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学生子、遭遇网暴……一个佤族女孩的爱与坚持

休学生子、遭遇网暴……一个佤族女孩的爱与坚持
2024年06月17日 12:21 用户5182171545

采写 | 田贰懋

20229月的一天,南依突然成了网络热搜的焦点。她是一名985研究生,与一位中专学历理发师相恋,未婚先孕后,南依决定生下孩子,并向学校申请了休学。不少网友对南依的选择颇为生气,认为她的行为会让更多导师嫌弃女生。也有人惋惜说,一个从大山走出来、看似极为优秀的女性,很可能因为家庭而重回大山。

南依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她向往的爱情和生活是什么?带着种种疑问,我采访了南依。在那场舆论风暴过去一年多后,南依一直在学校读研,儿子则由老公和妈妈在老家照看。采访那天,北京初夏的天空一片湛蓝,微风轻拂。我们坐在花园里,聊了整整一个下午。

莫名的风暴

2022年,南依考上了北京一所985院校的研究生。9月,她拿着自己本科时攒的钱,带着家人到北京游玩,并把视频上传到社交平台。多家媒体报道了她,标题写着:“佤族女生读研究生后,用第一桶金带家人游北京。”

“看着好感动!每个人都是那么纯真的笑容。”“上学和工作的意义正在于此。”许多人在视频下留言。

但几天之后,南依被卷入一场舆论风暴。像往常一样,她把一条短视频上传到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的生活近况。几小时后,一条关于女研究生怀孕休学的词条引爆热搜,主角正是南依。一条南依回应为何休学的词条,阅读量接近6亿。

“你原本可以走出大山,现在又被孩子绑住了。”

“你曾经吃的苦,你全忘了。”

“你放弃了自己最好的青春,选择相信最不好的爱情。”

“导师不收女学生,有你一份力。”

……

许多网友开始脑补悲喜剧情,并奉上自己的同情心。

南依对此颇为不解。她的回应是:“休学当然不是放弃学业,待产这一年里我也会持续学习,都说为母则刚,一年后我希望自己能在学业上更有动力……”

许多媒体也跟进报道。有人联系到南依的小学数学老师,老师的看法是,“我们这里是少数民族地区,像她一样的同龄人,已经成家生子的不少,比她还小成家的也有。”他理解南依休学待产的决定,但“多少肯定有遗憾”。

对于某些报道,南依非常气愤。“短视频上呈现的内容是剪辑后的,仿佛‘坐实’了我就是个恋爱脑。”在她看来,每个人都有休学的权利,有人因为身体状况或者出国留学也会休学。“我的学籍一直在这,我肯定会完成学业的,只是时间的问题。”关于“走出大山”的评论,南依反驳道:“为什么我们走出大山,就不能再回去呢?难道一定要背井离乡,到大城市扎根才算成功人士吗?”

生完孩子,隔了半年,南依复更抖音,重启直播。到如今,谩骂声渐渐减少。“别人知道我心里面到底是怎么想的,也看到我现在过得很幸福,觉得也没什么可说的吧。”

在学校花园的长凳上,南依与我长谈了一个下午。她终于可以平静的讲述自己的成长历程,梳理父母对自己的影响,以及在几次恋爱经历后,她所认定的爱情和家庭信念。

父亲、母亲与“大爹”

1999年冬天,南依出生在云南沧源县勐董镇芒回村。那里山林茂密、河流肆意,北回归线从沧源城区穿过,横断山余脉的怒山山脉南端楔入县城中部,将澜沧江和怒江一分为二。在江流的崖壁上,至今还保留着佤族先人们三千年前的画作。

沧源县经济比较落后,2019年才整体脱贫,2023年的GDP约为上海市崇明区GDP1.7%,位列临沧市各县区之尾。在南依所在的芒回村,因为地处山地,常年下雨,气候湿热,害虫很多,不利于农业发展。“我们种什么都不好种,前几年开始种烤烟,但是烤出来质量也不行。”除务农外,当地人的部分收入还来自饲养肉牛。前些年,当地有人干起了偷渡的生意,从缅甸把未经检疫过的活牛带进中国,并销往各个省份。更多人选择了外出打工或经商。南依伯父的两个儿子初中毕业后,就跑到宁波经商,他们很少回家。

在南依的记忆中,父亲个子不高,皮肤黝黑,在家里喜欢唱歌跳舞。父亲平时话不多,对南依姐妹要求严格,总把“好好读书”挂在嘴边。南依一年级时曾逃过一次课,被父亲发现后,她挨了人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父亲的打。

