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小到大
从九年义务教育下的语文课本到文学著作
看到的鲁迅大多是这个样子——
一般人对文人的刻板印象
加上鲁迅对人性的呐喊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
总让人们刻板地以为
他很穷
可是鲁迅真的很穷吗?
翻阅众多关于鲁迅的资料后
福妹发现——并不是如此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各个时段
作为文人的鲁迅有多少钱
ps:文中提到的人民币金额均是按照近年的人民币购买力折合得来,相应的折算依据源自2012年至2016年的CPI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01
职业
老师
地点
绍兴
年龄
30-31
收入
一般
鲁迅在22岁公派留学去了日本,29岁学成后回国。
刚毕业的鲁迅,第一份工作就是当老师,虽然当的时间不长,在老家绍兴工资也一般,但是鲁迅在第二年就当上了校长,也是很厉害了。
02
职业
教育部公务员
地点
南京
年龄
31-45
收入
约合人民币2~2.8万
31岁时,鲁迅受到蔡元培的邀请,做了教育部的公务员。当时的公务员收入很不错。
做公务员不仅让鲁迅拥有了不错的财力,而且帮助他积累了很多生活素材,为之后鲁迅华丽变身作家打下了坚实的生活与文艺基础。
03
职业
教授
地点
北京
年龄
39-46
收入
月入2300元到一周3.4万不等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鲁迅的一个人生转折点,这件事让他开始思考如何让生命更有价值,也催生出了他接下来的教书与写作的生涯。
又是受到蔡元培的邀请,鲁迅在1920年年中开始在北大教书,鲁迅教书的工资不算高,每周一小时,一个月才约合人民币2300元。
但是鲁迅并不局限于此,他积极为自己寻找兼职,因为本身有做老师的底子,鲁迅的授课技术相当不错,找兼职也就得心应手。
几年后他仅授课的年收入就达到了人民币9万元。
不仅在本地讲课小有名气,还有不少外校来邀请鲁迅,鲁迅去外地讲课一周,课时费就高达3.4万元。
同时,鲁迅每年也会购买将近9000本书来充实自己的授课内容,保证自己有良好的产出。
鲁迅靠兼职赚大钱倒也应了我们经常说的那句“投资自己是最好的投资”。
04
职业
著作员/自由作家
地点
厦门(短)-上海
年龄
42-55
收入
3万-6万
1926年,鲁迅离开了北京,起初去了厦门,不过并没有待太长时间就又去了上海。
因为之前讲课的名气,鲁迅在上海收到各个大学授课邀请,俨然一位“网红讲师”,收入也是相当可观。
后来蔡元培又帮鲁迅在上海找到一份月薪约人民币3万元的工作——特约著作员。
由于这份工作钱多事少不坐班,鲁迅开始孕育自己的写作理想,先后创办了《语丝》、《萌芽》,工作的重点彻底转向了写作,由“网红讲师”变身“网红知识KOL”,成为了集特约著作员与自由作家于一身的“斜杠青年”。
可能你觉得为理想奋斗这事儿太烧钱,但是对于鲁迅,有人统计过,在46岁到55岁离世的这段时间内,他的平均月收入高达约人民币6万元的水平,且产出了《朝花夕拾》、《二心集》、《三闲集》等一大批高质量文学作品。
在人生最后9年中的鲁迅,可以说是走向了财富与文学的人生巅峰。
05
除了很能挣钱以外,你可能并不知道,其实鲁迅也是个理财达人。
首先,鲁迅懂得要储蓄。他曾对自己的一个朋友说过这样一句话“处在这个时代,人与人的相挤这么凶,每个月的收入应该储蓄一半,以备不虞”。
另外,鲁迅还是个记账能手,高晓松曾在节目里说这样评价鲁迅的日记——
不要以为鲁迅一门心思只知道赚钱,他也是会花钱的人。
除了对饮食要求讲究,对住房要求宽敞之外,喜欢看电影的鲁迅要花高价买好的观影座位,来回乘汽车以节约时间,算得上是聪明消费的典范。
最后把鲁迅一段关于钱的看法送给大家:
“钱是要紧的。钱这个字很难听,或者要被高尚的君子们所非笑,但我觉得......钱,高雅的说罢,就是经济,是最要紧的了。
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所卖掉......为准备不做傀儡起见,在目下的社会里,经济权就见得最要紧了。”
——鲁迅《娜拉走后会怎样》
自由不是钱可以买到的
但为了赚钱却不得不贩卖自由
简直扎心了好吗
![](http://n.sinaimg.cn/finance/pc/cj/kandian/img/article_pic05.png)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