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头部机构会比较厉害?

为什么头部机构会比较厉害?
2024年05月14日 20:53 金融小伙伴

金融行业的头部机构和尾部机构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差异。

大家求职都想去头部机构,特别是应届生不太了解行业的时候,问的最多的就是我能不能去三中一华。

这也不能怪他们,三中一华大家听的最多,印象也是最深的。

谁不知道头部机构好呀,但进去难呀。如果说不靠家庭背景或者是人脉资源的话,靠着学历和能力的人得多优秀才能进去啊。

都知道头部机构平台大,资源多,项目好,待遇高,那么应届生是不是一定要追寻头部机构?

网上有很多劝退小券商、小私募的帖子,当学历不好,选择小机构是不是就没有发展呢?

一、大券商和小券商之间的差异

在金融行业中,大券商和小券商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源于它们在规模、资本实力、业务范围和市场竞争方面的不同。

首先,大券商由于其较大的规模和强大的资本实力,具备更多的资源和人才投入。这使得它们在研究、投行、资产管理等业务方面更具优势,并拥有更高的风险抵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头部券商的资本金雄厚,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融资渠道获取更多资金,进而提高投行项目的识别和定价能力。

另外,头部券商拥有多元化的业务机构,这使得它们在面对风险时能够更加稳定,而不依赖于某一个特定业务。

大券商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品牌、人才队伍和综合服务方面。头部券商拥有更具影响力的品牌,能够赢得客户的信任。

同时,头部券商的团队和人才质量更高,更具稳定性,这有助于提供更高质量的执业服务。

此外,在注册制下,头部券商的综合服务优势更加明显,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相比之下,小券商的规模和资本实力相对较弱,业务范围也较小。这使得它们更容易受到市场波动和监管变化的影响。

小券商往往依赖于经纪业务,业务相对单一,因此在熊市时业绩往往会大幅下滑。

由于规模和资源的限制,小券商往往无法与大券商相比拥有同样的品牌影响力和服务质量。为了吸引客户,小券商往往会降低佣金甚至提供零佣金的优惠。

然而,小券商也有其自身的优势。小券商通常更具灵活性和机动性,管理层相对较为扁平化,企业文化更加自由和创新。

在小券商工作,你将更加注重个人能力和业绩的展现,并更快地接触到行业的前沿和变化。

此外,由于规模相对较小,与领导和同事之间建立良好关系并共同成长和发展也更加容易。

在大券商和小券商之间,大项目往往能够获得更高的佣金。

大券商拥有良好的品牌声誉、丰富的资源以及与其他机构的良好合作关系,同时具备强大的专业能力,甚至有国家背景做支撑;因此在项目的选择和成功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小券商由于项目和客户的相对不足,通常需要更加努力争取机会。

二、基金行业中的差异

1、大公募和小公募的区别

在国内,想要发行公募基金,需要有公募基金牌照。

成立一家公募基金公司,得有起码1 亿元的注册资本,并且是实缴的。

其实,现在就算有2 亿元的资本,也不一定能成立一家公募基金公司。

而且这仅仅是最基本的要求,还要求股东资产规模要达标,并且最近3 年没有任何不良信用记录。

所以,成立一家公募基金公司门槛还是挺高的,而且成立公募基金公司,就已经受到了严格的监管。

因此,要想在公募基金公司获得项目的机会可能相对较少。相比之下,在小型公募机构工作,可能更容易获得一些项目经验的机会。

对于公募基金来说,公募基金公司的业务无非是投资和融资,融资也属于基金公司的核心业务,做得好,收入不比研究员少。

当然,公募基金的上限是非常高的,如果能做到基金经理,那么轻松突破千万,远远超越投行。

大小公募对基金经理来说有比较大的差别,研究员可能未必。

当然,如果有人企图通过不正当手段赚取暴利,大型公募机构确实有更多的机会。只要胆子够大,可以与操纵市场的庄家合作进行多次锁仓等操作。

呵呵,一年之内就可以实现财务自由。然而,一旦被发现,后果将是毁灭性的。

公募基金行业中,存在头部公募和尾部公募之分。

就职业发展而言,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并不会太大。就锻炼人而言,小型公募机构更为适合。在大型平台上,新人往往没有机会独立开展项目,因此能够获得的经验有限。

2、大私募和小私募的区别

对于私募基金公司来说,公司的规模和部门设置会有所不同。对于中小私募来说,他们通常会将产品、交易、风控和综合行政等职能合并在1-2名人员身上完成。

而像财务、法务和人力等专业领域,则可以外包给记账公司、律师事务所和人事服务公司。

与公募基金类似,私募基金的核心部门也是投研部门。不同的是,私募基金公司的层级相对较为扁平化。如果表现出色,研究人员可以直接管理资金;而如果管理不善,他们则会退下来继续从事研究工作。

