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年报的时候,比亚迪的人数还是70多万,但是今年突破90万甚至在年底前突破100万是水到渠成的事。
原因很简单,比亚迪一年的资本性支出高达1500亿(保守估计,现金流量表上已经花了1200亿,合理预估代付工程款300亿),是三个上海特斯拉的规模(上海特斯拉一期投资500亿)。
比亚迪在济南工厂最低学历招到中专(可以说毫无门槛),工资开到6k+,这个薪水放到省会城市市区不算多高(其实也不算低),但是济南工厂在机场那边,是郊区的郊区。
周边县城乃至农村的年轻人来应聘上岗,家门口6k的收入,偏技术的岗位能到8k或者更高,就不会去北上广和在座诸位抢10k乃至20k的岗位。
当然了,我好友里的职场新人小姐姐依然在吐槽中国996和无偿加班制度,她理解不了中国人2020年才消除贫困,月薪3k对于数亿人来说还是奢望(我并不是为996辩解)。
在比亚迪营收奔万亿的过程中,很多比亚迪的老员工是体会不到那种规模打着滚翻番的快乐的,因为他们可能多了很多加班,薪水的增幅并不及预期。
这里有一个基本原理,在讲共同富裕的时候,我经常这么说:共同富裕不是让年薪20万的涨到50万,而是让月薪3000的涨到8000甚至1万。
具体到一个企业,也是这样。比亚迪的大部分老员工可能顶多卡在20万上不去了,但月薪6000块的新员工从十年前的几万人即将扩张到100万人。
换言之,对已经20万的老同学来说,你压根就不是共同富裕覆盖的对象--如果50万,弄不好还要吐出一部分(参考金融业)。
然而这些20w+的人,恰恰是互联网平台上声音最大的(其实50w那批本来声音更大,只不过少爷们挨了社会主义铁拳不敢发声了)。
基于此,经常听到两种抱怨的声音,一是其他汽车业的从业人士,认为比亚迪抢走了同行的蛋糕,并没有做大蛋糕;二是比亚迪内部员工认为比亚迪员工的收入并没有真正增长。
先说第一种,合资企业用工数量很少的!上汽大众的员工只有3万人,比亚迪抢了大众的市场,但养活了更多的员工。再加上新能源车国产化比例更高,新技术的利润率更高,走量的车均价更高,整个产业链的整体利润也就更多(这个过几年可以全行业算总账,我对数字是乐观的)。
再说第二种,比亚迪老员工的收入没增长,不代表新员工的收入没增长,产业升级覆盖的群体大了,整体收入增长了。这就叫共同富裕。
海外方面,比亚迪的布局更加广阔。
比亚迪在郑州工厂和西安工厂都规划了巨大的产能,国内难以消化掉,这两大工厂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出口。
比亚迪在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和匈牙利投资建厂,核心配件在国内生产,郑州、西安都在中欧专列的关键节点,通过前瞻的布局,比亚迪打通了运输到俄罗斯、中亚、欧洲的通道。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