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k.sinaimg.cn/n/sinakd20220212s/799/w1080h519/20220212/07d5-dda960f46f7c4c35bc94d0677b3127af.png/w700d1q75cms.jpg)
去年11月
由经管学院职业发展中心
精心打造的
第四届“亦师亦友”职业导师项目
落下了帷幕
而导师和学员之间的职业分享与互动
并未结束
近期
我们邀请了几位导师和学员代表
分享他们的心得体会。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20212s/600/w800h600/20220212/c02c-01e122d66edcdcce811040f028585545.jpg/w700d1q75cms.jpg)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20212s/600/w800h600/20220212/b513-c19dee46505ab94b9f512222fd5c1034.jpg/w700d1q75cms.jpg)
“亦师亦友”项目简介
“亦师亦友”职业导师项目由经管学院职业发展中心精心打造,旨在为导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思想碰撞与经验交流的互惠平台,以帮助商科毕业生(准校友)提高职业竞争力、塑造优秀职业品格,开拓视野、与时俱进,以助力就业的本科毕业生(校友)顺利适应职场,继续升学毕业生(校友)更精准找到未来的职业目标。
从2015年开始项目第一期以来,获得了同学和导师们的一致好评。
“亦师亦友”项目的导师,主要由港中大校友、业界精英等专业人士组成。
导师们皆获得硕士研究生以上学位,在金融、咨询、快消、科技领域有出色的表现和优秀的口碑,同时他们热心于回馈母校和社会,关心年轻人才的发展与培养,无私地分享他们的经验与洞见。
导师代表访谈
01 王小介导师
我是来自阿里巴巴国际站深圳大区-业务运营部-运营专家,五年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行业经验,两年互联网跨境电商行业经验。
同样也是来自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理学硕士。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20212s/560/w739h621/20220212/f721-045e3d437cf9314c924a7dd2b25101aa.jpg/w700d1q75cms.jpg)
Q1
提问
能否分享下参与导师活动的初衷是什么?组员的构成?(各自的行业,地域等)。
参加导师活动的初衷,就是希望把自己这些年在行业积累的经验教训,对行业发展的理解能够更多的分享给师弟师妹们,帮助大家可以提前认知社会。
我们小组的成员包括来自上海市北高新科创投资公司的王洁荣老师,王老师也是具备非常专业的投资能力与丰富的行业经验。"
Q2
提问
作为此次活动的导师,最大的收获和感想是什么?能否分享一个难忘的经历?
(1) 港中深的师弟师妹们都非常的优秀,他们具备对这个时代极强的敏锐度,能够对当下社会发展的方向趋势有一些自己独到的看法和认知。
(2) 作为导师,其实也会挺大的压力,因为要结合自身的业务和实践,把相关经验传授给同学,寓教于乐,传递的方式方法以及交流讨论都要让大家能够有效接受,对自己也是非常好的提升。
(3) 第一个难忘的经历:带着申晓时,洪叶,周怡雨等几个同学参与大湾区跨境电商峰会的策划,跟几个同学一起策划了峰会的传播内容:从公众号到短视频,以及邀约港中深的同学们一起加入跨境峰会的会场,了解当下国际贸易流行品类趋势。
(4) 还有一个难忘的经历:杨柏彤同学在获取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生Offer,开始准备下一年的工作面试时期。主动来阿里中心与我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把他内心的想法和职业方向做了详细的分析,我更多的会去追问他的“why”,而非“how”。因为对于这些优秀的师弟师妹们,怎么做的方法论其实不缺,更缺的是往下去深挖他们自己内心的想法,为何要有这样的诉求,追寻初心!在我们拆解完所有的内容以后,明确了他希望往国际支付领域板块去发力,所以帮忙内推了阿里巴巴集团国际金融板块的岗位,同时他也申请了微信支付的国际支付业务部门。"
Q3
提问
有一些怎样的建议给到新一届导师们?
(1) 导师项目更多的是义务热心为港中深的同学们做职场建议和职业规划,需要导师们百忙中抽出自己的业余时间参与,所以,可以增加不同组别之间的互动,一方面活动内容更丰富,同时兼顾了导师的时间安排的灵活度。
(2) 建议导师们可以把自己工作的内容与学员相结合,让学员可以实际的参与到导师的部分工作中来,参与一些初级内容的运作,练中学。
Q4
提问
如何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之余,帮助到学员?能否分享一些有效的沟通方式?
(1) 建议小组可以定时的线上语音交流,每次确定一个主题,然后围绕着主题内容充分沟通分享。
(2) 最后还是同学们要积极主动的发起沟通,导师毕竟工作家庭社会责任比较重,能够抽出来的时间有限。同学们越投入,越收获!
