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购买抗疫特别国债?

谁在购买抗疫特别国债?
2020年08月12日 16:26 界面新闻

记者 陈鹏

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刚刚发行完毕,有分析人士指出,央行可能已经购买了国债。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债登”)数据显示,银行间债券市场中“其他投资者”7月末债券托管面额达18349.83亿元,当月新增1978.3亿元,在可比口径下,双双创历史新高。在此之前,自2017年8月调整统计口径起来,该条目的单月变动额甚至很少超过200亿元。

按照中债登的分类,银行间债市投资者主要分为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信用社、保险机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及基金会、其他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非法人产品、境外机构、和其他投资者。

公开资料显示,其他投资者统计的是特殊结算成员持有债券情况。2017年8月以前,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政策性银行、交易所、中债登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等机构都属于特殊结算成员。2017年8月,中债登对投资者口径调整后,将特殊结算成员中的政策性银行条目单列,其余并入“其他”条目。

“7月其他条目增持国债规模较大,我们倾向于认为是央行购买国债所致,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继续打消市场对后续政府债券供给的担忧。”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在报告中写道。“若央行直接购买国债,更大概率是购买特别国债。”明明说。

界面新闻周三试图联系央行新闻部门求证,但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复。

不过,有接近中债登的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因为需要为投资人保守商业秘密,中债登的工作流程对于托管底层数据保护很严格,因此并不清楚本次增持机构的具体构成。但他个人认为,央行自行下场购买国债的概率不是很大。

“这次抗疫特别国债的发行和之前几次有所不同,完全是市场化发行的。有‘搞套路’惯例的特别国债都没搞套路,再加上前期市场争议本来就很大,我觉得央行自己偷偷下场买国债的概率不是很大。从市场必要性上来看也不够充分。”他说。

今年5月,全国“两会”召开前夕,经济学界掀起了一场当前中国是否应该进行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大讨论。财政赤字货币化,简而言之就是“财政花钱、央行买单”。赞成者认为,央行以零利率认购特别国债的方式,适度实现赤字的货币化,既可以缓解当前财政困难,也可以解决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的问题。反对者认为,如果开了财政赤字货币化这个口子,就从根本上放弃了对政府财政行为的最后一道防线,从中长期来看,可能会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和货币危机。

界面新闻为此采访了多位知名学者,多数专家都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反对意见。比如,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在中国实施财政赤字货币化既没有必要性,也没有可行性。“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果让央行来背债,那么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也会出问题。并且,凭借庞大的国有资产规模,中国政府的偿付能力毋庸置疑,提高中央政府杠杆率仍有空间。

回到谁在购买特别国债这个话题,如前所述,“其他投资者”并非只有央行,因此,沪深交易所、中债登和中证登等机构也有购买国债的可能。央行究竟是否购买了本轮发行的特别国债,可能还需要等待7月央行资产负债表数据公布,才能予以证实。

央行资产负债表显示,人民银行持有的对政府债权自2018年10月降至15250.24亿元来,一直到今年6月,尚未有过任何变化。“对政府债权”科目统计的是央行持有的政府发行的债券金额,主要是财政部基于特殊目的发行的特别国债。

2007年12月,“对政府债权”金额猛增至1.63万亿元,主要原因是那年财政部向中国农业银行等商业金融机构发行总计1.55万亿元的特别国债,财政部将这笔钱向央行购买外汇,用这笔外汇投资成立了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而央行用出售外汇获得的人民币向中国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购买了这笔特殊国债,所以,央行“外汇”资产减少1.55万亿人民币金额,而“对政府债权”增加1.55万亿人民币金额,总资产金额不变。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