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出租车落地慢,代表建议扩大试点区域、连接虹桥浦东 | 上海两会

无人驾驶出租车落地慢,代表建议扩大试点区域、连接虹桥浦东 | 上海两会
2025年01月15日 10:20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记者 | 刘素楠

界面新闻编辑 | 彭朋

2024年是智能驾驶高速发展的一年,企业抢滩上市,多地发布发展政策,国内、国外无人驾驶出租车抢眼。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已经从上半场的电动化进入下半场的智能化,在这一全球科技前沿技术领域,上海虽占优,但仍有不足。今年上海两会期间,多位人大代表对此提出建议。

2016年,上海就在嘉定区建立了全国首个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率先布局新赛道。2023年,上海市首批智能网联出租示范运营正式启动。2024年7月,4家企业获得上海市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许可。上海提出,要在2025年初步建成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体系,产业规模力争达到5000亿元。

上海市人大代表杨国平指出,上海自动驾驶的地方性法规管辖范围仅为浦东区域,未覆盖全市。同时,因上海全无人自动驾驶出租车通过测试获得示范运营资质所需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门槛高,自动驾驶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将资源转去其他城市,在上海推进的意愿不足。

此外,他指出,目前上海开展自动驾驶出租车试点应用的嘉定、临港、金桥、奉贤等区域互不连接,形成孤岛,导致企业投入资源分散,运营成本高,难以建立有效的盈利模式。

对此,杨国平建议,启动全市智能网联汽车地方性政策法规的制定,率先在自动驾驶出租车牌照灯方面推出创新举措,确定由巡游出租汽车牌照转化;建立健全的自动驾驶出租车监管机制,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标准。

他认为,应简化测试流程和项目,降低企业测试成本,加快推进全无人驾驶出租车的示范运营;扩大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区域,连通主要交通枢纽,嘉定可探索连接虹桥枢纽,浦东可连接浦东机场,同时试点打通高架桥、快速路连接线的试点区域,让全市的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区域相连成片。

杨国平还建议,推进长三角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协同发展,鼓励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吸引自动驾驶企业向上海投入更多资源,提升上海在全球自动驾驶领域的影响力。

面对即将到来的规模化商业化,代表沈铱对监管创新提出了多项建议。

她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管理办法》,结合已有智能网联汽车事故案例经验与未来规模运行需求,明确相关责任和义务。新法规应涵盖智能网联汽车的道路测试、商业运营、事故处理、数据保护等方面,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沈铱指出,要构建统一的智能网联汽车数据监管平台,确保数据安全、完整和可追溯。平台应具备数据收集、存储、分析、处理等功能,加强对智能网联汽车运行数据的监管,保障车辆和用户信息安全。

她建议,要提高交警部门对智能网联汽车事故的应对能力,进一步完善事故处理流程和标准,确保事故处理的公正、高效;在主要路口升级信号灯系统,实现数据上车,推动启动对现有交通基础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研究。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