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迪关于遇刺经历新作出版,巴黎为迎奥运驱逐无家可归者 | 文化周报

鲁西迪关于遇刺经历新作出版,巴黎为迎奥运驱逐无家可归者 | 文化周报
2024年04月20日 10:02 界面新闻

萨尔曼·鲁西迪新书《刀》出版

以文学回应攻击

印裔英籍作家萨尔曼·鲁西迪(Salman Rushdie)的新书《刀:谋杀未遂后的沉思》(Knife: Meditations After an Attempted Murder)日前出版,该书讲述了作者本人2022年的遇刺经历。2022年8月,鲁西迪在纽约的一次活动上遇袭,腹部、颈部等多个部位被刀刺伤,接受紧急手术后在医院接受了六周治疗。

在《刀》中,鲁西迪不仅回忆了遇袭的痛苦经历,还讲述了他与妻子、美国诗人和小说家雷切尔·伊丽莎·格里菲斯(Rachel Eliza Griffiths)之间的爱情——鲁西迪认为,自己的康复与良好的精神状态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她的支持。鲁西迪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上表示:“我想写一本关于爱与恨的书,前者战胜了后者。所以这是一本关于我们俩的书。”

《刀》

此外他也提到,自己仍然在适应遇袭事件为身体带来的影响:在说话时,他的嘴巴一侧会产生拉扯感,这是颈部神经受损的后果;左手部分手指的指尖失去了知觉,右眼则永久失明,身体也会感到间歇性疲惫。但鲁西迪的声音已经恢复了原本的活力,头脑一如既往地灵活。

鲁西迪提到,他曾考虑将这本回忆录命名为《眼中之刀》(A Knife in the Eye),以代表遇袭给他造成的伤害,最终还是决定用“刀”这个单字作为书名,他解释道,“刀”可以有多种含义,它当然是一种武器,也可以是书籍、电影和绘画中的一种艺术表达。“语言就像一把刀,能刺穿真相。”他说,“我想用文学的力量,不仅仅是用我的作品,而是用整个文学领域来回应这种攻击。”

最近在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访时,鲁西迪回忆了遇刺之时的场景:穿着黑色衣服袭击者像“一枚矮胖的导弹”朝他飞来,这是他的右眼见到的最后画面。当天和鲁西迪在一起的,是活动主持人、旨在保护作家的非营利性组织“庇护之城”(City of Asylum)的联合创始人亨利·里斯(Henry Reese)。事件发生后,他和观众们一起冲上去帮助鲁西迪,并控制住了袭击者。鲁西迪在书中写道,如果没有里斯和观众们,他无法提笔写下这些经历,“在那个早晨,我几乎同时经历了人性里最好的和最坏的部分。”

里斯在接受《观察家》采访时表示,“当那样可怕的事情发生时,写作的重要性变成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天的暴力让所有人意识到,因为言论把自己置于危险中到底意味着什么。他(鲁西迪)能再次曝光这一切,并记录下这件公开又私密的事情,是非常勇敢的。”

《纽约时报》的评论也指出,《刀》是一本发自肺腑的、真诚的回忆录,这与鲁西迪12年出版的回忆录《约瑟夫·安东》(Joseph Anton)不同。《约瑟夫·安东》一书讲述了他在《撒旦诗篇》(The Satanic Verses)出版后多次受到生命威胁并四处躲藏的经历,采用第三人称写成。鲁西迪说他希望那部早期作品“读起来像一本小说”,但《刀》是不同的,“这不是小说,我是说,如果有人捅了你一刀,这是很私人的事。”

当地时间2023年10月20日,鲁西迪出席2023法兰克福书展新闻发布会。

涉嫌刺杀鲁西迪的男子哈迪·马塔尔(Hadi Matar)在事件发生后立即被捕,一直在押并被指控谋杀未遂。今年1月,他的代理律师以鲁西迪回忆录出版为由成功向法官要求推迟原庭审。

鲁西迪将于今年6月迎来自己77岁的生日,他目前已出版了十余部小说,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他的第二部小说《午夜之子》(Midnight's Children)曾获1981年布克奖,该书又在1993年和2008年分别获25周年、40周年布克特别奖(The Booker of Bookers)。1988年,小说《撒旦诗篇》出版,书中涉及伊斯兰教和穆罕穆德的一些内容被认为“渎神”,次年伊朗原宗教及政治领袖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发布了要求处死鲁西迪的法特瓦(伊斯兰教令),并开出了数百万美元的悬赏。此后,鲁西迪生活在英国政府的严密保护下,直到1998年伊朗撤销了对他的死亡判决。即便如此,他仍然时不时受到死亡威胁。

威尼斯双年展:

以色列展馆延迟开放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作反战诗歌

2024年的威尼斯双年展(Venice Biennale)将于4月20日-11月24日在意大利举办,本次双年展被标榜为一次“植根于当下充满冲突和分裂的世界的活动”。《艺术报》(the Art Newspaper)评论道,这场全球艺术盛典将充满“战争、难民和破坏”。

