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秀导师:爱豆「再就业」的必然选择

选秀导师:爱豆「再就业」的必然选择
2021年05月05日 13:42 首席娱乐官V

纵观选秀变化,纵观导师类型发展,你会发现再怎么冒险博出位,节目组选“导师”尤其是专业方向的导师,也一定是选能担得起的。

不变的规则下,导师的面貌却确确实实越来越不同了,年轻化是一方面,这种选秀速度,导师揠苗助长是没办法的事,但除了年轻以外,选择当“导师”的他们身上还包含着许多的不同。

想来爱豆届内卷得也挺厉害的,可以算作是内娱“爱豆元老”的“归国四子”,已经轮番上节目当过了导师。按内娱选秀节目的频率,没有当过导师的都要被粉丝督促业绩了。而第一个吃螃蟹的张艺兴PD说着“照这样的速度选秀,优秀的练习生根本不够”,节目组还是有能耐把各国已经出道的唱跳艺人全都挖进来,像力丸、赞多这样导师的老师级别人物,也来参加《创造营2021》了,别提那些在海外练习,中国公司顺应潮流大力培养的一大批练习生,已经参加节目参加成回了好几次锅的“回锅肉”。

沉寂多时的鹿晗再次出现在舞台是以《创造营2020》导师的身份

然而专业能力强不一定等于有观众缘,最终出道的前几名“上位圈”选手,总有那么几个专业能力几乎没有,观众缘却意外爆棚的。

从已经出道的组合后续发展来看,高人气选手基本就按照这两类分成两条路径,专业能力强并且身居高位的会投身进又一轮选秀中,成为PD或导师,而虽然实力不佳但观众缘爆棚的,则成为了综艺节目的常客。

他们这两类选手也始终背负着“配不配”的争议,当导师的会被质疑,怎么才出道就可以当导师了?当综艺咖的会被质疑,TA根本没有能力,怎么配拿这样的资源?

要说惨,还是那些观众缘和实力都还可以,加起来就很平平的选手,即使出道了,也容易被忘记,倒不如背负着争议。

再来说“争议”。实力不佳但观众缘爆棚面临争议是必然的,比如到现在杨超越出道究竟是民选还是最后资本游戏,两方都各执一词。但为什么有能力又有实力的也会面临争议呢?

也许因为,构成“专业能力”本身的因素现在已经足够复杂,当中的家庭背景,训练时长,眼界等都是他们作为“人化商品”中无法被标准化看待的人格部分。

纵观选秀变化,纵观导师类型发展,你会发现再怎么冒险博出位,节目组选“导师”尤其是专业方向的导师,也一定是选能担得起的。不变的规则下,导师的面貌却确确实实越来越不同了,年轻化是一方面,这种选秀速度,导师揠苗助长是没办法的事,但除了年轻以外,选择当“导师”的他们身上还包含着许多的不同。

选秀古早时代:决定选手命运的导师

导师的reaction从来都是节目组设计的“小心机”。《超级女声》时代,导师专业度和权威性更高,他们对于选手的命运,是有着决定权的,他们更像是选手的伯乐,那时候,导师之间为一个选手的去留打架是精彩的戏码。

2009年,如果不是沈黎晖,唱歌跑调的曾轶可很可能根本出不了沈阳赛区,如果不是与沈黎晖意见相左的包小柏愤而离席,表示“曾轶可留他就走”,已经在走下坡路的《快乐女声》恐怕也难以重新创造收视辉煌。

可能到现在,这样的“离席门”已经挑逗不起观众太大的兴趣,同一节目上的导师本身就要恪守“爱豆准则”,当得小心翼翼,生怕被说不和。而在那时候,虽然观众对沈黎晖和包小柏都没有太大的认知,但他们作为音乐人,在观众心中就是专业的代表,都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外行最喜欢看的,还是内行为了门道而起的热闹。

