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虎门空心山、拔槊泉到坔窝之旅

从虎门空心山、拔槊泉到坔窝之旅
2023年05月22日 14:57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昨天天气预报说今天一天雷阵雨,所以一直迟迟不敢报名爬山。今晨六点我就醒了,赶紧看看外面天气好好的,于是立马洗漱完毕,倒上一壶热水背起登山包就匆匆出发了。8:06分在燕山立交桥东和树林哥一行十几个人踏上了开往虎门的头班公交车。虎门村站牌旁有两棵古槐,粗的那棵得三人合抱,估计也得五六百年了。稍微细的那棵也得俩人合抱,树龄280多年了。原来虎门村是清乾隆年间(1736-1795),王、方二氏先后由莱芜县王庄,孙村方家庄迁居于此。因建村山涧处有一老虎洞,故沿称虎门。

虎门空心洞就在村子东南角空心山上。我是前年跟越过山丘群来过一次,如今一晃已经二年有余了。

那次我是搭乘驴友奇点私家车来的,因为高速路堵车迟到了半小时,群主大白和漫游俩群主和众驴友都一直在耐心等我们呢。那次也是打听村民看到这只虎像才上山的。

这么漂亮的紫色小花猛一看和紫槐花很相似,其实问下花伴侣叫木蓝花。原来木蓝的叶子可以用来作为蓝靛的染料,又可入药,能凉血解毒、泻火散郁;根及茎叶外敷,可治肿毒,真是不可小觑它了。

上周日爬山偶遇美女大米粒,才领略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没想到今天她又重出江湖了。

前些年这里是收费的景区,所以有人管理是不错的。可是如今已是废弃了,真有点可惜了。

紫玉生香本来今天是单溜出来爬山的,据说“一个礼拜有八天时间不是爬山,就是在爬山的路上”。结果半路上车也被我们拐来了。

虎门村因为有无底洞和空心洞而名扬四海。无底洞上次我来晚了而未能探洞成为遗憾,没想到今天中午如愿以偿了。无底洞有百十米长,也是深入地下然后又钻出来的。洞内阴暗潮湿,伸手不见五指。出了无底洞继续前行不远就是空心洞了。这是天然与人工完美结合的经典之作。洞深五十多米,人工修建的铁梯曲折到底,然后又可以攀爬上来,里面也是漆黑一片,容量是无底洞的数倍,洞内崎岖蜿蜒,没有手电可以说是寸步难行,好在我登山包里长年备有强光小手电一把,可以带领大家前行。洞内蝙蝠不少,都倒挂在壁顶,因为我们的到来打破了它们宁静的世界,顿时一通乱飞。疫情刚开始时都认为蝙蝠是罪魁祸首,如今终于被平冤昭雪了,这才摘了“背锅侠”的罪名……

五朵金花也成为我们登山十八人小分队的骄傲。

秋风落叶大姐每周一次爬山那也是强驴中的强驴,这样的小山对她来说那算是热身了。

出了空心洞我们一路向南,沿着山脊步步登高,来到了一片柏树林。好在今天天公作美,一点不热,真是太给力了。

在空心洞单溜被我们拐来的小伙子才十七岁,这么小就知道锻炼身体还真不多见了。

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勇而在谋。十几人小分队更加精炼,我们团结一心,步调一致,才能夺取本次爬山的最后胜利。

千年古道都是石板路,一横一竖全用石头铺成,大约有五十公分宽,一里地远,看来这是过去官道了。那时候山路崎岖,翻山越岭无论推车还是挑担还是牲畜运输这里也是必经之路了。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美丽的绣线菊有着祈福、努力、顽强、纯洁等多含义。它代表着团圆、祈祷,也象征着希望与好,所以也深受驴友们喜爱。

顺利哥年近七十岁,可是个难得的大孝子,老母亲住院,都是他十几年如一日的伺陪伴。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是顺利哥做到了。今年元月最后一天,他一百周岁的老母亲因为疫情撒手人寰,他这才有了时间和我们一起爬山了。为大孝子顺利哥点赞!

天天老哥是我铁路同事,退休爬山也十多年了,真是天天快乐了!