“要不是我好好读书,拿到了初中毕业证,那都做不了这么好的工作。”父亲口中的好工作是在当地的一家煤厂打工。芒回村煤厂历史悠久,南依的外公19岁就已经开始在厂里工作。“那个时候工人阶级地位高,我外公和父亲在村里都很受尊重。”2008年,南依父亲的月工资大概在两三千元,还有五险一金,后来慢慢涨到了四五千。

在南依记忆中,“母亲就像一个小女孩一样被父亲照顾。他在家里会自己洗衣服、做家务,也经常下厨。”母亲最初是在家里务农,后来父亲给她找了份村委会的工作,“我爸不想让她太累了,就给她找了份更轻松点的工作。”村委会的工作每月有500元的收入,那是2010年,南依刚上五年级。

南依上六年级时,父亲因为一场矿难而离世,母亲只得一人撑起整个家,同时要照顾五个孩子。除了南依和她姐姐,伯父家的三个孩子也全由母亲养育。2000年代初,伯父因意外离世,伯母带着最小的孩子改嫁到山东,剩下两个男孩、一个女孩,都跟着南依一家生活。

父亲去世后,母亲卖过保险,做过微商,卖过防臭袜、防蓝光眼睛等产品,后来就在当地经营着一家“农村KTV”,类似于农家乐,游客或者过路人可以歇个脚,吃小吃,喝冷饮,或在包房唱歌。

时隔几年,南依的母亲步入第二次婚姻。南依敏锐地发现,在新的家庭里,母亲更像是一家之主。“我继父怕我妈妈,他挣钱全都拿给我妈,家里什么都是我妈说了算。”

南依的继父也是芒回村人,比她母亲大十几岁,是村里有名的大龄单身汉。他的工作是开微型车,拉人运货,往返于村子与县城。20年前,村子里搞运输的人不多,继父的收入还算可观。继父年轻时也曾追求过南依的母亲。南依的父亲去世后,村里很多男人主动找上门。和其他人不同,继父经常过来南依家帮忙,若要用车也随叫随到。村里的女人都觉得这人靠谱,她们跟南依母亲说,“他真的很适合你,别人都不行。”

南依小时候就坐过继父的车,那时她总喊他“大爹”。后来成了继父,仍延续这个称呼。在南依心里,继父幽默、善良,喜欢讲笑话,吃饭时也会漫不经心冒出一句。平时村子里有人搭便车,继父经常不收钱。

村里的第一个研究生

念小学时,南依对读书没什么兴趣。有时放学回到家,大人不在,她需要自己煮饭做菜,还得喂猪喂鸭;有时她会跑到田间地里帮母亲收庄稼,或是和小伙伴一起到河里游泳。“忘做作业是常事,很多事情会分散我的注意力。”

真正对读书感兴趣是在初中,父亲的离世对母亲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南依突然“觉醒”了,想把书念好。但她的学习基础不太好,老师讲的内容不能马上理解。她会利用周末时间,循环往复地巩固。这些“笨拙”的方法最终迎来成效。初一的第一次月考,南依考了第一名,赢得了语文老师的当众表扬。此后南依每次月考都是第一。第一名有20元的奖学金,她会拿着这笔“巨奖”跑到两元店,给母亲买项链和耳环。

南依对英语和数学不太感兴趣,更偏好历史、政治、地理,尤其是地理。“我小时候没有接触太多课外书,家里电视也经常坏,信号不好。上地理课就像听故事一样,非常享受。”

父亲还活着时,总会叮嘱南依要像大姐学习,大姐从小成绩优异,乖巧懂事,是全家所有孩子学习的榜样。初升高时,南依考上了和大姐一样的高中,这所高中在市里的中学里排名靠前。高中三年,她的成绩基本稳定在年级前三十。高考时她顺利过了一本线,北京某高校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录取了她,专业是佤语研究。

20189月,南依一个人带着行李来北京报到。进入大学,南依不太适应,心里有深深的自卑感。她觉得自己基础弱,能力不足,读的课外书也不够。

“那个时候还总爱长痘,皮肤又黑,即使打扮起来,也给人一种过于‘用力’的感觉。”后来她开始跟着博主学穿搭,学化妆,还把穿搭视频发在社交平台上,渐渐收获了一些粉丝。有人夸她“气质好”、“漂亮”,她的自卑情绪慢慢减轻,学业也逐渐适应。

本科毕业,南依考研成功,成了芒回村的第一个研究生。南依的大学专业,和自己的家乡关系密切。她的老家沧源县,是中国唯二的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佤族的语言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南依的本科毕业论文写了关于佤语人称代词中敬词的使用与母系社会的关系。

南依告诉我,在佤语中,对于女性会有一个单独的敬称。“我们问一个老奶奶你去哪里,会说hu ba de mo?但问老爷爷则会说hu mei de momei可以用作你,也可以用作我,没有区分身份和性别,而ba这个词只针对做了母亲的女性以及老奶奶。”

佤族在很长的时间里处于母系社会,在阿佤山区一直流传着人是从司岗里出来的创世传说。“司岗”是葫芦之意,还象征着女性的生殖器,代表母系氏族。

为什么选择了他?

