪时间为3-5分钟。如果是洋快餐,从下单开始只要90秒就可以完成一道菜品;简单的中餐,如煎鱼饼,最快可在40秒内制作完成。在菜品出炉后,机器人炒好的菜,会通过餐厅上方的云轨平台送到客人桌上。

餐厅没有明火,且几乎没有厨房,简直就是个可以随时开party的大舞厅。于是传统餐厅存在的效率、卫生、消防隐患等老大难问题,也一并被解决了。从中央厨房到冷链运输,再到店面餐饮机器人,这家餐厅实现了全系统搭建与运营。能够打造这样一个充满想象力的餐厅,背后一定是一个餐饮巨头吧。你猜错了,这家餐厅不是来自传统餐饮企业,而是碧桂园,对,就是那个建房子的碧桂园。去年碧桂园推出了机器人研发产业计划,餐厅机器人正是其中一环。截至目前,Foodom机器人中餐厅的旗舰店已投入46台机器人作为餐厅运营的核心设备,构成整套餐饮机器人体系,在核心技术上均实现自主研发,研发费用已超2亿元。

炒锅机器人碧桂园集团助理总裁、千玺机器人餐饮集团总经理邱咪对小巴说,机器人将帮助传统餐厅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管理体系规范化。在有限的营业面积中,帮助提升人效和坪效,促进服务、环境、口碑等多维度全面发展。

让烹饪再度迷人起来金牌顺德菜大厨马慧良,曾经做了十年的基础烹饪,你也许觉得这是十年磨一剑,但他自己却感慨浪费了大量时间,否则自己的烹饪技艺会提升得更快。在烹饪领域,有“三个月的刀工,一个月勺工,一辈子的火候”的说法,但如今的餐饮标准化,让很多年轻人只是停留在重复性的工作,无法专注于创造性烹饪。碧桂园的机器人餐厅,因为全面采用机器人烹饪,厨师们得以从繁杂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他们成了导师和产品经理,主要工作变成了指导机器人执行烹饪,如此一来便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回应顾客反馈、集中改善菜品口味和不断创新烹饪技术上。在这里,厨师们将菜品制作的油温、下菜顺序、收汁工艺、翻炒方式与时间等要素输入机器人电脑,通过成百上千次的实验、品尝、调校、提升,机器人最终精准地展现了厨师的技艺。机器人炒菜,出来的效果比想象中好,标准化的制作,可以保证出品,让更多人能够品尝到地道的顺德菜。刚刚加入顺厨餐厅的顺德菜大厨林潮带,在谈到餐厅自家机器人的时候,话语间都很兴奋。

其实,餐饮业当下的用工荒,反映的是一个永恒的职场命题——人应该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至少也是具有创造性的那部分工序,否则就是浪费生命。马斯洛曲线告诉我们,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实现;马克思说,未来人们劳动将纯粹出于兴趣爱好。但现实情况是,兴趣和岗位匹配的人,依然只是极少数,对绝大部分人而言,工作依然只是一个养家糊口的手段,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之前,还有大量的事不得不做。

有人也许会担心,当机器人把做菜学到炉火纯青时,是不是厨师们就要下岗了?我们问了下大厨和餐厅其他服务人员,大家并不这么认为。“我不担心厨师会被机器人取代,未来厨师负责研发新菜式、把控品质,通过机器人去实现创意想法。”林潮带说。包括中国烹饪大师、顺德名厨林潮带与其余10名厨师,都参与了碧桂园餐厅的菜品研制,他们把机器人亲切地称为“徒弟”。

在这些学习能力惊人、不知疲倦的“徒弟们”身上,小巴突然看到一门大生意:目前,中餐厨师资源稀缺,正是海外中餐扩张的一大障碍。以海底捞为代表的火锅,之所以迅速全球普及,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不需要厨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总不能靠偷渡吧。机器人餐厅提供了一个靠谱的方案——输出机器人中餐厨师。就拿煲仔饭来说,这是很多海外中国人都想念的美食,但全世界没有一家煲仔饭餐厅不是要等20分钟以上的,且开店极少,背后正是这门生意对时间和人力消耗太高,相对于快餐店翻台率太低。在顺厨餐厅,我们看到,一台煲仔饭机器人有24个煲位, 一只机器手臂可以同时搞定16个煲,可以24小时不间断工作,且做出来的煲仔饭锅巴的成色和厚度都是一样的,品质非常稳定。

双臂煲仔饭机器人具有2000年历史的煲仔饭,瞬间被赋予了麦当劳才有的烹饪效率。此外,“XO酱香葱炒鱼腐”“泰式咖喱双腩”“鸡汤炒菜心”,这家餐厅的炒菜机器人未来可以提供上百种菜品。2019年,所有的吃货都记住了李子柒。一个在YouTube烹饪田园蔬饭的女子,贡献了一出关于食物的原始美学。在不断迭代的菜单里,在充满烟火气的炒菜机器人身上,小巴看到的,是关于食物的机器美学。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