拔槊泉就在大山那边,徒步过去也得一个小时多了。五月浅夏,莺飞草长,郁郁苍苍。这条线路也是很经典的,不知道一年有多少人来来回回走过。虽然是同一条线路,但是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景色不同,所以也一直吸引着省内外驴友前来打卡。

山里气温比外面低几度,所以各类植物开花结果也是晚半月左右了。野桃这不才有大枣那么大呢,毛绒绒的,起码还得二十多天才能成熟呢。

昨天媳妇还买来几斤甜杏来吃呢,酸甜可口的真是让人垂涎欲滴了,看来想吃这里的杏儿也得耐心等上半月了。

山中植被茂盛,驴道也被藤萝缠绕,想过去也得猫着腰,低着头,还得用手划拉开路呢。

在这里采酸枣叶茶依然可以,芽子还是很嫩的,不过采茶这活真是不好干的。一不小心就会被刺痛。原来酸枣树也是分雌雄的。雌树叶子多没大有刺也好摘,雄树则从芽稍就带刺,即使刺还不算硬即使扎一下也是很疼的。

核桃刚长到乒乓球那么大,都说七月核桃八月梨,还得有两个多月才能吃上新核桃呢。那天在汪家场金三角饭店吃得鲜核桃仁拌西芹味道就不错,看来那也是用的八成熟的核桃仁了。

路边水井其实就是水窖了,就是在低洼处修建的池子用来储藏雨水用的,可以用来灌溉果树的。这也是山里最常见的蓄水池了。为了防止有人坠落还有好心驴友铺上树枝提醒了。

到了垭口,树林哥说往南不远有座小庙,我们几个赶紧过去看看。来到跟前,原来是在高台上修建的真武庙。一看都是现代建筑,一点古迹也没有。

真武庙石碑是2019年三月才立的。看来才四年时间,真的不长呢。

真武庙内供奉的是道教神仙中有名的玉京尊神,又称玄武大帝,无量祖师等。传说玄武大帝为盘古之子,是玉帝退位后任第三任天帝,生有炎、黄二帝,曾降世为伏羲,为龙身,是中华龙的始祖。道经中说他是太上老君托身于大罗境上无欲天宫之净乐国善胜王后,怀胎十四个月所生之王子,名为“太玄”。太玄不爱江山,一心向道,发誓要扫尽妖魔鬼怪,毅然出家修行,后白日升仙,司空水土、寿命爵禄、斩妖除魔、护卫平安等等,深受人们信奉。这里除了真武庙还有泰山奶奶,观音菩萨,石娘庙。石娘庙其实就是送子娘娘庙了,可是四座庙宇都铁将军把门了,除非上香才给开门了。我们也只能欣赏下院子里这位大爷养殖的鲜花了。

这么漂亮的花叫“冠状绣球”,它的叶可入药,有清热抗疟作用。大球形,众花怒放, 如同雪花压树,妩媚动人。枝叶密展,根肉质,适应性强,既能地栽于家庭院落、天井一角,也宜盆植为美化阳台和窗口增添色彩。冠状绣球对环境条件要求不高,故最适宜栽植于阳光较差的小面积庭院中。

开始我还以为是牡丹花呢,可是牡丹五月初就下市了,原来这是芍药呢。美丽的芍药仅次于牡丹,是一种含有丰富情感和象征意义的花卉,寓意着思念、真诚、美丽和高贵。

树林哥真是个好群主,一直在路边树荫等我们几个回来呢。我们也赶紧加快脚步,追随小分队。

路边蔷薇花开的正是时候,一朵朵花团锦簇,艳丽多姿,宛若翩翩少女,惹人爱怜。

拔槊泉属于历城区彩石镇, 以前属于我们章丘县。清道光《章丘县志》和《济南府志》有载,称“泉出山半,涓涓不息,下有浆水泉”。传说唐王李世民东征路过此地,人困马乏,便传令歇息。一员武将把槊扎在地上当拴马桩,那马因无水饮而狂躁暴跳,将槊拔出,泉水随槊涌出。后来人们便称之为“拔槊泉”。此泉为巨野河之源。水自石壁岩孔流落池中,叮咚有韵,常年不息。村西南侧崖下另有一被棚盖的泉池,四季长流,疑即旧志所载“浆水泉”。