“你是怎么认识肖荣华的?”我比较好奇南依与肖荣华的恋爱故事。

南依说,肖荣华是她社交平台上的铁粉。两人结婚之前,他已经关注她账号一年多了。因为来自同一个民族和地区,他们有许多相似点:古铜色的皮肤,明亮且有神韵的眼睛,以及浓密的黑发。

南依平时会喊肖荣华“艾惹”,“艾”在佤语中是指家里男性排行中的老大。“惹”则是佤历中出生日期对应的名称。佤族人有自己的日历,一个月30天,10天一个轮回,肖荣华出生的那天正好是“惹”。

肖荣华比南依大两岁。初中毕业后,他在沧源的一所职高念书,学习美容美发。职高毕业后,他去上海培训了两年。再回到当地创业,肖荣华开了一家理发店。店挨着集市,人流量大,平时客人很多,收入还算不错。

20225月,在朋友举办的一场野炊活动上,两人第一次见面。肖荣华对南依一见钟情,展开了猛烈的追求。他会买水果来看望南依的父母,也会帮忙喂喂家里的牲畜。

肖荣华自小和父亲生活,父亲不苟言笑,性格淡漠,两人很少交流。后来父亲有了新的家庭,肖荣华更感受不到关心,父子关系有些“冷冰冰的”。“或许是我们两个家庭有些相似,我能够理解他,他也喜欢和我聊天。”南依的出现治愈了肖荣华,两个人走得越来越近。

527日那天,肖荣华为南依办了一场盛大的告白仪式,南依答应做他的女朋友。不到两个月,南依发现自己怀孕了。要不要把孩子打掉?她内心也有过纠结。

肖荣华陪着她到医院做检查。做B超时,南依清楚地看到自己肚子里的胚胎,仿佛还听到孩子砰砰的心跳声。她拉着肖荣华跑出检查室,“我实在不忍心打掉他。”南依笃信,即便肖荣华当时没有选择结婚,她也一定会把孩子生下来。

怀孕期间,肖荣华一直陪在南依身边,这也是他们第一次真正在一起生活。起初南依有些不习惯:她约肖兴荣一起“鉴赏”经典电影,他没有兴趣;她提及时事或社会议题,肖荣华也不知道说什么。平时生活两人也会因琐事而争吵。南依喜欢在家里做菜,肖荣华更喜欢点外卖,她常批评他不太节俭。

“选择了肖荣华,你后悔吗?”我不禁好奇。

“没有十全十美的选择,每种选择都会有遗憾,有失就会有得。”她回答。

在南依的恋爱经历中,她也接触过高学历的男生。本科期间,她和本校的一个研究生学长恋爱,他们是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相识的。有段时间,学长忙着申请博士,总是忘了回复她信息。南依觉得自己没有被重视,三个月后,他们选择和平分手。

大四时,社交平台上的有位粉丝向南依示爱。那个男生的本科在浙江大学,研究生是在上海交通大学完成了学业。当时南依也在备考研究生,她得到了这位男生的很多建议和指导。后来男生从北京回到杭州工作,两人因为距离问题而结束了半年的恋情。

回想起曾经交往的那些高学历男友,南依感觉,很多时候她得不到尊重,也缺乏一种“掌控感”。“他们很上进,有自信,事业心很强。但你有自己的追求和你与我相处这两件事并不矛盾。”南依明显地感到,在他们眼里,自己只是一个小孩,谈恋爱更像是他们日常的娱乐,用来放松。但她不想被忽视。

“有时候,他们也会像大师一样,给我讲很多东西。一开始我愿意听,后来我觉得,他们有些高高在上。说实话,我并没有一种恋爱的感觉。”

佤族人认为万物有魂。婚丧嫁娶、家人出远门、身体感觉不适等等情况,他们都会进行叫魂仪式。南依嫁给肖荣华后,经常到娘家去参与叫魂。面临新的环境、新的家庭,南依很不适应,每次家里一群人围坐着进行叫魂时,肖荣华会守护在她身边,南依觉得很有安全感。

