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为了那心里的爱恋!师生接力守护烈士57年,执念里的敬畏

最是为了那心里的爱恋!师生接力守护烈士57年,执念里的敬畏
2025年03月28日 06:42 评底郭

清明临近,3月26日,宁海县强蛟镇峡山村大屿山革命烈士墓,迎来了祭扫队伍。强蛟镇中心学校薛岙校区教师顾斌正为孩子们讲述烈士们的英勇事迹。在过去的50多个清明节里,强蛟镇中心学校校长王成恕风雨无阻,每年清明节前后都在这里讲述英雄的故事。今年破例缺席,是因为他生病刚做完手术。接过“接力棒”的是老校长的学生顾斌。今年,是强蛟镇中心学校师生接力守护、祭扫烈士墓的第57个年头。

(3月28日《宁波日报》民生版)

时光回溯到1968年,当地渔民怀着对烈士们深深的崇敬与感激之情,将在强蛟群岛牺牲的石清友、孙范章以及两位无名烈士的遗骨,合葬于宁海湾畔的大屿山。时任强蛟镇中心学校校长的王成恕,与渔民们商议后,决定立起一块纪念碑,让烈士们的事迹得以流传后世。他们的英勇事迹,每年都在这个特殊的时节被深情地讲述,而这份讲述与守护,师生接力已绵延57年。

回首过去的50多个清明节,强蛟镇中心学校校长王成恕风雨无阻的身影,是这里最动人的风景。他用自己的方式,为每一届新生以及当地的村民,重述着那段峥嵘岁月,让英雄的故事在每个人的心中生根发芽。而今年,王校长因病暂离岗位,但他学生的接棒,无疑是对这份责任的最佳传承。顾斌老师接过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他讲述时的深情与投入,既是对烈士的敬仰,也是对老师嘱托的坚守。而这份师生间的“接力”,不仅仅是形式上的交接,更是一种精神的延续。

每年清明前夕,无论是学校的师生,还是周边的村民,都会不约而同地汇聚在烈士墓前。他们有的是为了来听听那熟悉而又感人的英雄故事,有的是为了在心里默默地表达对烈士的哀思和敬意。在这里,祭奠已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交流和碰撞。

“英雄的故事,是最好的教科书。”顾斌老师的话道出了这份传统背后的深远意义。在烈士墓前的每一次讲述,都是在用最真实的历史,去启迪年轻的心灵,去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让他们明白,今日的和平与安宁,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与此同时,这份传统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当地的民风。在强蛟半岛,烈士的故事不仅仅是学校里的课题,更是家家户户茶余饭后的话题。每逢重要节日,村民们总会自发地来到烈士墓前,或献上鲜花,或深鞠一躬,用他们的方式表达对先烈的敬仰和追思。而这种民风的形成,无疑与学校多年来坚持的祭扫传统密不可分。

57年的接力,是对英烈“敬畏”之心的传承。这样的传承,不仅仅局限在学校与村庄这个小范围内,它所传递出的正能量,已然成为了一种无形的资产,激励和影响着更多的人,去追寻和坚守那份最初的信仰和理想。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57年的时光,对于一个人来说,或许已经是一生的长度;但对于这份师生接力守护烈士墓的传统来说,却仅仅是一个开始。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