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七亿人的远方

为了七亿人的远方
2022年06月20日 08:00 诗与星空

十年前的6月6日,天空上演了一幕罕见的“金星凌日”。

所谓金星凌日,就是进行恰好路过太阳表面的时候,可以在地球上观测到,就像太阳脸上多了一颗“美人痣”。

由于地球所在的轨道位置,仅能看到金星凌日和水星凌日,水星凌日相对容易看到一些,但水星体积较小,效果不那么震撼。

金星凌日非常震撼,下次金星凌日是在2117年。

在座各位,可能都看不到下一次了。

如何能看到金星凌日?

首先要有一双视力尚可的眼睛,如果高度近视加散光,可能看到的就不是美人痣,而是一脸麻子了。

十年后的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据统计,中国近视人口超过7亿,一半以上的人口近视。

更要命的是,80%以上的高中生近视。

除了戴眼镜,纠正近视只有两个手段:一是手术,二是角膜塑形镜。

手术又有两大类,一类是激光打掉一层角膜,又叫飞秒;另一类叫ICL,也就是植入人工晶体镜片。

相对比来说,飞秒简单易行,不到一分钟,但不可逆;ICL需要切割和缝合,但人工晶体镜片可以取出,是可逆的。

角膜塑形镜是一种奇妙的技术,用硬质透气的隐形眼镜将角膜按压至正常角度,晚上佩戴,白天取出,正常用眼一整天,能有效的控制住近视的进展。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了,手术龙头是爱尔眼科,角膜塑形镜龙头是欧普康视,星空君到底想说哪个?

这俩都不说,今天咱们说一说武松武二郎。

跑题了。

A股科创板恰好有一家同时涵盖眼科手术用的人工晶体和角膜塑形镜的企业,叫爱博医疗。

01

爱博医疗的财报进展

星空君的一个90后朋友最近刚做了飞秒,事后“采访”时,小哥说原来想去做ICL,但价格贵了三四倍,并且医生说,这个年纪近视不会加深了,做飞秒性价比更高。

小哥又说,感触最深的,是所有的大夫,一水的白大褂和近视镜。

这是一种常态,比如爱博医疗的创始人、董事长谢江冰先生,很明显也是戴着近视镜。

为什么自己不做飞秒或者ICL呢?

好奇的星空君也找过几位眼科大夫咨询过,并不是信不过这项技术,而是因为大部分近视度数不算高(300度左右),没必要做手术;还有一些大夫习惯了自己戴眼镜的斯文模样,常年戴眼镜鼻梁和眼眶发生了轻微变形,不戴眼镜不够好看。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制图:诗与星空

2021年年报显示,公司 2021 年实现营业总收入 4.33 亿元,同比增长 58.61%;归母净利润 1.71 亿元,同比增长 77.45%;扣非归母净利润 1.50 亿元,同比增长 66.91%。

其实,公司刚创立的时候,业务很单一,就是在老年人白内障手术用的人工晶体方面,实现自主可控。

谢江冰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获得博士学位,2010年,放弃美国高薪回国创业。

2012年,解江冰的团队终于拿出了重量仅有0.02克,中央直径只有6毫米的人工晶体成品。

2014年,谢江冰团队的第一代产品——普诺明A1-UV,获得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注册证,成为了国内首款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可折叠非球面白内障人工晶状体,不但打破了国外企业对于这一领域的垄断,填补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空白,而且被国际上誉为“第三代非球面人工晶状体”,超越了国外同类产品、成为非球面人工晶体领域里的制高点。

也正是依托于技术实力,爱博医疗成为科创板成员。

不过,公司上市后,迅速切入了另外一个赛道:角膜塑形镜。

公司上市前的2019年,角膜塑形镜和相关视光业务仅有715万销售额,2020年增加到4126万,2021年暴增到1.07亿。

02

上市的目的

现在白内障手术是纳入医保的,依仗着强悍的技术实力,爱博医疗的人工晶体在质优价廉的基础上,还能维持87%的高毛利率。

为什么要搞产业升级?为什么要搞研发驱动?

这就是原因。

一台白内障手术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尤其是所谓进口自费人工晶体,动辄上万元。

爱博医疗拥有全球顶级技术的人工晶体,多少钱呢?

在87%高毛利率的前提下,售价431元/个。

星空君也曾接触过角膜塑形镜,一副角膜塑形镜动辄万元起步,爱博医疗的角膜塑形镜片售价多少钱呢?

在83%的高毛利率的前提下,售价306元/片。

眼睛的生意,赚钱能力几乎可以和医美媲美。

公司的现金流充足的花不完,公告显示,公司募集到的8个多亿,上市两年来,剔除掉补充流动资金(公司压根不缺流动资金,所谓补充流动资金其实去买了理财),只花了1.5亿。

公司2021年理财收益高达1961万元。

那么,问题来了,不缺业务不缺资金不缺投资人的公司,上市图啥?

打开股东名单,密密麻麻的财务投资者,豁然开朗。

当然了,利用合理合法的规则,投资优质的企业,包装运作上市,从而通过资本的渠道获利,并不是一件坏事。

在中国,资本的重要属性之一,就是要扶持优质有潜力的实体企业。

回到爱博医疗本身,公司的市场空间看似无限,却受到一个问题的制约:就诊率。

第一,中国白内障患者超2亿,但就诊率极低。很多老人认为老眼昏花是正常的,不去就诊。每年白内障手术不足百万台,按照431元*2的价格估算,每年市场空间不足10个亿,公司还要和其他品牌竞争这点市场;

第二,近视患者手术治疗率也极低。虽然中国近视人口过半,但其中大部分是相对较低度数的近视,因为种种原因不进行矫正治疗,简单配眼镜的大有人在。和实体眼镜市场相比,角膜塑形镜的市场空间依然非常有限。

03

新政策效果存疑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研究起草了角膜塑形镜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并征求业内意见,相比2001年的《卫生部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验配角膜塑形镜管理的通知》,新的征求意见稿取消了验配角膜塑形镜的基本条件中“二级(含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的要求。仅要求医疗机构拥有开展角膜塑形镜技术相关的能力、具有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眼科诊疗科目和至少一名符合要求、具有角膜塑形镜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医生和相应配套硬件设施。

从该意见看,角膜塑形镜放宽了对配镜机构的要求,但实际上现在角膜塑形镜的配镜中心早就遍布到县级。由于相对昂贵的售价和过于繁琐的佩戴方式,并没有到达传统眼镜“川流不息”的效果。

星空君认为,这个政策可以降低已有品牌继续下沉的成本,但对整个市场的扩大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