怀胎十月,肖荣华一直伴她左右。“他平时不爱做饭,但是为了我,他会下厨。他也会去买我想吃的,督促我认真按时吃饭。我不想吃,他会亲自喂我。”

受孕激素的影响,南依情绪波动大,时常感到郁闷、烦躁,她忍不住向肖荣华发脾气,肖荣华会默默地听着,安抚她。怀孕后期,南依出现腿酸、脚肿的情况,肖荣华会帮她按摩。

平时肖荣华外出做事,南依留在家里,他常给她打电话。“他会问我在做什么,告诉我多久才回家。跟我在一起的这段时间里,他每次说几点到就几点到,不会让我等他。”坐月子期间,南依不想回村里,更想留在县城,肖荣华和母亲就一直照顾着她。

“我几乎没看见过他发脾气,他懂得尊重别人,和朋友相处也很融洽。”南依喜欢的正是肖荣华这样性格的人。肖荣华不抽烟、不喝酒、不打游戏,很少买新衣新鞋。开理发店那几年,他攒下了二十多万。

忙碌的人生就为了这一刻

南依坚信自己注定要成为母亲,对于生育,她并不恐惧。“我想像我妈妈和姐姐一样,亲身体验生孩子的感觉。而且我这个人也很能忍痛。”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顺产,因为县城医院做不了无痛分娩,肖荣华打算带她到市里,南依拒绝了。

因为前期没有控制好体重,胎儿重量超过了预期,生产并不顺利。预产期当天,羊水迟迟未破,一种从未有过的窒息感包裹着她,南依彻夜未眠。第二天傍晚,医生决定进行人工破膜。全程南依不敢大声喊叫,她意识到必须把力气用在最后那一刻。伴随着婴儿的啼哭,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孩子生出来有8斤,而未怀孕之前,南依只有80多斤。医生进行侧切后,开始缝合伤口,南依终于放声痛哭。

坐月子时,疼痛不时加剧,甚至难以坐立,南依出现了严重的便秘。如厕时的痛苦让她彻底崩溃,有一次她躲向肖荣华的怀里嚎啕大哭。肖荣华紧紧地抱着她,也几近流泪。南依本想要第二个孩子,肖荣华告诉她不要再生了。“他心疼我,不想让我再受苦了。”

去年9月,南依重回校园,开启研究生生活,孩子则交给丈夫和母亲在老家照看。在校期间,她总希望日子过得快些,能早点见到孩子。到期末,她也尽可能地提高效率,把论文写完,想争取更多时间陪伴家人。

“小孩子的脸变得太快了,我现在每天都要和他视频,现在他还很小,不能陪在他身边也是蛮遗憾的。”南依的头像是儿子“咖啡豆”,她相册里也存了很多儿子不同时期的照片,她想把每个时期的样子都牢记在心里。

“当我跟老公、儿子,三个一起出门逛街散步时,我就会觉得人生足矣,忙忙碌碌的人生好像就是为了这一刻。”南依拿出手机,打开五一假期与家人在一起的视频。他们站在一处观景台,对面群山环绕,树木葱郁。夕阳西下,两人抱着儿子,遥望远方。

在感情和家庭之外,经济上的困难仍不时困扰着南依。她从大一起开始玩抖音。粉丝多了之后,一些品牌方邀请她进行广告合作。大学四年,南依通过抖音赚到了一定的生活费。今年春节,她直播带货时不小心触犯广告违禁词,房间频频被封,有一次将近10天不能开直播。“看到人家天天做直播、开专场,我真的很焦虑。”

南依本以为,肖荣华能在她念书前期支撑起家里大部分开支。但肖荣华很早就把理发店转让给了朋友,后来又投钱去做其他生意,正处在起步阶段。“因为我们娘俩,他也迈不开腿去做自己的事了。”

今年4月肖荣华也尝试做自媒体,他会拍视频记录下自己和儿子“咖啡豆”的日常生活,南依教他如何剪辑。她和肖荣华商量,今年暑假回家,她先照顾儿子一个月。肖荣华打算出去外面看看,寻找合适的机会和地方,把理发店再做起来。

最近,南依在看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有关爱情的讨论。“梁老师说,真正的爱情就是要看到对方的困境。结婚之后,随着两个人生活的时间越长,矛盾也随之暴露,你会看到对方其实并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完美可靠……所以你要学会去接受对方并不是完美的事实,同时应该看到自己也并非完美。”

(南依为佤名,肖荣华为化名)

——完——

作者田贰懋,在纷繁变化的世界,关心具体的个人。

题图由受访者提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