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婧霏:“对自己天赋的信念,比有没有天赋更重要” | 电子刊

陈婧霏:“对自己天赋的信念,比有没有天赋更重要” | 电子刊
2021年08月14日 17:58 音乐财经官方微博

在夏末某个多雨的午后,我们在有此山的咖啡馆见到了陈婧霏。

最刚开始对这个名字有印象是来自于朋友圈,在那段时间,每天早上醒来都能看到朋友在深夜里转发她的歌曲。乃至于有好几天早上都顺手点开了链接,伴随着她的音乐度过一天刚开始的那段时光。

再到后来,陈婧霏三个字开始更加频繁地出现在视线中,有时候是朋友问要不要去看她的演出;有时候是在草莓音乐节官宣音乐人阵容的新闻中;有时候是在综艺节目上;有时候是在短视频的BGM链接里。

虽然在采访中,她表示自己并没有察觉到,但作为新人,她的知名度以及在公众视野中的曝光率确实越来越高。

2020年12月,陈婧霏发布了第一张同名专辑,其中囊括了十首歌曲和三段串联整张专辑故事的音频。专辑中的歌曲广泛出现在各音乐平台的各类歌单中,评论区出现最多的形容词有“复古”、“港风”、“迷离”、“氛围感”,这些大多是嗓音特点和专辑视觉所带来的第一感受。

对于陈婧霏来说,视觉是其最重要的灵感来源和驱动力,整张专辑更像是她用音乐创作的一部电影。所以在《消亡史》中我们听到了浓郁的色彩;《我的孤独认出你的孤独》前奏像昆汀的电影配乐;还有人在《夏宫》这首歌中听出了《了不起的盖茨比》那种繁华落幕的感觉。

在音乐行业似乎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律,音乐人发行的首张专辑一般都与音乐人同名,这通常是企划和宣传从艺人知名度的角度考虑的。但对于陈婧霏来说,这张专辑是她的一个人生片场,是平行时空中的另一个自己。

像身边大多数按部就班的乖小孩一样,成绩优秀的她本科考上清华金融专业后,又出国深造攻读同专业硕士学位。也像很多人眼中不务正业的叛逆少年一样,20出头的某一天,她觉得这样的日子过够了。不想再穿着合身的职业装去到某金融公司每天打卡上班,不想再读自己不喜欢的课程,于是选择回国。

在那段迷茫的时间里,她一边在培训机构教英语、帮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写文书,一边用赚来的钱录歌,一首一首地上传平台却鲜少为自己的作品做宣传。

理性的那一面,让她无法接受完全没有收入来源、单纯为爱发电的生活。感性的那一面让她果断离开了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从而拥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热爱中。但为了不辜负父母的期望,陈婧霏最终还是去伯克利读了“Global Entertainment and Music Business”的硕士研究生课程,也正是因为这段经历让她结识了现在的经纪人和制作人。

2019年,陈婧霏签约有此山,这家公司旗下的音乐人还有好妹妹、陈粒、焦迈奇、王加一。从2019年签约到2020年12月底这段漫长的时间里,陈婧霏只单独发表了一首单曲,虽然手里有“库存”很多但都未录制。

她说:“我知道老板在等什么,也不知道他在等什么,但是我们有一种默契。”

在此前的采访中,有此山的创始人奚韬曾对音乐财经(ID:musicbusiness)表示:有此山与每一个签约的音乐人之间都有着很深的了解,公司与音乐人之间也没有短期合约,基本上都是以10年为基础的合作。大多数音乐人签约公司两年后才会发第一张专辑,而这张专辑一定是最具代表性的。

初入公司的陈婧霏也经历了这样一段漫长的蛰伏期和积蓄期,但最终得到了理想的结果。

去年年底,首张专辑《陈婧霏》发布后,在各个平台都吸引了一大批自然流量;从去年至今,陈婧霏参加了四场草莓音乐节的演出;在综艺《谁是宝藏歌手》上与房东的猫合作演唱的歌曲《NEW BOY》成为了各大短视频平台的热门BGM;Livehouse巡演“在别处”几乎场场售罄。

而我们预约已久的采访,终于在夏天快要结束的时候得以完成。在那天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中,我们和陈婧霏一起,聊了她的故事、她的音乐,以及她音乐里的故事。

以下对话为节选

点击上图 电子刊查看完整精彩内容

# 对话:陈婧霏 #

音乐财经:成为歌手陈婧霏之前,你在做什么?

之前帮别人写过文书,也做过音乐版权方面的事情,2019年签约公司之后2020年底出了《陈婧霏》这张专辑。其实专辑出了之后我也没有太管,因为觉得没有多少人会听,也没去考虑这个问题。

春节的时候因为去昆明的机票特别便宜,刚好有朋友在那里就去待了一段时间。那段时间我突然找到了一个跟自己“处得很好”的状态,我也觉得很神奇,之后回来就去长沙面试了《谁是宝藏歌手》这个节目。

音乐财经:参加综艺节目的感受如何?

