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程迪
编辑 |
1
这两年,一贯严肃的魏建军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知名“金句王”。
2020年的7月,长城汽车诞生三十周年之际,他曾抛出了一个让无数长城人无比惶恐的“灵魂拷问”:“长城汽车挺得过明年吗?”
2021年10月,在国内外多家主流车企纷纷进军手机以及飞行汽车等领域的当口,他直接在某次内部会议上明确表态:“长城汽车只好好造车,不造手机,更不上天。”
同年6月,他在长城汽车科技节上许下的承诺:“2025年销量达到4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超过80%,营业收入超6000亿元。”
如今已是2022年的1月,2021年长城究竟“挺”得怎么样?未来是否能如魏建军所言,可以达到2025年的既定目标?
长城汽车刚刚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长城汽车不仅成为了2021年第二家破百万销量的中国汽车企业,也连续6年打破百万销量,达到了128万辆,同比增长15.2%。尤其是新能源车板块,年销量达到了136,953辆,已在总体销量中占比达到10.7%,创下历史新高。
去年11月初发布的前三季度报显示:当时长城汽车已经实现新车销售88.4万辆,营业总收入907.97亿元,同比增长46.11%;净利润49.45亿元,同比增长91.13%。相比2017年的634.29亿元,2018年的666.45亿元、2019年的625.78亿元和2020年的621.43亿元,明显是长城汽车近五年来最好看的三季报。
但是,如果要达成“2025年销量达到4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超过80%,营业收入超6000亿元”的“大目标”,似乎还有些远,因为这意味着——长城汽车未来四年的销量要提升3倍多,营收提升4倍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销量需增长55倍,年复合增长率120%以上。
虽然这套“2025战略”的难度系数非常高,但2021年度“小目标”已经达成。同时,长城汽车旗下几个品牌2021年的“单科成绩单”也颇为可圈可点。
首先是最熟悉的哈弗品牌。
这个主打SUV的长城汽车王牌共销售770,008辆新车,同2020年比增长2.6%。其中,被誉为“SUV一哥”的哈弗H6全年销售370,437辆,已累计100多个月拿下国内SUV销量冠军。
走电动路线与女性专属路线的欧拉品牌,2021年共销售135,028辆新车,同比大增140%。12月共销售20,926辆新车,首次突破2万辆,同比增长64.2%,也已坐稳国内电动车品牌的头部阵营。
主打中大型豪华越野SUV的坦克品牌中,坦克300的年交付量达到了84,588辆,订单已排到了22万辆。去年广州车展上正式亮相的坦克500,预售当天便获得了22,654辆的预定订单,半个月更拿下了27,048辆有效订单。目前在咸鱼上,关于坦克500的订单转让帖,前100名的转让价已经被炒到2万元以上。
还有长城汽车最重要的皮卡板块。2021年销量为233,006辆,同比增长3.6%。其中,海外累计销量达到了43,599辆,同比大增119%,连续24年保持国内与出口销量第一,全球累计销量已突破200万辆。
长城汽车的智能汽车品牌魏牌,在2021年也完成了逆袭,累计销量为58,363辆。或许魏牌的销量成绩相比其它品牌而言并不算特别亮眼,但其2021年的首要任务是在产品科技力上进行前期布局。比如主打智能化和网联化的咖啡智驾331战略以及长城汽车智能混动DHT,都是率先搭载于魏牌咖啡家族上。
广州车展上惊鸿一瞥的沙龙汽车首款产品机甲龙,这款定价达到48.8万元的高端智能轿跑车型,仅3.5小时101台机甲龙便被抢订一空,并引发了全球汽车产业的关注与探讨。
从各品牌2021年销量发展看,长城汽车的确挺过了充满黑天鹅与灰犀牛事件的2021年车市,还“挺”得相当不错,算是正面回答了魏建军抛出的那个“灵魂拷问”,未来也应该很有想象力——更重要的是,这份“想象力”不仅仅针对国内市场,还有海外。
长城汽车2021年的海外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年底,长城汽车的海外销量已突破14万辆,达到142,793辆,同比增长103.7%,销量占整个品牌的11.1%。是上汽、吉利、奇瑞等主流自主车企中,海外销量增幅最快的品牌。目前,长城汽车的海外累计销量已经超过90万辆,整车已覆盖到170多个国家。
同时,长城汽车的海外战略,2021年加速明显。
一年内就完成了泰国罗勇工厂的正式投产、巴西原奔驰伊拉塞马波利斯工厂的收购,欧洲市场的战略发布以及欧洲总部的成立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将品牌全球化的总框架基本构建起来并不断完善。同时,产品还登陆了埃及、尼泊尔、文莱、巴基斯坦和老挝等新(小)兴(众)市场,将自己的产品进行小众规模化推进,赢得海外口碑。