拔槊泉口小肚子大像个坛子样。这是济南市海拔(780米)最高的泉水,每年我们也会开车自驾游来一两次的。

山水人家是拔槊泉村最好的三层饭店,每天都有不少游客来品尝他家的美味佳肴,尤其是火头炖鸡更是他们的招牌菜了。

忙时一排五六个炉灶同时开火炖鸡还供不应求呢。山里散养的大公鸡三十五块钱一斤,吃起来更是津津有味了。

我们今天也是两桌十七人,和上周日一样,喝酒的一桌不喝酒一桌。不过饭后还要下山,所以也都不敢贪杯,接近每人半瓶啤酒了,这样也安全。可见树林哥考虑的也是很周全了。

村里人还是卖他的土特产:鸡蛋、野菜,樱桃,蜂蜜,中药材,不过今年又增添了五颜六色工艺小框了。

饭后不能立刻拔高,所以我们都绕道走远路了。穿过柏树林,正好避开刚从云彩眼里露出的阳光来。一阵凉风吹过,真的特别舒服。

我们沿着山沟一路下行直到谷底了。据说这里秋天看红叶还是不错的。那时候层林尽染,万山红遍,景色一点不次于红叶谷的。所以来此看红叶也是最佳选择了。

清康熙年间(1662—1722),冯氏由我们章丘县寨山后迁此建村。因地处西山崖有长方形的凹陷状, 远看似门, 故沿称石门沟。

西营镇曾经是唐王李世民东征时的屯兵之地,很多地名由此而来,“天晴峪村” 就是其中之一。据说,李世民东征之时,跋山涉水,军马劳顿,连日阴雨队伍中士兵多染上重病,行军至此,一进谷口漫天乌云随即消散,天空放晴,阳光普照。主帅李世民顿时大喜,遂赐村名“天晴峪”。

原始民宿如今也成为美丽乡村游的特色招牌,原汁原味的土坯茅草房,冬暖夏凉,也成为城里人的最爱。

吃水不忘挖井人,饮水思源,保护水源也是重中之重的事。

到了雨季,小桥流水人家也成为最好玩的地方。那时候可以带着孩子来此戏水游玩也是不二的选择!

天晴峪依山傍水,如今建设成为美丽旅游乡村了。村子不大,干净整洁,到处是满满乡土气息,留下乡愁,留下记忆,也成为该村主打牌。

关于村名,其实还有种说法,天晴峪,原名天青峪。因村建在一条山峪中, 多有深黑而微红色的岩石(木鱼石的一种),深黑而微红色即天青,以岩石的颜色命名为天青峪。后谐音称天晴峪。清乾隆《历城县志》记载:“东南乡南保泉三:天青峪”。民国《续修历城县志》记载: “东庞乡南保泉三:天青峪”。明末,刘氏从刘海庄又迁入,仍沿称天晴峪。

民间有“先有坔窝庄, 后建朝阳寺”之说。明崇祯《历乘》记载:“朝阳寺, 城东南六十里,宋大中祥符初建”。唐代, 曾名东营。唐太宗李世民东征到西营,选三处平整开阔地带安营扎寨,一营驻西为西营, 一营驻南为南营, 一营驻东为东营。 因此处位东,故名东营。民国续修《历城县志》 记载:“锦绣川其源有三:一发于东北章丘佛峪之东山下,石壁玲珑,泉源甚大,号曰盛泉。历白炭窑、枣林至东营,右纳天井峪之水,及渍米峪鸭子泉之水,…….(续修府志采访册)”。宋、明时期, 改名茁窝。因村四面环山, 锦绣川源头水、天晴峪水流经此地, 形似一窝,上面草木繁茂, 茁壮成长, 故改名茁窝。 清代, 改名癸窝。 因“茁窝”读音拗口, 易念成“zhua窝”, 村内有水 有土, 故改“茁”为“坔”, 命村名坔窝 。

作者,宋斌,笔名,知秋,出生于1970年9月,章丘区作协会员。爱好户外爬山,写作。中共党员,是铁路货车检修工程师,美篇生活领域优质作者,齐鲁壹点情报员。从2016年开始写美篇980篇,加精482篇。在章丘人论坛发帖加精99篇。被推送《章丘往事》41篇。齐鲁壹点发布文章306篇,今日头条发布343篇文章。2018年写的《再看四关四隅》两篇文章载入《2018年章丘大记事3》。《金章丘古城一—绣惠镇的前世今生》发表 在《海石文学》2022年第6期上 。发表在齐鲁壹点文章《小时候打过的刀》阅读量达到五十万,《我的小姑奶奶》达到四十七万,《母亲学车的故事》达到三十万多。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