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荐书|现在流行的重新养自己是什么意思?

界面荐书|现在流行的重新养自己是什么意思?
2024年12月15日 11:28 界面新闻

界面荐书

每周为您提供一份好书单

近日,“28岁独立女性报复性弥补童年遗憾”的话题登上了热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个话题的起因是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文求助,她希望能找回一款童年时的小果冻,以安抚自己肚子里的馋虫。这个看似简单的请求,却触动了许多人内心深处的共鸣。每个人都有一些童年时期渴望得到却又无法得到的东西,或许是麦当劳的生日派对,也或许是小卖部不限量的干脆面。随着经济独立,许多人开始尝试弥补小时候的遗憾,这成为了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闭环。

年轻人经济独立后,往往会先“重新养一遍自己”。他们会“出社会五件套”开始:还清校园时期的学费贷款、补牙整牙、进行近视手术、更换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游戏机等),以及养宠物。这些行为不仅是对成年后自我的重新投资,也是在弥补童年时未能实现的愿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他们试图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自己更好的照顾,以弥补那些年幼时的遗憾。

这种自我补偿的行为,不仅体现了个人成长的需求,也是对过去的一种温柔的拥抱。年轻人不再满足于仅仅是生存,他们开始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以及更丰富的精神世界。他们愿意为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投入时间和金钱,哪怕是为了弥补那些童年的小遗憾。

然而,报复性消费的行为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过度消费和物质主义的体现,可能会导致个人财务的不稳定。但也有观点认为,适度的自我奖励和满足是必要的,它能够帮助人们释放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处理这些童年的遗憾,是一种成长,也是一种自我救赎。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还能够学会如何更好地生活。

《一个规矩女孩的回忆》

西蒙娜·德·波伏瓦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法国思想家西蒙娜·德·波伏瓦除了以理论巨著《第二性》享誉国际之外,还著有四卷回忆录。这些回忆录卷轶浩繁,足以让她问鼎法国伟大回忆录作家的宝座。《一个规矩女孩的回忆》是其中第一部,于1958年出版于法国,记录了波伏瓦童年时代与少女时代的生活,从她出生开始,到1928年完成高等教育为止,时间跨度为二十年。

1908年,波伏瓦出生于法国巴黎一个富裕保守的中产阶级家庭里,度过了幸福平静的童年。早慧的她酷爱阅读,很早就对自己的性别和身份的独特性有了意识。与莎莎的友谊是波伏瓦少年时代的重大事件,她们成为彼此探索世界和人生的关键人物。随着家道中落,波伏瓦必须工作赚钱,她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教师资格考试,获得了通向独立的宝贵钥匙,从此一边教书一边继续大学学业。正当波伏瓦获得自由,走向广阔世界时,好友莎莎却溘然病逝,波伏瓦的青春也随之终结。

波伏瓦的回忆录是她不平凡一生的最完备的记录,又是波伏瓦一生各阶段心路历程的最忠实的写照。

《软瘾

朱迪斯·莱特 著

花城出版社 | 后浪

你希望拥有更多时间、金钱或精力吗?你希望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目标和意义吗?你是否会因为想填补内心的空虚而去做某些事,结果发现收效甚微?机械地吃零食,无聊地刷手机,一逛购物网站就控制不住买买买……做这些事时我们明明是快乐的,可这种快乐却无法形成持久的满足。

这些看似无害的习惯就是“软瘾”。它们不仅浪费了我们的时间和金钱,还麻木了我们的情绪,榨干了我们的精力,降低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它们仅仅提供了表面的兴奋,而掩盖了我们更深层次的渴望,阻止我们实现我们的目标、野心和梦想。

在这本开创性的书中,莱特从她在个人和职业发展领域的丰富经验出发,对软瘾做了一次彻底的解剖,提出了摆脱软瘾、充实生活的具体方案。以软瘾为线索,你将看清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学习摆脱软瘾,你可以为生活中的更多可能腾出空间。

