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的“跨界医生”陈玲:情留西藏,守护人们的“心灵之窗”

雪域高原的“跨界医生”陈玲:情留西藏,守护人们的“心灵之窗”
2023年03月27日 18:03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编者按:

她们是活跃在临床一线的健康守门员,是抗疫战场上的“娘子军”,也是英姿飒爽的巾帼红颜。各尽所长,坚守岗位,只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守护百姓健康。即日起,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联合烟台市卫健委开设“最美卫健巾帼红”人物事迹特别报道,以弘扬“素手仁术、深情奉献、弘毅致远”的烟台卫健巾帼精神,让这些健康守护者被更多人看见。

记者 孙淑玉 实习生 钟嘉欣

从黄海之滨到雪域高原,她始终以精湛的技术守护患者的“心灵之窗”。耳内取物、外伤包扎、下乡巡检,她因医者的仁心自愿做起了雪域高原的“跨界医生”。舍小家、怀大爱,她用实际行动谱写了“藏鲁一家亲”的医者情怀,让很多藏族同胞记住了这个有技术更有爱的烟台医生,她就是毓璜顶医院眼科医生陈玲。

2022年3月,海滨烟台春意萌发,但4000公里外的西藏却依然寒风刺骨。得知烟台对口援助的西藏聂拉木县急需眼科医生时,陈玲义无反顾地顶风冒雪踏上了这片广袤的土地。西藏高寒缺氧、紫外线辐射强烈,眼病十分普遍。克服高原缺氧带来的不适,努力靠安眠药保证睡眠,陈玲很快投入到了紧张的临床工作中。

在聂拉木县,眼科诊疗在很多领域还是空白。由于从这里出发到日喀则,要走八九个小时的盘山公路,很多当地居民因此打了“退堂鼓”,眼病就这么耽搁了下来。考虑到当地的现实情况,陈玲利用县医院现有的设施和器械就地手术,以精湛的技术弥补设施的不足,为当地百姓的健康护航。

去年5月初,陈玲接诊了一例外伤患者。这名患者在焚烧垃圾的过程中遭遇爆炸,巨大异物将眼球炸穿,情况十分危急。接诊后,聂拉木县医院的很多医生都建议将患者转到拉萨治疗,但由于患者情况危急,转诊过程中存在很大风险,权衡再三,陈玲决定在聂拉木县医院直接进行处理。最终,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陈玲成功为患者保住了眼球,当年11月复查时,患者奇迹般地恢复了部分视力。一年间,陈玲协助当地医院先后开启了翼状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眼球破裂伤缝合+眼内巨大异物取出+眼内一期注药术等一系列诊疗工作,为藏族同胞解除了痛苦的同时,也为聂拉木县医院开创了先河。

除了为当地患者提供便捷且优质的治疗外,作为烟台第六批援藏医疗队队长,陈玲还利用6月6日全国爱眼日,主动带领医疗队队员下乡进校园,耗时十余天,足迹遍布波绒、门布、琐作、亚来、乃龙五个乡,为聂拉木县1400余名小学学龄儿童完成视力筛查和登记,并诊治部分斜弱视患儿,受到学校师生的好评和当地政府部门的表扬。下乡巡检,海拔高,路途远,工作强度大,陈玲和队员们经常一边吸氧一边为孩子们筛查。为促进聂拉木县儿童及中学生视力保健,她又主动为聂拉木镇中心小学及聂拉木县中学学生进行爱眼、护眼健康知识讲解。因为这些付出,陈玲也得到了当地居民的认可与喜爱,在街上被认出,孩子们会亲切地称她为“陈老师”。

没有局限于做个好的眼科医生,援藏期间,陈玲多次参与紧急救治,成了当地人心中最值得信赖的“跨界医生”。在烟台毓璜顶医院同事的远程协助下,她成功用眼科仪器诊断,帮小朋友取出耳内异物;她还曾为受伤的边防战士清洗、缝合伤口,并从内地为其购药;此外,她还救过一个被蜈蚣咬伤后胳膊肿胀的牧民。耳科、外科、皮肤科,只要患者有需要,她都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援藏期间,陈玲将自己的所学全部传授给了当地医生,进行造血式帮扶,“援藏,并不是仅仅为当地患者提供治疗服务,更重要的是帮助医院开展新的技术项目,提高规范化诊疗能力,让医院拥有自己的眼科团队,即便我离开了,医院也可以继续开展新技术。”陈玲说,她更希望能帮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更好地为当地居民服务。

用行动践行“医者仁心”,陈玲更想把光明留在雪域高原,帮更多人实现“眼明心亮”。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