在双年展预展开幕当天,以色列展馆的艺术家和策展人宣布,除非加沙地带达成停火协议,否则他们不会开放以色列展馆。实际上,以色列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一事曾引发争议。去年10月,巴以冲突爆发,目前仍在持续。当地时间18日,加沙地带卫生部门表示目前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活动造成了超过3.3万巴勒斯坦人死亡,7万余人受伤。

当地时间2024年4月18日,加沙城,巴以冲突持续,民众检查因以色列轰炸而部分倒塌的建筑物残骸。

西方文化界人士曾多次呼吁加沙地带停火。作家萨莉·鲁尼(Sally Rooney)几度在巴以问题上公开表态,批评以色列以及爱尔兰政府的不作为。在去年11月美国国家图书奖的颁奖典礼上,作家们共同发表声明呼吁加沙地带“人道主义停火”。导演斯皮尔伯格也公开表达了对加沙地带杀害无辜妇女和儿童行为的谴责。在今年的威尼斯双年展开幕前,超过2.3万名艺术家和创意行业工作者联合签署了一封公开信,呼吁拆除以色列展馆。他们还提到,由于乌俄战争的爆发,上一届双年展上,俄罗斯的艺术家们和策展人选择了退出。

原本预计正常参与本次威尼斯双年展的以色列艺术家露丝·帕蒂尔(Ruth Patir)表示,作为一名艺术家和教育家,她坚决反对文化抵制,但是“在一个无视生命价值的时代,展示一个谈论生命脆弱性的作品是很难的”。策展人米拉·拉皮多(Mira Lapidot)和塔玛尔·玛加利特(Tamar Margalit)则提到,在新一轮的巴以冲突爆发后,她们仍然选择继续前进,在她们看来,“即使在战争和恐怖时期,艺术常常被视为一种奢侈品,但是对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来说,艺术至关重要。”但是,他们也表示:“(战争)只会带来痛苦、损失和破坏。展览和展馆可以重新等待开放,艺术可以等,但妇女、儿童和生活在地狱里的人等不了。”拉皮多指出,她希望能展示以色列的另一面,“我们是以色列人,但我们不代表我们的政府。更重要的是,我们迫切希望能够缓解加沙地带的冲突。”

当地时间2024年4月16日,意大利威尼斯举行的当代艺术双年展上,意大利士兵在以色列国家馆巡逻。

此外,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创作的关于战争的诗歌《战争灾难:续集》(The Disasters of War:A Sequel)也将在威尼斯双年展上亮相。阿特伍德在诗中强调了战争对人的伤害,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而“所有的都是致命的”。这首诗的标题来自画家弗朗西斯科·戈雅(Francisco de Goya)的系列版画《战争灾难》(Los Desastres de la Guerra,英文译为The Disasters of War)。在双年展上,阿特伍德的新诗将该系列版画中的一幅共同展出,展览旨在强调人类冲突的无用,还包括其他两百多件作品。

迎接奥运会,法国巴黎警方

“清理”无家可归者聚集地

本月17日,将在法国巴黎开幕的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迎来100天倒计时,与此同时,法国警方将巴黎数百名无家可归者驱离了他们在巴黎南部的聚集地。

这引发了当地慈善机构的谴责,称当局正试图在奥运会前将难民、寻求庇护者和无家可归者驱逐出首都,以在奥运会期间营造更好的城市形象。

当地时间2024年4月17日,法国巴黎塞纳河畔维特里,宪兵和警察驱逐难民、寻求庇护者和无家可归者。

这并非法国警方第一次“清理”无家可归者的聚集区,去年生活在巴黎奥运村附近一个聚集点的人们就曾遭到驱赶。志愿者吉拉·普伦蒂斯(Jhila Prentis)表示,在过去的几个月里,这些聚集点被清理的速度越来越快,“我们只能得出结论,当局正努力清理这些区域以迎接在奥运会期间到来的游客和媒体们。”普伦蒂斯说,“受驱逐者里超过50%拥有难民身份,许多人都有工作,他们应该拥有合适的住房。”

法国警方本次“清理”的聚集点位于塞纳河畔一个废弃的公交公司总部内。据悉,曾有多达450人在这里安家。据报道,在本次被驱赶的人中,还包括50名妇女和20名儿童,至少有10名儿童在当地学校上学。在成年人中,许多人拥有法国合法的难民身份、所需的法律文件和工作,但他们无法找到合适的住房。

当地时间2024年4月17日,法国巴黎塞纳河畔维特里,宪兵和警察驱逐难民、寻求庇护者和无家可归者。

一人道主义组织的发言人保罗·阿劳兹(Paul Alauzy)表示,奥运会影响着巴黎最脆弱的群体——无家可归者。他指出:“在法国,他们都是外国人。假如你是苏丹人,尽管你有相应的文件,也不可能找到房子——房东不会接受你的。”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