《一个人的疗愈》

约翰·詹姆斯 罗素·弗里德曼 著

国文出版社 | 光尘

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失去,小到儿时弄丢玩具,大到与爱人分手、亲人离世。漫漫人生,我们学会了如何获得,却对如何应对失去一无所知。

面对失去,我们总会听到这样的劝慰:不要难过、失去的东酉可以被新的取代、要悲伤便独自悲伤、时间会疗愈一切伤痛、为他人坚强起来、让自己时刻保持忙碌状态……

这些常见的说法看似正确,但往往是无效的。它们只是暂时封存了痛苦,却无法让我们从失去中释怀,无法化解我们被压抑的悲伤和遗憾。只有我们真正地放下,与那些未了结的情感好好告别,疗愈才有可能发生。两位作者投入悲伤疗愈事业超过 30 年,他们从自己及他人的过往人生中总结经验,配合务实的心理分析,帮助我们通过一系列微小而正确的选择走出悲伤,弥补遗憾,重新获得生命能量。

《岛屿的厝》

龚万莹 著

中信出版集团 | 大方

一座南方小岛上的九个故事,如同交错的窄巷般纵横关联。在悠长的往日时光里,岛民们的人生轨迹互相交织。

就像没想到年久失修的老厝会在一个雨夜坍塌、庭院里的老芒果树会被砍断,少女阿禾从没想过妈妈也会老、阿嬷也会离开人世;岛上最厉害的女人阿霞跟着客源变化改了几次经营方向:海鲜饭店、咖啡馆、饮品店、民宿,一个人把生意做得吓吓叫,但其实一直有个软软的阿霞,躲在杀气腾腾的外表下;菜市钟楼的大钟早已不再报时,多年后钟声再次响起,玉兔和天恩已抵达不同于父辈的成人世界,他们终于不再畏惧传说中的绿眼睛幽灵;油葱伯和老仙女妙香姑婆老来作伴,做起了殡葬一条龙的生意,两个总是为他人疗愈心伤的老人,却背负着不为人知的伤痛……时代的喧嚣入侵,岛屿上许多事情都变了,而南来的风依然温热潮湿,悼亡的迷雾与明日的微光也将恒久如常地同时降临。

《心境整理术》

古川武士 著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要做的事情堆积如山,脑子总是昏昏沉沉……不安和焦虑等负面情绪充斥着内心,让我们的人生变得一团糟。要了解自己并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就需要静下心来,循序渐进地与自我对话。

本书创造性地提出通过书写改变人生的“随感手账”,以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和行为科学等科学论据为基础,通过书写冥想、书写整理、培养书写习惯三个步骤,提高自我认知,净化负面情绪,探索内心深处的真正理想,让人生变得简单而充实。每天15分钟,告别混乱拖延的人生,就从一支笔、一张纸开始。

《你不必是一朵花》

理微尘 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古往今来,女性的成长中,总是充满枷锁与不公,比如女孩就应当温顺听话;妻子就应该承担家务;妈妈就应该兼顾家庭和工作……长大后的我们要好好爱自己,把自己活成一道光,重新养育自己,给自己补上成长中缺的课。

外婆身为女性,理解女性,怜悯女性,她在时代的起伏中特立独行地活着。我以对外婆的回忆为基础,写下一段段关于生活智慧和心灵成长的故事与启发。激励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保持纯真和善良的同时,不失边界感和底线,维护自己的本心,活出像外婆般毫不内耗又清醒恣意的人生。

《长颈鹿与少年》

琳达·拉特利奇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大愚文化

17岁那年,当我被飓风吹到码头时,还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即将彻底改变。我从没想过,会和两只长颈鹿一起,在12天内横越整个美国。

我曾经以为,失去亲人并亲手埋葬他们后,我那流浪狗一样的未来已经清晰可见,直到在码头看到那两只长颈鹿——它们来自遥远的非洲,在飓风中飘洋过海,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我的人生也会有奇迹出现吗?

