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使用“零添加”用语,守护舌尖安全

禁止使用“零添加”用语,守护舌尖安全
2025年03月28日 10:00 评底郭

        3月27日,国家卫健委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为避免企业利用消费者追求“天然”、不喜欢食品添加剂的心理,吸引消费者购买,新规中明确提出,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

(3月27日界面新闻)

        《食品标签标识监督管理办法》,以利剑寒光闪闪的勇气直指行业痼疾。这场针对食品标签的正本清源,不仅为消费者构筑起透明的信息屏障,更标志着我国食品安全治理迈入精准化监管的新阶段。

禁止使用“零添加”等用语,管住“乱说的嘴”也得管住“忽悠的心”。一些企业的产品为何标榜自己是“零添加”“不添加”,显然是为了忽悠消费者的。这种概念炒作实际上效果明显。从市场销售的情况就不难看出,标注着“零添加”“不添加”的食品、饮料、调味品,往往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只不过是,消费者怎么也没有想到,本以为是“良心企业”,遭遇的却是“更没有良心的企业”,所谓的“零添加”“不添加”经过化验,有的和普通的商品差不多,甚至有的比别人添加的还要多,是不折不扣的智商税。

      禁止使用“零添加”“不添加”用语,为食品标签的使用划定了清晰的界限,让商家不能再随意利用消费者的心理弱点进行不当营销,举起割韭菜的镰刀了。但是,在禁止使用“零添加”“不添加”用语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做另外一个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更要管好“乱添加”!忽悠人的“零添加”“不添加”何以能够围猎“消费者的芳心”?

       答案很简单,是因为大家都有安全焦虑。在当下消费市场中,消费者对于食品的健康与安全愈发关注,追求“天然”、排斥食品添加剂的心理较为普遍。于是,也就让“不添加”“零添加”等噱头钻了空子。这也就意味着,是消费的健康理念,健康追求,让忽悠有了机会。

       因此,我们也需要回应消费者的诉求,严格管制“乱添加”的现象。食品安全无小事。国家卫健委和市场监管总局此次发布的新规,是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的重要一步。通过禁止“零添加”等用语,再加上管好“乱添加”问题,我们能够营造一个更加健康、有序的食品市场环境。而很显然,管好“乱添加”比禁止使用“零添加”用语还重要。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