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创是爱国,还是骗补?不赚钱的自主可控都是耍流氓!

信创是爱国,还是骗补?不赚钱的自主可控都是耍流氓!
2025年06月12日 08:04 诗与星空

最近售价高达23999元的鸿蒙笔记本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并把信创这个相对小众的话题推上了热搜。

星空君认为,鸿蒙的主要目标还是面向C端用户,信创这个用户群体还是太小了。当然,做到了自主可控的鸿蒙越普及,对信创越有利。

其实,第一家真正让信创实质性落地的企业,是阿里。

如果没有阿里的大胆尝试和数以百亿计的投入,信创不会走的这么快。

早年还没有信创,阿里提出来去IOE。

I是Intel的CPU,O是Oracle的数据库,E是EMC存储。

当然了,IOE是代指,事实上阿里到现在也没有完全去掉Intel,但实现了自主可控。

去IOE首先是商业行为,其次才是自主可控。

现在的鸿蒙也是如此,无论外壳包装了多少高大上的理念,其内核一定是商业行为。

无利不早起。

赚钱的同时,又能实现自主可控,这叫双赢。

只追求自主可控,毫不考虑赚钱,那叫骗补。

01

中国云计算的先驱:王坚院士

作为全球最大的交易系统,2013年之前,支撑淘宝海量交易数据的,是IBM小型机和Oracle数据库。

一方面,IBM和Oralce作为全球最顶级的软硬件,物理性能已经无力支撑逐渐膨胀的双十一双十二交易;另一方面,高昂的软硬件成本让阿里有了“逆反心理”。

2008年,心理学博士王坚从微软研究院来到了阿里,担任总架构师。2009年,王坚提出来要做云计算,阿里云计算公司成立。

阿里云项目耗资巨大,但没有任何产出,甚至连参与项目的程序员也跑到马云那里告状:王坚是个骗子。

最严重的时期,阿里云的程序员辞职率高达80%。

马云站出来力挽狂澜:每年给阿里云投10个亿,投个10年,做不出来再说!

中国的信创的功勋人物,有王坚,也有马云。

2013年5月,阿里最后一台IBM小型机下线;7月,淘宝的广告系统使用的Oracle数据库下线,这是淘宝的最后一个Oracle数据库。

阿里的OceanBase数据库顺利取代Oracle,并且性能更加优异。

去IOE大获成功。

基于此,才有了之后的信创。

前几年,星空君参与了一个亿级用户的OceanBase切换项目,和阿里的小哥们通宵达旦的奋战,后来受邀参观了阿里总部,亲眼看到了展览室里的那台最后下线的IBM小型机。

2013年,阿里云走上正轨后,王坚卸任了阿里云总裁一职,转向了另外一个领域:卫星互联。

2025年5月,他领导的之江实验室发射了首个12颗卫星集群,通过激光通信(200 Gbps带宽)成功实现互联,甚至跨越了3000公里的距离。

“这就像把互联网搬到太空,让计算能力摆脱地球限制,最终服务于深空探测、实时地球观测等场景。”王坚说,比如从距离地球1.5亿公里的L5拉格朗日点监测太阳,这样的任务需要卫星上的实时数据处理。“我们不想让人工智能错过太空。”

02

从自主可控到开始赚钱

王坚给阿里云注入了技术的基因,但彼时的阿里云是不赚钱的。

差不多又用了10年的时间,阿里云才开始盈利。

如今,几乎所有企业都在推动上云。

除了极个别需要本地部署的情况外,绝大多数场景都在云上。如果一个没必要私有化部署的项目还要纠结实体服务器和上云,那么一定是鼠目寸光:一个项目的成本要和企业的整体经营成本结合起来看。

在云上的产品,崩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尽管腾讯云、阿里云都有崩掉的记录),在本地的产品,三年一小坏,五年一大坏,十年必然坏。

除非你的产品压根没有真正使用,否则物理服务器使用过程中带来的运维成本和损失,必然大于上云。

这也是阿里云能够盈利的底层逻辑。

2024年阿里云营收1134亿人民币,经调整EBITA(利润)95亿人民币,利润率8.3%

阿里云的营收大约是亚马逊云的六分之一,净利润率只有亚马逊云的四分之一。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中国的云计算百花齐放,除了阿里云外,华为、腾讯都提供不错的云计算服务。

甚至三大运营商也提供云计算服务,主要面向政府机关和央国企用户。

03

通义千问(qwen)

星空君断言,未来大模型底座是不赚钱的,它将以基础服务的形式作为云计算的云原生功能之一。

基于此,星空君提出忠告,对于AI创业者来说,不要去做大模型。

去做Agent,去做场景。

通义千问是最早的开源大模型之一,也是最强大的开源大模型之一。

如果不是DeepSeek的“搅局”,通义千问几乎是开源大模型“一哥”。不过,即便是DeepSeek的火爆,依然抵挡不住通义千问在各领域的应用。

比如,苹果选择了和通义千问合作。

为什么?

因为在商业领域,还要考虑完整的生态。

尤其是随着MCP协议的普及,运行在阿里云上的通义千问几乎是最容易部署的。

星空君在开发Agent的时候,都会优先选用通义千问的大模型,如果实测确实智障,才会改用DeepSeek。

绝大多数场景下,尤其是在配合应用RAG,我们不需要过于聪明的大模型,qwen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04

夸克

各大厂都把未来押注大模型,但玩法不尽相同。

在C端,腾讯推出了元宝,元宝是个独立的AI应用客户端,没有过多的其他附加功能;字节推出了豆包,豆包的野心很大,集成了浏览器等功能;阿里推出了夸克。

夸克的野心比豆包还要大。

最近星空君深度使用夸克,除了日常应用完全替代浏览器外,AI搜索非常好用。

如果需要一些上市公司数据,则可以用“深度搜索”。

全年营收规模:

自然年2024年:阿里云全年收入为 1134.96亿元(部分来源显示为1135亿元),但未直接披露同比增长率。

2025财年(2024年4月1日-2025年3月31日):收入达 1180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第四季度(即自然年2024年第四季度)收入为 301.27亿元,同比增长18%,创三年来最快增速。

季度表现:

2024年Q4:收入317.42亿元,同比增长13%,经调整EBITA(息税前利润)为31.38亿元,同比增长33%。

季度增速趋势:2024年四个季度营收增速分别为3%、6%、7%、13%,呈现逐季提升态势。

星空君需要的数据基本都能查到,可以得心应手的进行分析。

如果对结果的专业度还不够满意的话,可以启动“深度研究”功能。星空君受邀每天可以使用三次“深度研究”。

这个功能和OpenAI、谷歌的Deep Reascerch如出一辙,而且更适合中国用户,功能强大,内容详实。

深度研究耗时比较久,从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可以关掉当前页面,进程跑完后会给出提醒。

夸克的深度研究最终生成超过一万字的素材,星空君用了一个多小时核对,发现数据准确,来源权威,分析的头头是道。

比人类分析师强太多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