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进入“巨人”时代 | 观点

金融行业进入“巨人”时代 | 观点
2024年09月08日 08:02 消金界

姚明和潘长江的区别是什么?如果姚明愿意下功夫,也可能成为好的喜剧演员,但潘长江永远不可能打进NBA。

这也是大金融与小金融的区别。过去几年里,金融行业各类牌照越来越少,然而作为金融消费者的感知却是金融供给越来越多,这点从骚扰电话的频率变化就能看出。

毫无疑问,金融服务的供给已经过剩,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正不约而同地进行一场“供给侧改革”。

这场改革开始于何时没有人定义。故而,本文冒昧以2018年作为始点,当然这仅代表个人观点。

2018年,有一件标志性事件:P2P雷潮,一个个“矮人”级别的小金融,搞出了“巨人”级别风险事件

于是乎,三年时间,这个监管文件齐全、却无一家“备案”的行业从存量2000多家归0。

2018年末,全国有小贷牌照8133家,而如今只剩6550家,网络小贷机构数量也不断减少。

同样也是2018年,商务部发布《商务部办公厅关于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和典当行管理职责调整有关事宜的通知》,将制定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和典当行三类“类金融”公司的业务经营与监管职责划给原银保监会,在此后三个行业的监管文件能够看出“整改存量,严格准入“的信号和趋势,“失联”和“空壳”等经营异常的企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在P2P时代,乃至P2P之前就存在各种乱象的金交所,今年来已经有20余家宣布关停......

这种趋势不仅仅存在于地方性金融机构。

在蚂蚁、腾讯的成功案例影响下,支付牌照一度被炒到天价,大公司恨不得人手一枚,潮水退去后,牌照方很多沦为无人问津的小公司,数量不断减少。截至今年7月15日,支付牌照数量已缩减至178张,合计注销93张。

被民营公司认为颇具含金量的消费金融牌照发放之严格令人咋舌,2021年以来除国有行背景的建信消费金融外再无新设。

那一言难尽的信托与私募基金,在近年来频繁出现的暴雷事件影响下,可以说十分“一言难尽”。

一直被认为是“亲儿子”的银行也在减少,截至2018年12月底,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数达到4588家,较2017年末还增加39家,而截至去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为4490家,虽然变量不大,但在减少。

读到此处,相信不少人已经开始感慨金融行业的“特权主义”,事实并非如此,即使是“巨人”,也不能随便做金融。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问责规定(试行)》发布后,央国企加速剥离“对服务主业实业效果较小、风险外溢性较大的金融机构”,有媒体统计,已有十多家央企、国企通过公开挂牌方式,出清旗下银行、保险、小贷、融资担保公司股权。

回想这些小金融诞生之初,监管的口径是不是多数都有一些关于金融供给的描述,比如“差异化服务”、“缓解融资难、融资贵”......

总的来说,它们诞生之时,金融服务是供不应求,如今变成了供大于求,供需的改变导致“巨人”也要进入“矮人”的市场去卷。

一个典型案例是银行业。

2023年,六大国有行中,除中国银行没有公布更为详细的数据,其他五家银行的个人消费性贷款和经营性贷款,仅个人消费贷,五大行就增长了约5000亿元,除邮储银行外,均取得40%以上的同比增长。

5000亿元是什么概念呢?以总量去看,5000亿元对国有行不值一提,作为变量,这5000亿元的含金量极高——在提前还贷潮和购房预期降低的双重影响下,六大行2023年的个人住房贷款才减少约5000亿元。

如果以5000亿元去衡量“矮人”的市场呢?2023年末,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总资产不过1.2万亿元,由此可以推断:五大行一年的增量就相当于持牌消金近一半的总量。

如果与个人经营贷相比,国有行消费贷的增幅又是小巫见大巫,2023年仅工商银行个人经营性贷款增加4170.96亿元,增长44.85%。

另一方面,国有行在银行业内也变得越来越巨大,2021年以来六大行资产占比不断升高。存贷款在大基数下还能保持高增长:2023年末,六大行各项贷款余额108.58万亿元,同比增长12.88%,高于同期本外币贷款平均增速2.9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各行年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建行研修中心(研究院)整理,援引自《银行家杂志》

不久前,一位助贷行业的朋友问我:“你说,如果以后网络小贷真的要50亿元的门槛,除了少数机构外,没人交得起,这算不算一种垄断?”

我认为,不算。这恰恰是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二者默契的平衡。

还是那句话:当年是供不应求,现在是供大于求,很多金融机构的存在已经失去社会价值,还平添了监管压力。

大而不倒或许是问题存在的一种形式,但小金融分散而高发的乱象何尝不是另外一种形式?如果周期无法避免,谁能说“小而高发”的风险就比“大而不倒”的风险更可控呢?

那么“矮人”式的小金融是不是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

用我回复那位朋友的话:“不用焦虑,你们的核心竞争力从来都不是牌照,你们的核心竞争力是科技能力、获客能力和风控能力;你们也不应该把自己定义为一家金融机构,而是定义为有牌照的金融服务商。”

文中观点系作者自身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消金界平台观点。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