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当年就亏损?!割草机上市“割韭菜”

上市当年就亏损?!割草机上市“割韭菜”
2024年03月08日 08:03 诗与星空

A股市场从来不乏有上市即巅峰的企业,更有甚者上市即亏损。究其原因,要么是上市准备阶段过度美化财务数据,要么就是外部环境或企业自身经营状况发生较大改变,导致业绩大幅下滑。

1月31日,上市刚满1年的格力博(301260.SZ)公布2023年业绩预告,预计营业收入为46至47亿,同比下降9.8%至11.7%;归母净利润亏损3.7至4.3亿,同比下滑239.1%至261.7%。

亏在哪儿了?

还要从其产品的类型和销售渠道说起。

01

上市首年巨亏,发生了什么?

格力博主营新能源园林机械的研发和生产,产品按动力类型可分为新能源园林机械和交流电园林机械,其中以新能源园林机械为主,收入占比约70%。主要包括割草机、打草机、智能割草机器人、智能坐骑式割草车等。

公司在中国、越南、美国建立了3大制造基地,在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地区建立了多家子公司,形成了“商超+电商+经销商”线上线下全渠道覆盖的销售模式。但产品几乎全部在境外销售,2021至2022年,境外地区收入占比均为98%。

公司在业绩预告里提到的亏损原因大多也与境外环境有关,首先是受下游零售商去库存影响,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9.8%至11.7%。

2020至2022年全球供应链及物流遭受冲击,为保障供货及时性,下游渠道企业大批量采购,库存水平持续上升,并在2022年达到顶峰。

2023年以来,受北美高通胀及美联储持续加息影响,终端消费需求不及预期,下游零售商进入去库存阶段,通过降低对供应商的采购备货来实现库存水平的下降。

其次,受促销扣款增加以及2022年末库存消化影响,公司2023年毛利率同比下降,叠加收入下滑,影响毛利同比减少1.9至2.1亿元。

2023年,在美元汇率有利变动、海运费下调及原材料价格下降情形下,公司的毛利率却没有改善,主要是因为客户去库存导致公司增加促销扣款、北美地区销售的存货对应结转的成本较高、产量下降导致单位制造费用上升。

除了营收和毛利大幅减少以外,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合计同比增加约2.7至2.9亿元,严重拖累了盈利。   

销售费用方面,2023年是商用旗舰产品Optimus Z(割草车)推向市场的首年,公司预判2023年四季度下游零售商去库存将进入尾声,即将转向补库存的阶段,因此加大了营销力度,导致市场费用增长幅度较大。

研发方面,为抓住商用OPE“油转电”的关键时机,公司新增招聘了较多研发人员,对Optimus Z及其他商用系列产品进行整体优化升级,一系列举措使得研发人员的薪酬、材料支出等方面增幅较大。

最后,受美元汇率变动影响,2023年汇兑收益大幅减少,公司的财务费用同比增加约1.3亿元。并且因美元升值,外汇衍生金融工具产生相应损失约0.7亿元,计入了非经常性损失。

对比2022年盈利2.66亿,格力博上市当年巨亏,毫无悬念收到了证交所一纸问询函。

02

触及灵魂深处的问题

首先,针对营收和毛利下滑的情况,证交所要求格力博说明下游零售商开始去库存的最早时间,结合近5年各业务板块前五大客户的名称和性质、销售产品类型、金额及占比等情况,说明下游零售商去库存对公司收入的具体影响。

如果零售商去库存对于公司影响颇大,一方面说明公司的主营业务过度依赖主要客户,另一方面说明公司在上市准备阶段,“恰好”处于与客户的甜蜜期,财务数据相应比较好看。   

招股书中披露,公司的主要客户为 Lowe’s、Amazon等大型商超、电商以及行业内知名品牌商。2019年至2022年,前五大客户的销售占比分别为74.04%、77.51%、63.16%和47.99%。

客户高度集中的情况下,一旦与主要客户的合作遇到不利调整,那么将对公司业绩造成较大影响。

其次,证交所要求公司结合近5年的促销扣款政策、金额及占比,北美地区销售存货的成本变动情况以及单位制造费用变动情况等,说明毛利率下降的合理性。

2021年以来,高毛利率的商超品牌业务占比下降,而毛利率较低的ODM业务占比提升,同时受市场竞争、原材料价格、汇率、运费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毛利率下降幅度较大。

2023年上市首年,在美元汇率有利变动、海运费下调及原材料价格下降情形下,毛利率进一步下滑,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最后,截止2023年第三季度,格力博的存货高达22.56亿,应收账款达8.84亿,证交所要求其说明存货主要构成、应收账款的回款情况、2023年预计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和坏账准备情况。

营收、毛利双双下滑的背景下,期间费用暴涨,叠加资产减值损失、坏账损失等影响,格力博上市首年就遭遇滑铁卢。不仅如此,公司股价从发行时30.85元/股跌到目前11.35元/股,跌幅约60%。

03

中介机构是否需要担责?

2023年2月,采用“净利润标准”上市的格力博登陆深交所创业板,保荐机构为中信建投。在中信建投的助力下,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35.44亿,最终募集资金净额比原计划多8839.66万元。

同时,中信建投也赚得盆满钵满,发行费用总额为2.05亿元,其中中信建投获得保荐及承销费用1.61亿元。

但目前格力博不仅股价跌去了三分之二,还在上市首年遭遇巨亏,作为保荐机构,中信建投的督导期将持续至2026年。

根据相关规定,发行人在持续督导期间出现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当年即亏损且选取的上市标准含净利润标准的,证监会可以对保荐机构及其相关责任人员、保荐代表人采取监管措施。

全面注册制下“申报即担责“,这也促进保荐机构在申报阶段需要把好关、审慎推荐。另一方面,监管层也多次强调:一旦中介机构出现未充分尽责的情形,证监会将对保荐机构和人员实行“双罚”。

而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一直是证监会的执法重点,不仅重拳打击恶性财务造假行为,还包括全链条铲除财务造假“生态圈”。   

如果是财务造假则涉嫌欺诈发行,保荐人可能会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并处罚;如果是正常经营导致亏损,保荐人可能会被证监会酌情采取普通常规的监管措施。

04

总结

巧合的是,在格力博上市1个多月后,时任公司财务总监的崔鹏、董事会秘书的季正华双双离任,离任后继续在公司任职。

新的财务总监徐友涛是被聘任的,同时也是董事会秘书,兼任两个职位,只能说任重而道远。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