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才争夺战”战报出炉,一线城市成绩亮眼,二线城市集体不及格!

2019“人才争夺战”战报出炉,一线城市成绩亮眼,二线城市集体不及格!
2020年01月03日 18:02 真话财经

撰文:真话财经

这是『真话财经』第556篇原创

正文

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我们怎么办?——抢啊!

2018年末,界面商学院联合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分析研究中心和BOSS直聘发布了《从抢人到留人——2019中国城市人才品牌吸纳度50强报告》,对各地人才争夺战做了全面评估。

纵观整个报告,我们得出的结论是:1,一线城市赢了,二线城市惨了,三线城市赚了;2,沿海东部地区优势加强,中西部地区弱势明显。

这样一份报告,为什么会得出二线城市惨了的结论呢?

我们从表格可以看出,以西安、武汉、成都、南京、郑州、重庆为代表的城市,在人才争夺战规模上取得了较高分数,但质量指数、潜力指数、活力指数分数较低。

回顾2017年,人才吸引政策如“成都人才12条”、“长沙人才新政22条”、“武汉人才新政9条”、“西安人才新政23条”、“智汇郑州”纷至沓来,不正是这些二线城市挑起了“人才大战”的序幕吗,为何会失去先机、落后于人呢?我们以武汉为例稍作剖析。

《真话财经》经过梳理发现,武汉提出的“5年留住100万大学生”虽然口号响亮、气势十足,在官方报道中也政绩卓著,却十分经不住细看。

据媒体报道,截止2019年10月底,启动“百万大学生留汉”计划以来,留汉大学生累计达到100万,但落户数据和人才质量不容乐观。

2018年底,留汉大学生70.7万,落户只有26.4万,博士、硕士、本科、专科分别占落户总人数的1.0%、11.1%、55.8%和32.1%。2019年1-10月留汉人才结构中,硕博学历、本科、专科比例分别是12%、54%和34%。

武汉的人才吸引政策实施效果为何大打折扣?除了传统的产业发展不均衡、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就业竞争压力大等原因,还因特殊的就业环境和职场文化所致。

武汉的就业机会很不平等,很多招聘只有特定渠道才能找到。有些只发布在特定几所高校的就业招聘页面,有的只在小范围群体中扩散招聘信息,官网不发布,不做社会公开招聘。

而在武汉中小企业中还流行一周六天工作制的习惯,毫不考虑90后、95后追求工作、生活平衡的诉求。而且,很多公司都有严格死板的考勤制度,迟到5分钟就要扣工资,迟到时间长短不同还有分级处罚,堵车、天气等非人为因素都不是迟到的理由。

而在福利待遇方面,更是差强人意,为节约公司成本,不给员工缴纳五险一金的公司比比皆是。

根据《武汉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末武汉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 453.84 万人、456.40 万人、229.00 万人、287.11 万人和 250.75 万人,大量在职职工都只有二险。

五险残缺,有没有公积金呢?《真话财经》在武汉市公积金中心查到的数据是,2018年实缴公积金职工220.47万人,也就是说超过一多半的职工没有公积金。

在“五险一金”成为员工最基本福利的标配之际,武汉公司显然对此毫不重视。

为什么二线城市在2019年人才争夺战中落下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房价高、物价高,生活成本高。原本提出的解决住房问题,并没有兑现,反而是房价一路攀升,远胜于工资增长幅度,多了去房产库存、引诱落户的套路,少了几分诚意。

近期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城市与房地产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35个大中城市住房支付能力指数研究报告(1998-2017)》披露,2017年南京、济南、郑州、武汉、长沙、广州、重庆、成都、西安、大连、宁波、厦门17个城市中等收入者租金收入比介入0.2-0.3,中等收入者中度房租支付困难,租房较困难。

这些其实都是二线城市得分低的部分原因,实际上一个比较客观的分析应该是:

为什么二线城市留不住人?因为有北上广;

为什么中国大陆留不住人?因为有欧美日。

正是在这种横向比较中,二线城市失去了原本优势,夹杂在一线城市和三线城市中反而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鸡肋选项,反而让三线城市从中得了便宜。

我们如果再把人才争夺战50强按省份做一个归档,就会得出如下结果。

前六名毫无例外都属于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除了河南拥有郑州、洛阳占据了两个名额,其他湖北、湖南、山西、江西、安徽、贵州、四川、云南、陕西都只有一座城市入选。

2019年的人才争夺战已经结束,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产业机构升级调整,2020年的人才争夺战将更加白热化,这是二线城市和中西部地区的新机遇,也是大挑战。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