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炒鞋了,房子都没人接盘了

别炒鞋了,房子都没人接盘了
2019年09月11日 08:01 诗与星空

表哥爱马拉松,马拉松爱好者经常自称“鞋教”,跑鞋的核心技术是减震胶,减震胶的有效周期大约800公里,大概是3、4个月的跑量。也就是说,一年至少要穿3、4双跑鞋。

所以,听到炒鞋的消息时,表哥是非常紧张的。赶紧跑到亚瑟士旗舰店一看,还在打折,也就放下了心。

跑鞋才是刚需,你们太嫩了。

一般来说,一件东西被炒作,必须要有稀缺性。

70后炒房,房屋不仅具有稀缺性,还有实用性,最差还有钢筋混凝土兜底;80后炒股,股票也有稀缺性,虽然实用性差一些,但好股票比较少,价格自然高;90后炒币,除了各种韭菜币,像比特币、以太币等公开算法支撑的币,数量是有限的,只要有足够的信徒,就有高额溢价;00后炒鞋,鞋有稀缺性吗?

莆田生产线表示:正在连夜招人扩大规模。

除了个别限量款潮鞋,绝大多数鞋子产量是不可控的,甚至真假都是不可控的。为什么这么说?由于鞋子是委托加工模式,代工厂能相对容易的搞到原材料和核心技术(其实就没什么核心技术,越南柬埔寨都能生产的产品能有什么核心技术),在暴利的诱惑下,代工厂有动力加大生产线马力违约生产。

很多做高仿鞋的,本来就是做代工厂出身。和真鞋一样的原材料,和真鞋一样的工艺,和真鞋一样的生产线,生产出的以假乱真的高仿,专柜都无法辨认真假。

连稀缺性都不能保证的东西,炒作起来一定是泡沫。

但是,为什么这么多人都去炒鞋?

因为房子被调控了,房住不炒,热钱涌动,总要有个出口。

房地产商们,过得可好?

8月27日,荣盛地产发布2019年半年报,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3.61亿元,同比增长25.65%;营业利润39.52亿元,同比增长6.59%;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29.44亿元,同比增长31.05%。

前文表哥科普了地产商的利润修饰手法,主要包括控制收入结转时间点、调节并表范围等方式。

荣盛地产的优美业绩只是多年前销售额的结转,而不是2019年上半年的真实销售业绩。

真实情况如何?

半年报显示,2019年上半年完成签约面积、金额422.70万平方米、 465.78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9.85%和16.16%。 销售均价11,019元/平方米,较上年末增长6.69%。

无论是签约面积还是金额,增速都不如营收和归母净利润。

在房住不炒的的倡导下,公司放慢了脚步。

一、经营性现金流

检验“房住不炒”的唯一标准是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许多上市房企都标榜自己积极响应,但实际上表面一套,背地一套,对未来抱有幻想。

比如荣盛发展。

半年报显示,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57.39亿。

如果真的像半年报中宣传的那样,谨慎拿地、积极回笼资金,那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应该是不菲的正数。

在土地投标保证金一项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公司2019年上半年的发生额差不多是上年同期的三倍。

收到的经营性现金中,成分也比较复杂,而且不太地道。

其中有56.97亿的“往来款”,什么叫做往来款?

这是一个资金池,多家地产商(经常数十家甚至上百家)合作签一个合作协议,其中某一个缺钱的时候,别人融资后再以往来款的名义转给它。

本质上,这并非经营产生的现金流,而是一种筹资产生的现金流。

公司的往来款带来的经营性现金流入,较上年同期增加了近一倍。

可见公司2019年上半年并没有专心回笼资金,而是专心扩张势力范围。

二、预收款的真相

在分析保利地产的时候,某球状投资社区许多专家纷纷留言抨击表哥对预收款的“不专业”解读,排队声称预售房款是专款专用的。

表哥心想,都沦落到被人上实操课的地步了?

作为一个上市公司的老会计,当然知道专款专用是怎么回事,你看看就好。更何况目前执行预售房款专户的只是极少数城市。

如何实现预收款挪作他用呢?

多么简单,参股个建筑公司就可以了。

根据监管要求,所谓专款专用,就是客户买房的钱,房地产公司不能随便花,在项目竣工之前,只能用于购买项目建设必须的建筑材料、设备和支付项目建设的施工进度款及法定税费。

嗯,要是建筑公司也是我的企业呢?甚至,如果建材公司也是我的关联企业呢?专款专用,不就是左手换到右手?

以荣盛发展为例,财报显示,公司账面370多家控股参股公司中,除了房地产公司,还有大量的建筑公司、建材公司、建筑劳务分包公司等。

更不用提,还有各种不体现在报表上的关联公司可以利用,每一分钱都不会逃出手掌心。

Naïve… …

三、融资成本

房地产是高杠杆行业,当年冒险家孙宏斌因为步子太大扯了蛋,顺驰地产崩盘。如何判断房地产企业的融资安全性呢?

主要是看利息。

利润表显示,荣盛发展的利息支出5.4亿,和公司28.83亿的净利润相比,虽然不低,但似乎也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如果你这么想,就被数据蒙蔽了。

科普一个房地产企业的常见指标:利息资本化。表哥多次讲过研发支出资本化,房地产企业在利息上也有类似操作,把贷款利息处理为存货(开发成本)、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资产项目,从而使利润表的利息没那么扎眼,大幅降低了对利润的影响。

半年报里藏着一个可怕的数据,公司资本化利息金额高达111.86亿。而在2018年的年报中,这个金额没有出现(2017年为92.62亿元)。

也就意味着,如果公司2018年的年报处理没问题的话,短短半年,利息支出超过117亿!!!这可能是借的高利贷吧。

假设2018年年报处理失误,漏填了资本化利息,那么公司新增资本化利息也是接近或超过净利润,公司沦为银行的打工仔。

同时还扯出另外一个问题:上市公司信披违规怎么办?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