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化替代驱动消费电子的春天

国产化替代驱动消费电子的春天
2024年03月11日 08:01 诗与星空

2023全年,全球手机出货量11.669亿台,同比下滑3.2%。

其中,苹果出货量2.346亿台,市场份额20.1%,同比增长3.7%;三星出货量2.266亿台,市场份额19.4%,同比下滑13.6%;小米出货量1.459亿台,市场份额12.5%,同比下滑4.7%;OPPO出货量1.031亿台,市场份额8.8%,同比下滑9.9%;传音出货量0.949亿台,市场份额8.1%,同比增长30.8%。

这个排名换个视角会很惊人:按照国别的话,中国企业遥遥领先美国企业和韩国企业。

尤其是传音卖了近亿台,虽然单台均价只有600块,但它的产品主要在非洲(现在也把触角伸到了南美)。

总有人担心中国失去发达国家的市场空间,然而一个冷冰冰的事实是,无论是手机还是新能源车,中国的高科技产品都无法进入美国市场。

更惊人的一个事实是:一带一路覆盖了全球60亿人口,其中新兴市场的人们收入在不断提高,华为中兴为这些国家建设了成本低廉的通信网络,对智能手机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这意味着在苹果三星覆盖不到的亚非拉等新兴市场,中国企业正在以绝对的性价比优势统治市场。而给这些产品做支撑的,是中国强大的手机产业链。

由于相当一部分手机供应链企业同时又是车联网供应链企业,随着中国车企在全球披荆斩棘,中国的供应链企业在2023年迎来一个小阳春,而且显而易见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01

美滋滋的顺络电子

从事电路板业务的顺络电子,迎来了有史以来的最大规模营收。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制图:诗与星空

2023年报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0.40亿,比上年同期增长18.9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41亿,比去年同期增长47.98%。

公司的净利润水分不大,其中扣非净利润5.92亿,比上年同期增长60.88%。

利润暴增的同时,毛利率也得到了修复,2023年年度实现毛利率35.35%,比上年同期增长2.35%。

这就是所谓的“高质量发展”。公司如何做到的?

公司在年报中称:对外积极拓展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数据中心及物联网等新兴市场,对内大力推进组织及业务流程变革,同时加大研发投入及人才梯队建设,优化产品结构,总体实现了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双增长,部分业务取得了超预期的突破,第三、四季度营收更是连续创造顺络单季历史新高,毛利率连续4个季度持续提升。   

公司重点拓展的业务中,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方面,中国已经是全球领先,数据中心和物联网的体量也居世界前列。

庞大的“内循环”市场需求,再叠加国产化替代进程,带给了顺络电子这样的企业丰厚的回报。

公司在年报中都合不拢嘴,直接写到:2023年对于公司来说是收获颇丰的一年。

02

存货风险

当然了,市场好不代表公司一定是一路坦途。

存货是消费电子行业企业永远的痛。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制图:诗与星空

顺络电子的存货主要是原材料、在产品和库存商品,由于下游产品市场更新换代很快,库存商品计提的跌价准备的金额也最多,高达1.6亿,计提比例达到15%左右。   

然而计提比例最高的还不是库存商品,而是原材料,主要是半导体材料、金属材料、磁性材料等。

材料成本占产成品总成本的55%左右,对产品质量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产成品的售价和销量。

对原材料计提跌价准备的比例约23%,可见公司对原材料价格的估计比较谨慎。

总体来说,公司近年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比例变化不大,但如果和存货增长速度相比较,会发现一些不寻常之处。

2023年存货回落到8.65亿,而在2021年,存货一度攀升至10.48亿,较上年增幅近70%,并且存货周转天数同比上升10多天。很明显产能扩张带来备货增加,一定程度上导致存货周转速度降低。

但计提跌价准备的比例较上年反而降了1个百分点,与存货周转变慢的事实相矛盾。

如果实际计提的跌价准备少于应计提的,那么将直接导致净利润增加。

03

庞大的利息支出

从现金流量表可以发现,公司正在大规模的扩张。

2019年以来,每年的购建固定资产支出的现金都在10亿以上。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制图:诗与星空

而扩建所用的资金,主要依赖贷款。公司2023年长短期贷款合计超过37亿(含一年到期的长期借款),带来的利息支出也居高不下。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制图:诗与星空

2023年全年利息支出8700万,很大程度上吞噬了公司的利润。

04

不太提倡的降费措施

公司营收迎来史上最高的同时,净利润并没有创新高。主要原因之一是公司的新增资产设备给公司带来沉重的折旧负担,影响了利润。

为了降费增效,公司可能做了一件不该做的事:降工资。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制图:诗与星空

这个数据是使用的支付给职工和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流除以年报里的员工数,计算出年均收入再进行逐年对比。

这个数据相对来说是大致准确的,但没那么精准。

比如公司可能更改了考核机制,2023年度尚未发放的年终奖在2024年度体现,这个数据就无法体现出来。

但这个数据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问题,如果公司是通过降工资来降费增效的话,是一个不太提倡的导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