不知道是不是出于鼓励,面试的时候洪涛老师说:“我非常喜欢你的音色和你的音乐品质”,面试结束两三天后,节目组就通知我去录制。

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唱将型的歌手而是唱作人,来到“宝藏歌手”这个舞台,其实是没什么机会唱原创的,所以面试的时候我反而是抱着无所谓的心态去参加的。

对我来说,参加节目的压力很大。首先是因为其他参赛歌手都太能唱了,她们的技巧和各方面的综合能力都已经到天花板了。我觉得自己之前怎么没有先积累点经验,就直接跳到了参加综艺节目这个阶段。

现在回过头来看,也非常感谢这个节目带给我的迅速成长,对比之下现在再去做Livehouse巡演会觉得轻松很多。节目录制结束后,我对唱功这件事也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前我可能一直想要练一些技巧、唱法之类的,后来我会觉得,基本的技术肯定要达到,但不再过分追求那些技术方面的事情,能打动别人是我唯一想做到的事情。

音乐财经:你是如何签约现在这家公司的?

因为老板的朋友是我大学同学,清华有一个原创音乐群,有一次别人把我的音乐链接发到了群里,刚好被老板的朋友听到了所以才有了联系。

其实我不是一个很喜欢宣传自己作品的人,因为我会觉得很尴尬。有人把我的音乐作品链接扔到群里我也不会去认领,不太希望被熟人发现我在做的这些事情,我觉得该听到的人就会听到。最近也是因为巡演在进行中,这张专辑发了快大半年我才在朋友圈分享。

主要还是我的表达欲都在歌里实现了,其次是我觉得每个作品都有自己的生命,它能被多少人听到,能不能火都有一定偶然性。比如,我和房东的猫在“宝藏歌手”节目上翻唱的《New Boy》突然就在抖音上火了,这是我们都没有预料到的。

音乐财经:学习娱乐管理专业,会让你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吗?

之前我一直想当导演,高考的时候也尝试过考导演系,但我发现这件事情跟我的性格不太适合。因为导演要说戏、要和摄影沟通、要构建一个团队,好多时候都在处理人和人之间的事情。

但音乐一个人就可以完成词曲编录混,三分钟左右的MV也可以自己拍,对我来说更好把控,也能够帮我实现那种构建一个世界、造梦的需求。我知道陈婧霏的色彩是什么,特别想构建出一个我想象中的世界。

因为我学的就是这个专业,所以刚开始也想过给别人做经纪、企划之类的,但是后来我发现我改变不了别人,再加上有一些机缘巧合身边有很多音乐人朋友,所以就开始了自己写歌。

有些人从小学古典非常懂音乐但不见得是创作人,我后来意识到,虽然我没有学过音乐但是我可以慢慢去学,那个创作动机和灵感才是比较宝贵的。我给了自己这个肯定之后,就开始比较大胆的在做这件事了。从2017年底发了《别处的夕阳》那首歌之后,我几乎每年都会出一首单曲。

音乐财经:从金融到音乐,你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出原来被规划好的那个路径的?

我从小就是一个喜欢电影、喜欢音乐、不喜欢上学的人,所以在大学里,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参加社团、话剧演出。这可能是我基因里的一个东西吧,不是说我突然间想转专业,而是我的成长路径里,一直都没有人能带我离开那个路线。

在大学里,我认识了好多跟我相似的人,大学期间还有一些去录音棚帮忙的经历,开始接触到了音乐这个行业。最后让我下定决定换方向,是因为我觉得在美国上读金融的那半年真的够了,这是一个非常凭直觉做出来的决定,我知道这个东西就是到这儿了,学不下去了,继续读下去也是浪费钱和时间。

回来后我其实有段时间挺迷茫的,就去新东方教英语了。因为必须先有收入让我活下去,同时也需要一段时间让我思考一下。后来家里也想要我再去读一个研究生,就看到了伯克利这个专业,又刚好只有一年所以就去了,可以算是曲线救国吧。

音乐财经:签约公司前后有感受到明显的变化吗?

其实是参加节目之后才感觉到明显的变化,因为签公司之后只发了一首歌《积极向下》,去年年底发行的专辑中,大部分作品也不是在签公司之后才创作的。

新专辑首唱会那天,我也在台上说过,其实自己从小到大都是自由散漫、集体意识很差的人,但所有工作我都是集体中最负责的人。在录制节目的过程中很长时间都处于社恐的状态,觉得自己唱功也不行,各个方面都无法适应。但参加完综艺节目之后,第一次感觉到自己是有后盾的。

音乐财经:音乐人如何找到与自身气质相符的公司?

