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霸屏的消息是刘强东亲自送外卖,一个亿万富翁给普通消费者送外卖,没有任何违和感。

这让我想起来人民大学的治学理念:“人民、人本、人文”。

作为人民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刘强东并没有“如愿”走上仕途,而是大学期间就在中关村创业。
京东的第一桶金是电脑配件和耗材,并在此基础上切入3C电子业务。直到现在,这项业务占营收比例近半,是京东的生存之本。
京东曾经长达十多年不盈利,并没有妨碍背后的资本不离不弃。主要原因是京东的现金流非常的充沛,尤其是在业务扩张的同时,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常年正数。
因此,当京东利润转正后,很快进入持续盈利通道。
从财务视角,这是教科书般的操作。
当京东营收突破1万亿的时候,就遇到了另外一个难题:摸到了市场天花板。
对于一家上市公司来说,一般有两个选择,一是多元化转型,二是向海外拓展。
阿里正在发展海外业务,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京东的发展模式和阿里有本质的不同:自营自建重资产,搞海外业务不是不行,只是难度非常大。
京东选择了多元化转型。
转型的目标,是即时零售。
注意,这里我用的是即时零售。
刘强东身体力行,让我蛮感慨的。
刘强东是1974年的,今年51岁,盲猜是签了对赌。
这是他的背水一战,这也大概率是他的最后一次再创业(雷军在52岁再创业搞汽车)。
男人被夺舍不可怕,只要时刻保持归零的心态,没有人能夺走你的能力。
明明知道是营销,却一点也不让人烦。顺便把之前的负面影响化为无形。
01
一个经济学概念:边际成本
在经济学上,有一个知识点叫边际成本,边际成本的概念是指生产额外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
为什么当年百度(糯米)、腾讯(高朋)做外卖都没做起来?
原因很简单,它们的边际成本太高了。对于大多数互联网企业来说,做外卖是全新的业务,需要招聘新人,建立新的组织架构进行运营。
然而对于京东来说,外卖业务和之前收购的达达业务非常接近,完全可以并入同一个事业部。
无论是管理还是经营,京东都有完整的架构和人员。京东做外卖的边际成本就会很低。
正是因为如此,和百度、腾讯不同,京东成功的概率非常大。甚至万一做失败了也不会影响京东的核心业务。
02
万亿京东的再创业
2024年,京东的营收达到了1.16万亿元,同比增长6.8%,创历史新高;净利润为414亿元,同比增长71%。

按照营收额来计算,营收过万亿的京东已经超过华为和阿里,成为中国经营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
在万亿营收这个基数上,如果继续保持成长性,几乎是很难持续的。
在多元化转型的道路上,京东为什么选择了即时零售?
因为国家提倡,即时零售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在2024年11月份的国常会上,剔除要切实保障消费者和劳动者合法权益,健全线上消费投诉[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公示、消费后评价等制度,指导平台企业依法规范用工,更好发挥平台经济对促进就业的重要作用。
划重点,促进就业。
美团饿了么滴滴等,本质上都是即时零售的范畴。
表面上看是外卖小哥满城飞,本质上是财富再分配。
本来应该去商场超市饭店的中产阶级们,一部分消费需求改为线上下单,掏出可以接受和钱包中的部分钱来带动即时零售从业人群的收入水平上涨。
最终扩大纺锥形的中间部分。
我曾经也寄希望于产业升级,带动中产阶级的规模扩大。
当看到比亚迪产量冲击世界前列的时候,也不过才解决了100万人左右的就业,加上全产业链配套,这种顶级企业能够覆盖的人口也是非常有限的。
粗略估计,产业升级大致能带动一半劳动力的收入水平进入中产阶级。
剩下那一半劳动力呢?
即时零售是一个兜底行业。
虽然很辛苦,但比60后、70后体力劳动的前辈们要少吃很多苦,几乎没有门槛,就可以获得一个不错的收入,作为产业升级的一个补充。
03
风险与挑战
尽管京东有足够的优势进入即时零售行业,但是依然存在着风险。
对于京东来说,最大的风险是用户习惯,美团和饿了么已经在外卖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用户习惯难以改变。京东需要投入大量资源来吸引用户并培养他们的使用习惯。
近年来达达的业绩并不算很好,2024 年全年,达达总营收达到 96.64 亿元,同比 2023 年全年下降 8%;净亏损为 20.39 亿元,相比 2023 年净亏损 19.58 亿元,稍有扩大。
如果再加入外卖业务的巨额投入,达达这个业务板块可能会亏损严重。
除此之外,背靠资本的美团必然不会坐视不管,大概率会和京东打起价格战。
甚至还有可能一定程度上的攻守互换,京东做外卖的边际成本比较低,而美团做电商的边际成本同样不高。美团APP里已经有大量的合作门店,通过低成本的前置仓来和京东门店搞对攻,也不是不可能。
当然了,对于消费者来说,竞争越激烈越受益。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