私募基金的销售方式与公募基金类似,主要通过对接渠道来吸引投资者。有些私募甚至没有专职销售,老板本身既是基金经理,也是销售人员。

其实,在很多人眼里觉得是小私募的,根本就不小。要知道私募基金理论上200万就可以成立;但实际运作过程中考虑到管理费以及托管费等,一般的成立规模都大于1000万。

一级市场的话,要看投资的阶段。像各种所谓产业基金,LP是政府和大型产业这种,动辄吹得很大的规模,各种签约都是五十亿百亿起步,实际上其实很难投。

像并购基金、PE之类的规模通常会比较大,VC实际上5个亿就可以投很多很多项目,像天使基金其实2个亿你根本就很难投的完。

二级市场管理规模水分比较小,因为一般要募集到位之后才开始投资,除了之前有些银行委外的规模相对有点水分。

所以一般有20-30亿左右的私募就算是中型私募,50亿以上的私募就算大型私募,超过100亿的基本就名字数的过来了。

而且,能够开一家私募要求很多,对于应届生来说,哪有什么小私募,能够进去的的都算大私募了,只有入行之后你才有选择的权利,才有选择所谓的大私募。

如果拥有10个亿的管理规模,那么会有2000万的管理费,用于日常运营吃喝拉撒。而一般私募也就十几个人,其实养人是绰绰有余的了,是已经有一定对抗风险的能力了。

所以,很多同学都担心小私募“干没两年就倒闭了怎么办”这种情况是很少的。最终,更重要的还是股东背景、团队这些方面更重要。你是大型产业下的PE,你有好的资源,说实话,你不愁未来的募资。

如果你们团队像投行或者金融行业的大佬出来创业,虽然可能前期规模就先募了一部分钱(一般就先跟自己熟悉的几个上市公司老板募一笔,先投出好的业绩,未来再募钱),但是整体上对你的要求和培养,都会近似于投行和金融,你也能学到很多的东西。

三、应届生求职要不要看平台的大小?

1、头部与尾部的优劣势

头部机构通常是行业内的领导者,拥有广阔的市场份额、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声誉。它们在项目选择、业务规模、全球化拓展和人才培养方面具备显著优势。

相比之下,尾部机构规模较小,市场份额有限,资源和项目选择可能相对有限。

头部机构在行业内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专业培训和丰厚的薪酬待遇。

然而,进入头部机构的竞争非常激烈,除了学历和能力外,家庭背景和人脉关系往往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因此,并非每个人都能够轻松地进入头部机构。

现在整个行业头部趋势加剧情况下,那么小平台做项目会越来越难。在行业尚未成熟的初期,企业往往具有同质化的特点,业务结构相似。然而,随着行业的发展壮大,细分化趋势愈发明显。

原本在小平台工作的团队可能会受到限制。虽然我们可能有能力开展业务并取得成绩,但受限于平台的支持力度较小,打造品牌也变得困难。

但是在小平台工作也不是没有优点,因为在小的平台,如果能出项目,拿到奖拿到过巨额奖金,然后如果上他去大平台的话,一方面不一定有在原先平台拿得多,另一方面,高级别在小平台的人员只需完成一个项目就能获得不低的奖金,何必要去承受更多的压力呢。

其实我在小平台,我级别高,只要做出一个项目,我的奖金就不低,何苦要去找更多的罪受呢。

头部效应确实是严重,但是对于现在很多小孩的问题讲,先入行真的很重要,主要是你没有相关从业经验,根本就没有机构给你机会啊。连机会都没的话,未来职业发展从何说起。

2、平台的大小对应届生求职的影响

我认为,对于应届生来说,平台的大小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最重要的是如何被其他机构认可并给予机会。

如果没有这个机会,那么平台的规模再大也没有太大用处。

不能简单地认为选择小机构就意味着没有发展前景。尽管小机构在规模和资源方面可能不及头部机构,但它们也有自身的优势。

小机构通常更加灵活,决策效率高,能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职业成长空间。

在小机构工作,你可能会更早地接触到实际业务和项目,有更多的机会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

此外,小机构也可能有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或市场细分的优势,为你提供深入学习和专业发展的机会。我觉得,无论如何,在当下的环境,如果你没有更好的平台的选择,还是值得去的。

入行了,你才能自称是“圈内人”。

这个行当,就算再“褪去光环”,依旧是一个高成长,高激励的行业。

你看现在无论是多小的券商,但凡是核心岗位的招聘,收到的投递的简历都是数千甚至上万封简历。

所以如果你进不去,那我觉得你从小平台做起是唯一的办法。而且很多人像我以前就是很多同事,他可能小平台项目经历特别好,最后跳去三中一华之后,他的职级其实也没掉多少,其实跟直接在头部做的人没有什么很大区别。

以上部分图片及资料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其公司所有;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