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棉田喜获丰收,极飞科技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本

超级棉田喜获丰收,极飞科技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本
2021年11月02日 13:43 极飞科技

采棉机在白色的“海洋”里来回穿梭,产下一个个“金蛋”,巨大的轰鸣声宣告了两个“90后”新农人管理的 3000 亩超级棉田迎来丰收,也标志着极飞无人化农场探索成功迈出新的一步。

超级棉田无人化管理模式初见成效

今年 4 月,极飞科技在新疆尉犁县正式启动国内首个无人化棉花农场实验项目——“超级棉田”。来自极飞科技的两名 90 后员工艾海鹏和凌磊,借助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挑战管理 3000 亩高标准棉田,验证无人化管理模式应用于大规模种植场景的可行性。

极飞超级棉田项目启动现场

项目刚开始时,当地的老棉农没有一个人觉得他们能成:“两个人管理 3000 亩?不可能!我们不是机器人。”尽管老棉农的质疑让海鹏和凌磊心里有一点犯怵,但科技让他们充满了信心。

4 月底,超级棉田播种了,由于没有防护林,刚播种完后没几天就遭受到了一场特大风灾。面对大风留下的一片狼藉,海鹏和凌磊不得不进行重播、补播,还要重新铺设地膜和滴灌带。后来,超级棉田还遭受了两次大风灾,幸好他们使用了麦棉同播的方法,才让棉花在风灾中避免了灭顶之灾。

三场风灾让海鹏和凌磊真正意识到,种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没有高科技助力,种地将更加艰难。

由于最后一场风灾造成了部分棉田的损失不可逆转,无法再补苗,超级棉田的产量只能通过后期的水肥管理来弥补。海鹏和凌磊利用遥感无人机拍下棉田的高清图片,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智慧农业系统快速对图片完成分析,不需要人工下地,就知道缺苗、棉花长势、病虫草害等棉田情况,并指导农业无人机进行针对性的精量化施肥、打药,弥补了棉花受灾的先天缺陷。

经过 6 个月的时间,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的精细管理下,超级棉田最终绽放开收获的花朵,平均亩产量达到 254 公斤,超过了全疆的平均亩产水平。尽管没有达到平均亩产 300 公斤的挑战目标,但按照当前棉花价格,超级棉田已赚回种植成本,并有盈余,充分说明了无人化管理模式应用于大规模棉花种植的可行性,并得到了尉犁县政府的认可。今年 9 月底,极飞科技与尉犁县政府签署战略协议,共建棉花现代产业园,将大力推广超级棉田无人化管理模式。

高标准农田是智慧农业实现的土壤

依靠智能灌溉、AI 识别病虫草害、农业无人机精准施药等先进的智慧农业技术,超级棉田不仅大幅节约了水、肥、农药成本,更极大降低了劳动力投入,这也是超级棉田模式取得试验成功的关键力量。

而以上这些无人化、智能化技术得以在超级棉田顺利落地应用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国家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如果没有输配电、水渠和道路这些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前面说的都无从谈起,所以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做好这一切的基础,也是智慧农业落地的必要土壤。

“超级棉田乘上了这趟春风。”海鹏粗略算了一下,如果没有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前期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

高标准农田的第一步就是整合零散的土地资源,尉犁县政府从 2017 年起,就开始加快土地流转的速度,截至目前,全县已流转土地 42.3 万亩,田埂、田间道路、水渠等的整合将更多土地释放出来,同时也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基础条件。

有了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才能有智慧农业数字基础设施布局,如安装在农田里的气象站、摄像头、土壤传感器,但是如果路都不通,水电也没有,那么机器无法进入农田,智慧农业就无从谈起。因此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做好智慧农业的一切前提。

年轻人回归+科技,为乡村振兴提供新样本

智慧农业解决方案让棉花种植变得越来越方便、简单。所有的硬件产品的运作情况、所产生的数据等都可以在智慧农场系统上查看,并进行数据统计、储存与分析,从而帮助艾海鹏和凌磊进行智能化农事管理。

把农业生产的全过程都以数据的形式呈现出来,把生产经验转化成数字模型,让不懂农业技术的人也能种地,这种科技种地新方式不仅让许多年轻人对农业产生了向往,也为年轻人返乡创业提供了一个可复制的经验和模式。我们惊喜地看到,已经有许多像海鹏和凌磊一样的年轻人,正在投身农业。

在临近收获时,从前和海鹏、凌磊一起做无人机飞手的小伙伴忍不住找上他们:“这样种棉花好酷!我能不能加入?”

在超级棉田的 B 站视频上,也有很多小伙伴看到海鹏和凌磊这种高科技种地方式后,表示立马想回到农村去种地。

超级棉田除了吸引年轻人,也给老棉农也带来了不一样的启发。他们开始积极拥抱新技术,改变传统的耕作和管理方式。未来年轻人将和老棉农一起,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极飞希望以超级棉田项目为新起点,探索无人化、智能化的生产模式促进新疆棉花产业转型升级,为中国农业蹚出一条成功可复制的智慧农业道路,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