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布会说明,全面降准是回归常态后的常态化操作

央行发布会说明,全面降准是回归常态后的常态化操作
2021年07月14日 22:25 每日金融

7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周五宣布,7月15日(周四)起,除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部分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外,对其他金融机构普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央行强调,此次全面降准不意味着货币政策。此消息一出,分析人士纷纷对此进行解读,有不少观点认为,货币政策有所放松,中美政策出现分化等等。

7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当前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物价走势整体可控,去年应对疫情期间人民银行坚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今年上半年货币政策基本回到疫情前常态,下一步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主要根据国内经济形势和物价走势,兼顾内外平衡。总量上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价格上巩固贷款实际利率下降成果,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其中,孙国峰提到,此次全面降准是我国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后的常态化操作,货币政策取向没有发生改变。

下一步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将坚持以我为主,稳字当头,坚持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根据国内经济形势和物价走势把握好政策力度,兼顾内外均衡;同时,密切关注国内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

此次降准既在预期之中,又在意料之外。预期之中是因为,7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已对此次降准进行“预告”,提出“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意料之外则是因为,在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涨幅仍然较大、年内反复强调稳健基调的背景下,仍然全面降准投放万亿元长期资金。

实际上,此时降准既有空间,也有必要。数据显示,6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涨幅和5月份相比略有回落。市场普遍预期,PPI年内峰值已过,年内通胀总体可控且不会掣肘货币政策,这为降准打开了空间。同时,在此次降准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仍处于合理水平。

当前,贷款仍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之一。然而,银行业金融机构面临负债成本高企的问题,“不敢贷、不能贷、不愿贷”情况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在此时实施全面降准,能够为银行提供较多长期、稳定的低成本资金,有助于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为企业生产经营和经济平稳运行创造适宜的利率水平。

央行在发布会上透露的数据显示,制造业贷款持续高增长,6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1.6%,比上年同期高16.9个百分点,比全部产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速高24.8个百分点,增速连续4个月超过40%。其中,高技术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长46.3%,维持较高的增速。用于基建的中长期贷款增速虽然慢于制造业,但增速也比上年加快了,6月末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3%,比上年同期高5.4个百分点。

对除房地产以外的服务业支持力度持续加大。6月末,不含房地产的服务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9.1%,比全部产业中长期贷款增速高2.3个百分点。

房地产相关贷款增速放缓。6月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同比增长9.5%,比上年末回落了2.2个百分点,比同期各项贷款增速低2.8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8%,比上年末回落了3.3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比上年末回落1.6个百分点。

此外,孙国峰在会上还指出,总量上,要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结构上,要支持中小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价格上,要巩固贷款实际利率下降成果,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