长颈鹿将要乘卡车前往的那个目的地在加利福尼亚,那个流着奶与蜜,能过上国王般生活的地方。我的命运能否改变,全在这一次机会,绝对不能错过。我的脑海中只剩下一个念头:长颈鹿去哪儿,我就去哪儿。

《长大》

殷健灵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华景时代

改革开放初期,“我”跟随妈妈,来到一个远离上海的工业小镇上,在这里初入小学、考入中学、保送大学。“我”在学校中遇到了友好调皮的同学、如灯塔般指引方向的老师;在学习上经历自我怀疑又不屈上进的心理路程;在生活中遭遇亲人间的龃龉……“我”在慢慢长大,逐渐懂得成长中有鲜花,也有荆棘。

《长大》是一部女孩成长史。殷健灵用温婉细腻的笔触刻画少女微妙复杂的心理,执着守护成长中的美好与善良,真诚面对青春的迷茫与悸动。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段苦乐交织的岁月,但努力和时间总会把长大的喜悦、把生命的改观带到你的身边。

《超越迷茫的勇气》

古贺史健 著

青岛出版社

拟人化的海洋世界里充满成长的迷茫和烦恼……当孤独又讨厌自己的章鱼小弟,遇上睿智、温暖但被打上“可疑者”标签的寄居蟹大叔,一段探寻自我的心灵之旅就此展开。在寄居蟹大叔的引领下,章鱼小弟通过倾诉和写作获得疗愈,在悦纳自我的基础上,勇敢地迈出了前进的步伐。

本书通过寄居蟹大叔和中学生章鱼小弟对话的形式,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将心理问题和哲学问题融入生活实例中,引导读者同思考、共实践,通过写作在自己的心灵迷宫中探险,有勇气做“原原本本的自己”,从而建立更睿智、更开阔的人生观。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石田祥 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 嘉言品成

中京心灵诊所是一家位于京都一条昏暗巷子里的心理诊所,这家诊所的古怪之处不在于过于简陋的装修和并没那么热情的服务,而是这里的医生给因各种心理不适前来问诊的患者开的不是药,而是一只真正的猫咪!患者们需要在规定的天数内“服用”特定的猫咪处方以治愈自己。

黑心的企业里因工作而心慌气短、奄奄一息的小职员;对新来的女上司不满到愤怒的中年父亲;被妈妈认为太过幼稚的小学生;完美主义的皮包设计师……

所有人都在与这些心思敏感、麻烦却可爱的猫咪生活在一起的过程中一点点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猫咪与人的羁绊,编织着一个个感人治愈的小故事!最终,人们在与猫咪的依偎中疗愈了疲惫的身心。而这些麻烦、捉摸不定又无敌可爱的小猫咪,也在人类的照顾下,慢慢变得更加健康!

《恰如其分的孤独》

胡慎之 著

中译出版社 | 光尘

当整个社会都陷入一场名为“孤独”的“流行病”,我们该如何自处?

身处人群之中,却仿佛从未离开过自己的世界;结束了欢声笑语的聚会,却在人潮散去后感到更深的落寞;在网络上维系往来,却不再乐意了解现实中朋友们的日常;渴望一段亲密的关系,却在一次次冲突中无奈失去了对爱情的期待……孤独本无罪,但内在稳定客体的缺失,让我们既无法妥善地处理关系,又不能自在地享受孤独,在自我拉扯中走向内耗。

关系心理学家胡慎之以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和丰富的咨询经验,为被孤独感困扰的人们剖析了孤独感从何而来,以及如何摆脱负面孤独感、改善人际关系。向内体察自我,向外感知他人,每一个人都有能力抵达恰如其分的孤独。

互动问题:

你有“报复性消费”行为吗?

 上期留言入选读者:

小镇生活家8377;广西菲趣一路向南;宋佳

(已留言回复)

本期编辑/Lawn 余心悦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