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flickr.com/photos/wolfsoul/2220122148
导读:
卡尔·戴瑟罗思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教授、神经科学界的明星,他在光遗传学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已经获得除诺贝尔奖以外几乎所有的重要科学奖项。
《照亮破碎之心》是戴瑟罗思的首部作品,他从光遗传学技术及相关研究入手,围绕某个人和某种精神方面的疾病(边缘型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痴呆症和厌食症等)展开,讲述了一个个作者亲历的真实且生动的故事,为读者展现了人类复杂的精神世界。
神经科学家饶毅为本书作序,推荐给读者朋友。
光辉的道路
饶毅 | 撰文
概念和技术,对于科学研究,哪个更重要?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分子生物学家Sydney Brenner认为新技术的发明可能是推动生物学进步最重要的动力。
近二十年来,生物学最重要的技术是基于CRISPR-CAS9体系的基因编辑技术。而神经生物学领域最重要的技术是光遗传学技术。
改变神经活动而探寻神经功能,是神经科学的基本研究途径之一。最早的途径可能是观察因自然创伤或疾病导致局部脑受损的人群是否有特异的表现。比较戏剧化的是因为事故,铁棒不幸插入美国铁路建造工Phineas Gage(1823—1860)的脑内,导致其性格甚至品格发生改变。
法国医生Paul Broca(1824—1880)观察到失语病人左脑特定区域的病变,提出这一区域为语言区(也称Broca区)。
研究动物脑功能,还可借助电极损毁、化学损毁等技术。
与使功能下降的损毁技术相反,有的技术可以依据电生理原理,特异刺激脑的局部,激活脑功能,它们与损毁技术相辅相成。
加拿大蒙特利尔神经病学研究所的Wilder Penfield(1891—1976)用电刺激精确定位人脑运动和感觉皮层的功能。
光遗传学技术可以抑制或激活神经细胞功能,从而在更精细的层面更巧妙地操纵神经元活性,从而了解神经细胞、神经环路参与的功能。光遗传学技术一经发明,很快便得到推广,迅速风靡全球。现在几乎每周都有光遗传学方面的文章发表。一般研究行为的实验室都用光遗传学技术。我是比较不情愿的落后分子之一,但我的实验室也采用该技术。
斯坦福大学的Karl Deisseroth是光遗传学技术方面的主要科学家之一,他同时又是精神科医生。他从临床出发,将临床实践与基础研究相结合,写出此书,值得大家阅读。
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的吴承瀚博士,曾在斯坦福大学做博士后,与Deisseroth可称同门师兄弟。吴博士翻译此书,比一般人更有心得体会,有益于我国读者。
希望一般读者能够得到智力享受。
如果少数青少年读者因此踏上光指引的道路,投身科学研究,那就更好。
BOOK TIME
《照亮破碎之心》
[美]卡尔·戴瑟罗思 著
吴承瀚 译
博集天卷·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4年10月出版
本书描述的个例精妙地拼凑出我们所处的“共病时代”——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滑向抑郁,变得或悲伤,或沉重,变得支离破碎。当科学与艺术结合在一起,跨越时间与地域的时代脉络被清晰呈现,最终拨开我们心灵的迷雾,以达自我疗愈。
卡尔·戴瑟罗思(Karl Deisseroth),美国神经学家、斯坦福大学精神病学和行为科学教授。他以提出 CLARITY 技术和光遗传学方法,以及研究功能障碍的神经和精神疾病而闻名,被誉为“光遗传学之父”。
译者简介:
吴承瀚,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特聘研究员,研究生导师,留学生班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学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硕士,比利时鲁汶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博士,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博士后。
赛先生书店可开发票,请在购书备注中留下开票信息(抬头、税号和电子邮箱),确认收货后,由出版社开具。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