“包小柏离席门”之后,沈黎晖也不再担任评委,而是退到了只发表意见的大众评审团,但节目组很快嗅到了导师打架这种精彩戏码的吸引力,选择了将争议留下来。

他们选择了在创作层面更突出,显然更会欣赏曾轶可的高晓松来接棒沈黎晖,后来从曾轶可出道,到后续的发展,高晓松都帮了不少忙。

和今天表面上说“创始人决定出道位”,实际由资本决定最终结果的状况不同,《超级女声》《快乐女声》这类节目是分赛区评委决定权大,全国决赛就基本真的看人气了。很多时候选手的争议也会在导师的评价里体现,观众看“导师打架”戏码,实际上是看偏向于观众的导师和偏向于专业的导师之间的拉锯。

李宇春是更明显的例子。曾轶可因为同走中性风,同受争议,比赛期间曾被媒体冠以第二个李宇春的噱头,实际两人状况并不相同。在导师决定的分赛区,李宇春比较顺利,而到了观众决定权更大的全国比赛,对李宇春持否定态度的网民和李宇春忠实的粉丝,才酝酿出了真正的风暴。

在这样的风暴之间,导师或者说评委,其实承担的不仅仅是专业指导的作用,他们是节目的中间者,曾担任《超级女声》评委的音乐人常宽就说过:“评委在PK前讲话,除了点评唱歌水准之外,另外一部分在引导观众投票,比如说观众只看到这个几秒钟,可能会一根筋被一些细节忽略,如果这个时候评委点出来,这个选手优点在哪儿,她犯的错误我们都会犯,这样会帮助选手很多。其实评委在点评选手的时候,在专业上应该指出选手的不足,在选手PK的时候,评委说的话应该给选手鼓励,和引导其他人的投票。”

李宇春不适合《中国好声音》导师?

导师是并不好当,但这时候的导师或评委仍然是被作为专业代表来看待的,他们是可以收获观众的尊重的。

选秀初起的时代还没有偶像和大明星,选秀节目虽然目的是造星,但还是采用的传统选歌手方式,选手的导师们,要么是专业院校音乐老师,要们是已经成功制造出优秀歌手的幕后音乐人,而不可能是因为观众的喜爱和导师认可,借由节目平台被选出来的,导师和选手的背景截然不同。他们和选手的年龄差、经验差摆在那里,观众也会更愿意相信导师们是尊长,本着爱护自己心目中好苗子的出发点,才真诚地发出不一样的声音。

当选秀本身要作为经验加入选秀导师的履历里,观众的心态不免难以适从。

2020年,已经出道十余年的李宇春要当《中国好声音》的导师竟然掀起了争议。粉丝们一方面急颁专业能力认证——学历、作品、奖项,一方面仍要解释说“节目组极力邀请”、“李宇春拒绝了好几次”。

李宇春在《中国好声音》中担任导师

流行歌手当导师早就是被接受认可的事,官方说辞是,节目组需要李宇春,需要年轻的观众群体。但对于《中国好声音》这样偏向传统的选秀来说,他们选择的导师仍然是专业的代表,而李宇春的粉丝群体已经不算是年轻观众了。

2018年,和李宇春粉丝年龄层次差不多,也是流行歌手的周杰伦当《中国好声音》的导师时并未有争议之声,反对李宇春当导师的,反对的似乎正是“李宇春作为专业代表”这件事。

《中国好声音》之前,李宇春已经担任过一档少年选秀节目(《燃烧吧,少年》)的导师,那档节目选出了肖战、夏之光、焉栩嘉等后来的偶像胚子们。节目的模式是不同的导师带领不同的队伍PK,李宇春带的是白队。

对于这些少年,李宇春遵从了“发掘新人”、“带新人”的路径,正像她当初被“伯乐选千里马”选出来一样。选歌、舞台设计或是人生感悟,她都一一给到贴切指导,这群当时年龄还很小的选手确实把她当前辈来尊重,后来和她的感情一直都很好。李宇春当导师的能力也在这档节目中备受认可。

为什么15年李宇春当导师一大片夸赞,到了20年的《中国好声音》却需要解释呢?当中原因,不仅是李宇春和这档节目的选手拉开了年龄差、经验差,还有在观众看来,《燃烧吧,少年》本意也是选偶像的。选秀出身,被大众当作明星偶像的李宇春,来当选明星偶像节目里年纪更轻的选手们的导师,一切都变得妥帖了不是吗?

