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誉第一雷

2019年,随着2018年的年报陆续出炉,中国的投资者,第一次大规模的接受到了一个来自会计报表项目的毒打:商誉。

原来,亏损还可以亏到深渊里。

商誉是2006年新增会计准则“企业合并”里的项目,为什么到了2018年才大规模暴雷?

要从这些暴雷的商誉来源说起。

比如天神娱乐,2015年以前公司没有商誉,2015年开始激增了36亿商誉;再比如华录百纳,是在2014年并购产生了20亿的商誉,在2018年一次性减值;再比如天舟文化,也是在2014年并购产生了11亿的商誉… …

2014年到2015年,中国股市发生了什么?

那是继上证指数6000点之后的又一次牛市,这一波行情,将上证指数推到了5100点以上。资本市场异常活跃,以至于许多上市公司来钱太快,误以为是自己经营有道,开始了狂热的扩大规模进程。最简单的就是并购,由于并购大多通过增发实现,不是花的自己赚来的钱,并购时也几乎不计成本,带来了大量的商誉。

很多上市公司在进行并购的时候,都和被并购公司签署了对赌协议,而协议一般会约定三年业绩。2015年左右并购的企业,在2018年是协议的最后一年。在资本市场趋于冷静之后,当被并购企业无法达到承诺业绩,商誉雷炸了。   

可惜的是,2015年仅仅是开始,2016年之后,上市公司尝到了并购的甜头,A股市场的商誉也就一飞冲天。

也就是说,2018年的商誉暴雷,仅仅是开始。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制图:诗与星空

为了避免商誉暴雷对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伤害,财政部甚至在2019年召集财务专家研讨修订商誉准则实现商誉摊销的可能性。

01

2023年的商誉暴雷之王:纳思达

2023年,纳思达计提商誉减值准备81.89 亿元,当年净利润巨亏89亿元,归母净利润亏62亿元,成为A股的商誉雷神之王。

公司发生了什么?

这要从2016年的一次“蛇吞象”并购说起。

2016年4月,纳思达发布公告,披露收购预案,拟收购利盟国际100%的股权。利盟国际每股交易价格为40.5美元/股,考虑限制性股票和期权对股份稀释的影响后,纳思达对应利盟估值大约为27亿美元。

当时,纳思达资产总额31亿元,市值仅为256亿元,压根没有能力并购利盟国际。于是纳思达采用了借助并购基金的方案,通过外部投资者太盟投资、君联资本共同成立了并购基金“开曼子公司I”。

公告显示,纳思达并购的目的是看中利盟国际的ISS(打印设备和材料)业务,收购之后可更好地发展高端打印机业务,并大为扩展国际市场。   

利盟走到这一天,和步子走的太大不无关系。几年来,公司连续疯狂并购,除了打印机领域,公司还非常热衷ES软件业务(企业软件解决方案,包括文档管理、流程管理等,可以粗略的类比为国内常见的OA系统),在并购了几家软件公司后,终于扛不住了。

利盟公司的并购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商誉,纳思达接盘的时候,又产生了更多的巨额商誉。

2016年收购利盟和2017年的三笔收购,给纳思达带来的不仅仅是营收的增加,还有一种特殊资产的增加:商誉。

纳思达的资产总额从2012年的42亿暴增到2016年的526亿,其中商誉增加188亿。

纳思达作为一家打印耗材厂家,通过这次并购,顺利实现了核心技术的“国产化”。很快,纳思达推出了符合信创要求的打印机(奔图)和打印芯片。

02

真·核心科技

如何证明纳思达真正拿到并消化吸收核心技术呢?

大洋彼岸发来了官方认证。

2023年6月11日,美国国土安全部宣布禁止从中国打印机制造商纳思达进口产品,理由是强迫新疆变形金刚劳动。

关于美国人对新疆人民的过度关心,大家一笑了之,但为什么会选择纳思达呢?

要结合这个新闻一起看:

2023年4月1日,第十六届中国电子信息学会年会在珠海开幕。记者从当天下午举行的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悉,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旗下艾派克微电子有限公司(已改名为极海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和珠海奔图电子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郑州大学、武汉大学、杭州朔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参与的“国产打印机核心SoC芯片系列化自主研制及规模化应用”项目获得2021年度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大家比较关心龙芯什么时候能超越Intel,麒麟什么时候能重现江湖。然而,在“低端”芯片领域,很多看不到的重大突破在发生。   

打印机芯片有什么大不了的?

如果你有机会参加国家机密方面的培训,会被宣讲一个案例,国家机密文件被间谍通过打印机芯片获取。

然而打印机这个市场,经过数十年惨烈的竞争,已经寡头化,很难从零开始实现自主可控。这个时候,纳思达挺身而出,在2016年上演蛇吞象,并购了美国第二大打印机厂商:利盟。

并顺利的将相关技术消化吸收,推出了国产自主可控的打印机芯片。美国恼羞成怒,把纳思达拉进了黑名单。

03

暴雷之后迎来“黄金坑”?

从品牌和经营的视角来看,纳思达并没有太大问题。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制图:诗与星空

这也意味着,随着商誉“包袱”的卸下,公司有望轻装上阵,迎来新的起点。

然而,也不全是好消息。

商誉风险是小了,但资金链依然紧绷。

公司当年并购利盟的时候,动用了大量的银行借款,如今,经过利滚利,公司的长短期借款已经高达138亿元,全年的利息支出更是达到了9.36亿元。

超出了公司绝大多数年份的归母净利润,沦为银行“打工仔”。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