02 陈文虎导师
"Hi,大家好,我是2021年经管学院业界导师陈文虎,目前就职于中山证券固定收益事业部。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20212s/316/w697h419/20220212/d16f-bfb1eb1b9286e573c5165171b0ff2cbd.jpg/w700d1q75cms.jpg)
Q1
提问
能否分享下参与导师活动的初衷是什么?组员的构成?(各自的行业,地域等)。
2021年4月,受学院汪晓樵教授邀请,有幸参与本次活动。重逢十余年未见的大学同学,结交一帮朝气蓬勃的优秀学子,深度走入国际名校体验浓厚的校园氛围。
跟港中文的第一次邂逅,始于2015年,职业生涯中自己招聘的第一位同事即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踏实、诚恳、勤奋、专业博得了公司上下的一致好评。
我们小组的同学有4名,来自上海的男生林靖淳踏实稳重,毕业后赴美国华盛顿大学深造;江苏女生孙懿荃机灵乖巧,目前在美国罗切斯特学院攻读金融;深圳本地女生李岚欣眼光开阔,在跨国公司思科追寻自己的职业梦想 ;湖南女生田青明睿智独立,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自己的专业工作。"
Q2
提问
作为此次活动的导师,最大的收获和感想是什么?能否分享一个难忘的经历?
回望过去的半年多时间,活动的一幕幕、一篇篇在眼前不断闪现,导师们的睿智与博学、同学们的朝气与进取,音容笑貌,历历在目;教学相长,相得益彰。
参加活动的第一天,第一次走进港中深,国际化的校园、朝气蓬勃的学子、生意盎然的气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团队见面会上,CDC老师主导的纸牌小游戏活动中,我们团队在没有借助互联网等外部资源的情况下,紧密协作配合,充分发挥自我的创造力和行动力,最终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老师和同学们发自内心欢笑的场景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Q3
提问
经历了半年的项目(也许更长),感受如何?如何评价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的“亦师亦友”职业导师项目?对于即将启动的新一轮导师活动,有一些怎样的期许或建议?
通过项目活动,CDC给同学们搭建了连接校园与社会的舞台,让同学们更好的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在实践交流中增强感性认识,深化理论认知,了解实务,开拓视野。
活动中同学们展现出了极强的综合素质,过硬的专业功底、练达的人际沟通、优秀的团队协作,无愧于国际一流高校毕业生的身份认同。
希望学校和学院把类似的项目持续不断的办下去,做成品牌,做出特色。希望同学们在校内校外均能有出色表现,真正做到“结合传统与现代,融合中国与西方”,理论指导实践,天地广阔,大有作为。
Q4
提问
有一些怎样的建议给到新一届导师们?
港中大(深圳)作为深圳本土的一流高校,兼具深圳特色与国际视野。
导师们睿智博学,同学们朝气进取。通过参加CDC的系列活动,在与同学们的互动中重温白衣飘飘的校园情怀,体验久违的朝气蓬勃与生意盎然。
做自己的一点贡献,争取在传道授业解惑上取得一点点成绩,收获人生道路上的一群睿智好友,教学相长,相得益彰,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Q5
提问
如何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之余,帮助到学员?能否分享一些有效的沟通方式?
在与同学们相识的7个月时间里,我们以月度为单位进行交流:
4月,我们参观走访了深圳证券交易所;
5月,我们邀请了工信部领导就“区块链技术与应用”与同学进行了线下交流。
6月,我们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合作,给同学们提供了主题讲座。
7月,针对同学们毕业离校,出国学习的空档期间,我们给同学们提供了业界机构实习机会;
8月,部分同学实习结束,准备出国深造,约饭道别,依依不舍。
9月,联合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给同学们做了一起业界实操培训。
截止10月,我们还进行了三次绿色金融领域的在线探讨,形成论文分别发表于《农村金融研究》、《中国外汇》、《区域金融研究》等专业期刊。
导师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借助互联网工具,结合业界其他公司或者高校的资源,可以有效的增强沟通效率,提升团队活动的广度和深度。
CAUTION
你是否已经迫不及待结识这样优秀的导师了呢?第五届“亦师亦友”职业导师项目即将开始招募学员!
成为学员的你,将获得:
● 更宽的职业人脉网络
● 领导力的塑造与锤炼
● 深入学习与互助的机会
● 长久的友谊
敬请关注SME-CDC本学期关于报名通道的邮件通知!
![](http://n.sinaimg.cn/finance/pc/cj/kandian/img/article_pic05.png)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