就在不久之前,长城汽车成功上榜2021 Brand Z中国全球化品牌50强,全球市值最高已突破1000亿美元,已经超过宝马与本田,在汽车产业排名第7。
长城汽车之所以能顺利完成指标,挺过2021年的关键,与其在2020年将旗下品类“分而治之”的商业思路密不可分。更重要的是,长城汽车还拓展出了“基于品类来创新,以品类建设品牌”的新线路。
比如哈弗品牌,用SUV系列构建起了一个完整的品牌;长城皮卡品牌,旗下不仅包含了2021年爆款长城炮,还包括在海外驰名的风骏等;2018年成立的欧拉,依靠独特的外观设计与纯电动这两大特点,已迅速跻身新能源车企2021年销量榜前五位。
通过这个思路,长城汽车在短短1年时间内成功地将小众的市场做成了大众。
最直观的感受,莫过于去年11月的广州车展——除了哈弗之外,魏牌、欧拉、坦克、长城炮、长城皮卡和刚刚独立运营的沙龙汽车共6大品牌十余款重磅新车和概念新车型在不同展厅同时亮相,声势浩大。不少参观者甚至发出类似的感叹:“走在广州车展,感觉哪里都有长城汽车。”
这些品牌之间还有着颇为严密的逻辑关系——从经济到高端,从男性到女性,从城市到越野,从商用载货到休闲娱乐,从小众产品到大众市场……几乎覆盖了各类市场与细分用户。
长城汽车不仅启用“多条腿走路”的品类模式,也开始面向下一代汽车产业,大力发展技术进化和技术创新,加大关于新能源、智能化与网联化的供应链投入——2021年6月开幕的长城汽车第8届科技节上,就展出了针对碳中和、智能化领域的112项创新技术成果,并许下了“到2025年累计研发投入1000亿元,以确保技术领先优势”的承诺。
(选填)图片描述
这些大动作中最著名的成果,莫过于2018年诞生的蜂巢能源。
如今,蜂巢能源已经跻身国内动力电池的第一梯队,并在2021年一年之内完成了三轮融资。三轮融资的总金额已近200亿人民币,近60家公司与机构参与其中,其中就有四川能投、小米集团、三一重工、中银发展、鼎晖投资、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等参与其中。
更重要的是,截止2021年年底,旗下蜂巢动力已经有1千万台发动机下线,成为中国汽车品牌中首家生产销售发动机达到一千万台量级的企业。3年前曾提出的“无钴电池”也实现了量产装车,被搭载在欧拉芭蕾猫上,推动当下汽车动力电池无钴化的新趋势。
长城汽车还布局了氢燃料电池——也就是旗下的未势能源,也是国内第一家由整车企业全权“奶”大的燃料电池企业。以目前国内以及欧美的发展情况看,未来5-10年锂电池针对乘用车,氢能电池应用于商用车将是产业公认的方向,照此来看,未势能源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而长城汽车柠檬混动DHT技术则立足于当下。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年销量占比在20%到30%,所以从未来10年时间维度看,混合动力的新能源将是新能源市场上非常必要争取的重要资源与领域。
除了全面布局新能源领域,长城汽车在智能化和网联化领域则属于精细化发展。
比如2021年元月正式启动的咖啡智驾“331战略”,就是精细化地为未来3年分配了不同的“小目标”,以此一步步做到“2023年实现中国场景覆盖最多的L4级自动驾驶”的“大目标”。
而2021年“小目标”的确已经基本达成:具有NOH高速自动领航辅助驾驶能力的摩卡NOH智慧领航版,在去年11月广州车展期间正式上市。后者是全球第三款、中国第二款全栈自研的量产自动驾驶系统。
与此同时,长城汽车还自建并孵化了多家智能驾驶领域的初创公司,比如毫末智行、仙豆智能和诺创科技。
目前,毫末智行已跻身中国自动驾驶量产能力的第一梯队,完成A轮近10亿元的融资,成为中国第一家具备规模化量产能力的自动驾驶独角兽公司,其NOH智慧领航辅助驾驶系统已搭载在摩卡NOH智慧领航版上。
从2021年交出的成绩单可以看出,长城汽车主要针对现有品类和品牌不断推新与改革,同时布局新四化和数字化,为将来达成科技转型战略做准备,因为“2025战略”的本质,就是彻底转型为“全球化智能科技公司”
去年6月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表示,2021年是中国汽车品牌从奔跑追赶世界品牌,到齐头并进一起跑,再到彻底超越的关键一年。
他就以长城汽车举例:通过长城汽车,可以明显看出整个中国汽车品牌发生的蜕变。长城汽车没有享受到1980到1990年代汽车技术引进时的红利,却踩遍了自主造车所有的坑。但正是这些“坑”,帮助了这家主流汽车品牌迅速蜕变,及时转型,赶上甚至赶超这个时代。这样的转型,不仅意味着更高的市值和更大的投入,还有越来越深入人心的“以用户为中心”、“用户思维”和“用户共创”等造车新思路,不断影响着国内的大小主机厂。
这种“新造车思路”也已经成为长城汽车极为关键的改革战略——因为所谓的“软件定义汽车”的本质,其实就是“用户定义汽车”,后者使用所产生的各种数据,不仅将影响汽车如何迭代,更是未来整个汽车产业的重要根基。而无论用户还是资本市场都明白,一旦用户基数巨大的车企成功转型成为智能科技服务商,它与新兴造车势力的服务体量与商业价值,是完全不同的。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