音乐人签约一家公司不是说你要变成与这家公司气质相符的人,因为公司的气质和调性也是在流动的,公司和艺人都需要在彼此的画布上去添加东西。

我是一个挺相信直觉的人,觉得自己的直觉判断都还挺准的,但其实直觉准不准本身就是一件没有标准答案的事情,至少我觉得跟老板是非常有默契的。

音乐财经:从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自己红了?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因为我没这种感觉,我到现在也不知道巡演是怎么售罄的,可能听起来很凡尔赛,但是我真的没有感觉。

因为我微博也没有长多少粉、互动量数据其实平常也不太会去关注。这也是个职业病吧,如果我去看数据的话会特别认真的看,但就是没有特别去关注这些。

音乐财经:现在回过头来看,你是否会认为有一些决定给自己带来了很重要的影响?

我觉得每一个都挺重要的,怎么说呢,你对自己天赋的信念比你有没有天赋重要。选择的对错其实是没有标准的,是赚的钱更多?更成功?父母更高兴?还是你内心觉得这是你要走的路。

所以我觉得哪个决定都很重要,我从小都是一个很主意特别大的人,很喜欢赌博也不怕输得很惨。包括考清华这件事,是因为考电影学院对我来说走不通了,当时只觉得自己从小就很喜欢电影,也没有发现音乐这个途径。

有时候擅长的和想做的不见得是同一件事情,很多成功的人可能很幸运,想做的和擅长的事情高度重合。

音乐财经:但现在这个阶段你才发现自己擅长音乐而且喜欢音乐,会觉得时机来的太晚了吗?

音乐对我来说就是一个表达出口,它不是来的晚,而是我最后决定了用它作为一种表达工具。但我从小就知道自己擅长表达、需要表达,而且知道怎么表达我自己。但选择那个合适的工具和途径,这个过程一定是需要尝试和摸索的。

音乐财经:有的人觉得你的音乐复古、像老电影,你会怎么形容自己的音乐?

我觉得这张专辑非常代表我,但是我的视角跟大家都不一样,关于“复古”我从头到尾都没有在追求这个事情,但可能嗓音会给大家这样的感受,#复古#、#港风#也是现在比较热门的标签。

对我来说,我更喜欢的是经典的东西,是没有时间轴的,无论你什么时候听都会有感觉的歌曲。就像过去更多老歌你现在还会觉得很感动,比如《New Boy》是20年前写的,现在听还是很多人喜欢。

我想营造一个陈婧霏式的光影梦境的感觉,我现在创作的每一首歌都有一个对应的比较抽象的画面。比如说《我的孤独认出你的孤独》其实是比较昆汀的感觉,《消亡史》是画面比较浓烈的《红与黑》这种感觉。

我记得马东老师说过:“被误解是表达着的宿命”,确实音乐也不是一个数学公式,每个人听到的感受都不同。

音乐财经:除了电影,你喜欢的音乐会给你带来创作灵感吗?

其实我听的特别杂,纯音乐、嘻哈都听的很多,也会写一些trap之类的。但我觉得做专辑是另外一回事,它是一个需要完整性的东西。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说自己是一个视觉驱动的创作人,我是拿用电影导演的逻辑在写音乐,相当于我把之前那个导演梦通过音乐实现了。

音乐财经:这张专辑在企划和制作方面有什么特殊之处?

其实我脑子就一直有这个名字“在别处”,这就是为什么我的巡演叫《在别处》,我写了首歌叫《别处的夕阳》,我当时的电台叫“别处电台”。因为我想给我自己造一个别处,是一块属于我自己的领地和空间。这张专辑也是特别“我”的一个表达,它是一个人生片场,整张专辑我只想讲一件事,所有答案都在封面上了。

△《陈婧霏》专辑封面

专辑封面右上角有几个字“无画映画”,映画是电影,无画映画是没有画面的电影。我想在音乐里做的一个通感式的电影,虽然没有画面但是让你感觉像是看到了一场40分钟电影。所以我在专辑中加入了三段音频,看似与其他歌曲没有联系,但实际上它是一个整个片场的衔接。

专辑里的陈婧霏可能是平行世界里的我,可能是更理想主义的我,也可能是我更坏或更好的一面,可能是我扮演音乐人的一面,也可能是我想要成为的人。

音乐财经:会担心自己某一天失去创作灵感吗?

如果哪天没有灵感,我就不做这件事了。我可以去做别的音乐人,给别人当经纪人,没必要因此而那个陷入痛苦。

因为一定会有这一天的,我从一开始就想过。那么多厉害的前辈都经历过没有灵感的阶段,再优秀的导演也不能保证每一部影片都是传世之作,但他的水准还是会一直保持,因为这些东西是专业。而灵感就像人生中的所有东西一样,都是有份额的,用完了就用完了,不要跟自己较劲。

福禄寿FloruitShow:完美与固执只有毫厘之差|电子刊

她们的天赋可能真的不在创作之外的地方。

闪星:“技术永远要为情感让步”|电子刊

在《类型Part of Me》中,闪星乐队展现了他们在摇滚乐强硬外表包裹下,敏感柔软的一面。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