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日本都有大量家族企业存在,但是,如果我们与日本作比较,更会发现中日家族企业文化基因的巨大差异。
日式传承不怕“断香火”,但怕“绝家业”
简单来说,中日虽同以父系传承为圭臬,但后者重视家名(家业)延续,反而血脉则属其次,其背后的思想,相信与视个体生命短暂,但家业组织则可长远保持生产或经济单位的信念有关,并选择以个体融入组织的途径作为不朽的努力。
所以日本人没有“断香火”的观念,亦不追求百子千孙,更不把“绝后”看得如中国的天塌下来般严重,但反过来,他们最担心的是“绝家”,即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家业的丧失),并认为如果家业尚存,但没血脉,可以养子或婿养子弥补,避过“绝家”。由是之故,日本人采取单子继承制度,以确保家业长存。我称这为“家业至上”的文化。
中国是“榕树型”,日本是“竹树型”
正因为中国采取诸子均分的继承制度,日本则采取了单子独享的继承制度,不同的社会行为、企业发展形态便清楚地展示了出来:
中国会有家产及企业不断分裂的问题,日本的家产及企业则可长期高度集中;中国的诸子之间竞争激烈,不少人会另起炉灶、自立门户,日本的单子独享,其他儿子或是到别的家族成为养子,或是进入别人的企业打工,儿子间的竞争并不激烈;由于重视血脉的关系,在中国,养子或女婿的地位不高,信任不大,但在日本,由于血脉并非最重要考虑,养子及女婿亦可继承企业,所以地位不低、信任不弱。
就企业形态而言,因为诸子均分、重视血脉的关系,我将中国的家族企业发展模式形容为有如榕树般:叶茂枝繁(即子孙众多),气根接触地面可长成树干(即自立门户),树干纵横交错(即亲属关系复杂),既互相扶持,又互相竞争,在土壤和气候良好的地方,一根榕树可以发展成一个榕树林。在香港,罗鹰石家族、罗桂祥家族、李石朋家族等,则可视作榕树式家族的例子。
相对而言,因为单子独享、血脉次之,有学者将日本的家族企业形容为如竹树般的发展模式:甚少分枝,由头到尾单干生长,所以可以传承数代至十数代,但必须指出的是,由于血脉并非日本文化里最重视的要素,社会学者陈其南和邱淑如指出,日本企业“外壳非常坚硬,内容却空空的,没有血缘内涵”。
正因如此,我们不难发现,无论在创业精神上、企业发展上、公司管理上,乃至家业传承上,中国人对某些地方特别执着,并展示了某些与别国不同的企业组织及管理形态,例如西方企业常用的“管理权和控股权分家”,在华人家族企业中便很难实行;又例如日本常见百年甚至千年企业,但中国却常闹“富不过三代”。问题的核心,乃“血脉至上”、“救赎至上”或“家业至上”的不同文化基因密码影响所致。
中式传承优势是强动力、高效率
概括而言,中国人以家为本、重视血脉、诸子均分等文化,常招来负面批评,但并不表示企业发展动力低、竞争弱。中式家族企业虽有一些弱点或不足之处,但同时亦有发展动力强大和高效率等优势,不应总是觉得一无是处,妄自菲薄。
我认为更值得注意的是,以家为本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虽然曾经遭遇到史无前例的巨大破坏,但当风浪一过,其重血脉、讲孝道、强调力争上游以光宗耀祖的思想和伦理,又迅即“复兴”起来,背后的原因,自然是文化基因密码影响所至,此点相信会是华人家族企业与西方或日本等家族企业在发展和延续上的最大分野和差异之处。
(本文作者系香港中文大学社会与政治研究中心联席主任。郑教授主要从事华人家族企业与港澳社会政策研究,并在国际、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数十篇,主持多项香港研究资助局、澳门政府及台湾蒋经国基金科研项目。)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