爱豆们的导师之路

是不是一种良性循环?

其实要论专业度,当偶像已经发展到形成专门的选秀节目时,就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了,但并非专业、更有经验,导师之路就那么的顺畅。

一个众所周知的原因——偶像层出不穷,花期也实在是短。一个并没有被认识,但颇有经验,专业能力也不错的导师,可以被认为有说服力吗?

做导师能成为不红的爱豆的跳板?那是在节目本身爆了的时候。

因此98年出生的程潇、周洁琼在《偶像练习生》当完导师之后就资源飞升,而身为大前辈,曾经顶级女团missA成员的王霏霏当完《以团之名》导师,还得到“浪姐”里去当选手才能被重新认识。

已经红了的偶像去当偶像选秀的导师能吃到红利吗?有吃到红利的,比如蔡徐坤在《青春有你2》里塑造的谦和、体贴形象,黄子韬在《创造营2020》里展现的真性情,鹿晗和吴亦凡同上《创造营2020》引发的回忆杀。

但成功的经验并不总能被复制。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张艺兴PD似乎就没有收到什么好。专业度被审视不说,粉丝至今还有怨言,说选出来和他走一条道路的年轻男孩们,不知道吸走了张艺兴多少粉丝。

当导师难,从前难在被接受,现在难在被淘汰。

除了怕给未来竞争对手送粉丝,导师和他的团队最怕的“吸血”还有凑CP行为。《青春有你2》选女团,节目没开始,蔡徐坤的粉丝就在防。一张海报,和另一位导师Lisa并排站立,撕完番位后,粉丝还“敏锐”地嗅到节目组预备炒CP的气息,警告立马发出。

防得住男女CP,还有同性CP,《青春有你2》高位出道的虞书欣,不就以Lisa小迷妹的身份羞涩出场,引来了第一波争议也获得了第一批热度吗?

作为导师悉心为女选手理头发的宋茜,也难逃CP粉的火眼。CP粉、唯粉、黑粉,对于节目组来说,只要是粉,越多热度就越好,但出了节目,粉丝掰扯提纯之时,似乎总是导师的粉丝更替自家偶像觉得委屈。去选秀节目上当导师,业务上要认真,才能应对质疑,和学员要友善,但又要防止被“吸血”。

导师们可以选择不上选秀节目吗?当然可以,但恐怕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偶像选秀引自韩国,这些节目的初衷是对抗大型娱乐公司在爱豆界的垄断,为小公司的艺人提供机会。《偶像练习生》的舞蹈导师周洁琼,就是通过韩国版的《创造101》第四名出道。可惜限定团I.O.I解散后,发展并不顺利,最后她决定回到国内发展。虽然在韩国曝光度不足,但韩国的爱豆制造业还是走在前列,周洁琼回国后有一些综艺资源,也拍过戏,只是人气上并没有太大起色。一直到《偶像练习生》才迎来逆转。

国内选秀的状况也相当,已经参加过《明日之子》,排名很前的周震南,最后是在《创造营》“回锅”后C位出道。他的粉丝基础、资源都不差,参加的各类综艺节目也很多,但除了各种电视台晚会舞台外,最体现他专业能力,巩固原本粉丝,吸引新粉丝的,就属“导师”了,他出道后已经接连在《明日之子》和《创造营》中担任导师。

选出来的爱豆去当导师,爱豆的导师又投身选秀。偶像产业是一种将人高度商品化的产业,从这个层面来看,“商品”有了流转通路即是有了继续“交易”的可能,但如果这种流转始终仅限于某个圈子内,到底还是不能持久的生意。

所以,爱豆们走起导师之路,这究竟是不是一种良性循环呢?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