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忠和:一块月饼,一分为四,那时尝过最好的美食 | 中秋记忆

周忠和:一块月饼,一分为四,那时尝过最好的美食 | 中秋记忆
2024年09月17日 18:02 新赛先生
图源:Freepik

导读:

中秋佳节是家人团聚,或向远方的亲友遥寄思念的日子。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想与大家分享中国科学院院士、古生物学家周忠和的一段温馨回忆,关于他与弟弟妹妹们共度的童年时光。

      周忠和院士小时候,家里条件并不好,因此每逢节日,家中的孩子们都充满了期待。中秋节,对于他们来说,不仅仅是月圆之夜,更是味蕾上的一次小小盛宴:

      “遇上中秋,通常家里都会做些烧饼,芝麻用杵臼研磨后,加些白糖制作成了又香又甜的馅。偶尔见到一块月饼,一定是一分为四,我们每个人分到一角,算是那时候尝到的最好的美食了。”

      尽管性格迥异,周院士和弟弟妹妹都继承了家庭的勤劳与本分的好品格,最终都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实现了人生的转变。

      这个中秋,希望你也能和亲友围坐,聊聊彼此的童年故事,留下一段美好回忆。

       祝读者朋友们阖家中秋快乐。

我的弟弟妹妹们

周忠和 | 撰

《一个人的万物起源》| 来源

我有两个弟弟,他们排行老二、老三,妹妹最小。大概有了遗传的限制,而且生长在基本相同的环境里,所以我们有很多共同特点,譬如本分和勤劳,但我们兄妹四人的性格还是有不少差异的。

二弟是一个做事非常认真、仔细、玩心不大的人。因为与我的年龄最接近,所以我们一起出去寻猪草、挖野菜、收集知了壳的时候大概是最多的。我记得他小时候很容易生病。印象中,有一次他生病发烧,躺在厨房的一个临时床上,大概是这儿比较暖和的缘故,我常常走过去观察他的状态,那时候我完全不懂他生的什么病,特别担心他会不会死,心里面还是有些害怕的。二弟长大后,还成了我们家厨房里母亲的最好帮手,这些年我们全家过年聚会的时候,他已经是家里的大厨了。他的这一习惯很像母亲,眼里从来都是忙不完的活。

三弟性格比较活泼、好动,似乎小时候从来就不生病。他从上学开始就是孩子王,放学回家或者出去玩时,后面总是有几位同学做跟班。我印象比较深的一个场景是,他站在家门口哭起来气壮山河,一边张大着嘴巴哭,一边嘴上还在诉说自己为什么没有错。当时样板戏《红灯记》正是比较火的年代,三弟被村里的大人们戏称为“宁死不屈的李玉和”。等他上了高中在外住校,有一年放寒假的时候,赶上了大雪,他等不来公共汽车,居然一个人拆了支蚊帐的竹竿,挑了行李走了十几里的地,独自走到了家。等到我们都长大后,父母有时候还会调侃他说,那时候他常常与小妹打闹,大人就会劝他说妹妹比你小,应当让着点,他反驳说,她一直比我小,难道我要永远让她吗?长大之后,他也成了我们几个中个头最高、力气最大的一个。

小妹在我们兄妹中年龄最小,又是唯一的女孩,印象中家务活做得是比较少的。在她还没有上学的时候,我就听到学校的老师对我父母讲,她的学习肯定好,因为她的三个哥哥的学习都在班上名列前茅。事实上,她的学习成绩比她的三个哥哥还要突出,深受老师们的喜欢。然而,学习好也会带来麻烦。记得,她初一上的中学离家很近,不足一公里,可是这个学校并不太好,有的孩子陆续转校到另外一个镇的中学。小妹受同学的影响,也有了转校的想法,然而就因为她的成绩太好,学校老师不愿意放人,当时父亲还找了同学等关系,费了一番周折,才最终成功转校。因此,小妹从初二开始就住校读书。我是从高中开始住校的,知道刚刚离家的孤独,想到小妹这么小就出门,还是有些担心的,但印象中她表现得很坚强,似乎很快就适应了住校的生活。

小时候的生活是比较清苦的。据母亲回忆说,有一次三弟中午放学回家,见到一锅的清汤寡水,一边哭一边就回学校去了。在那样的条件下,过节成了我们最期盼的日子。遇上中秋,通常家里都会做些烧饼,芝麻用杵臼研磨后,加些白糖制作成了又香又甜的馅。偶尔见到一块月饼,一定是一分为四,我们每个人分到一角,算是那时候尝到的最好的美食了。

由于兄妹之间年龄大致分别相差两岁,因此指望大孩子带小孩子是不太可能的。有一个印象比较深刻的场景,有一天,母亲去河边洗衣服,家里就我一个人留下来,负责看护还在摇篮中的小妹。记得小妹一直在哭,也许是没有吃饱或者见不到大人?总之,我就学大人不停地摇晃摇篮,居然将摇篮摇倒了,我那时候的力气太小,尝试了几次也无法把摇篮扶起,只好等母亲回家再说了。

弟弟妹妹们的学业,我似乎也没有帮上太多的忙。记忆中,我曾经用一根根大小相近的小树枝,不停地摆弄排列,在他们正式上学之前教他们数数,这大概就是我能想到的学前教育了。

我和弟弟妹妹们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陆陆续续都考上了大学。那时候上了大学就是捧上了铁饭碗,因为大学生毕业国家是包分配的。在某种意义上,我们都脱离了农村,成了“国家干部”。四个农村孩子全部考上大学的消息成为当地的一条新闻,为此,江都电视台还专门到我们家做了一次采访。对我们家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第一次接受媒体的采访,就连平常不善言辞的父亲也打开了话匣子,这也吸引村里许多人过来看热闹。

上大学后,虽然我和弟弟妹妹们无法做到“父母在不远游”,但春节全家的团聚,成为我们家几十年雷打不动的习惯。

BOOK TIME

《一个人的万物起源》

周忠和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99读书人

2024年8月 出版

《一个人的万物起源》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古生物学家周忠和回忆童年的散文集。全书分为“动物篇”“自然探索篇”“人物篇”“成长篇”“社会篇”,既有乡村生活的自在烂漫,也有读书时代的难忘点滴,是大历史之下的个人成长史。难得的是作为中科院院士,周忠和在动情地讲述童年故事之余,将自然万物是如何对自己的生命产生影响的,也融合进了故事中。这份对万物之爱是他后来走出江都农村、向外求学的源动力。

我们小时候系列丛书“科学家篇”,邀请中国科学家自述童年往事,现身说法,让小读者更有代入感,看得见好奇心和想象力。

作者简介

周忠和,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鸟类早期演化及相关地质环境背景的研究。先后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巴西科学院通讯院士、美国鸟类学会荣誉会员。

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科普创作评论》主编、《知识分子》总编、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在各类媒体上发表科普、评论、随笔等文章一百余篇。曾担任国际古生物协会主席、新版《十万个为什么》(古生物卷)主编。

声明:原文于2024年9月17日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九久读书人”,赛先生获授权转载。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