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别让打“擦边球”的服务毁了整个陪玩行业

视点|别让打“擦边球”的服务毁了整个陪玩行业
2023年06月11日 08:1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学生,陪玩游戏,周末接单”“线下陪玩,超短裙、黑丝,你想让我怎么穿都行”“不露脸陪玩每10分钟148元,露脸陪玩每10分钟228元”……这是近日《法治日报》记者在调查陪玩这一新兴事物时,看到或收到的陪玩信息。其中,有些陪玩服务大打“擦边球”。

从字面意思上说,陪玩不是不可以。多人网游本身也是一种社交,需要人陪,这属于现代生活中较为正常的休闲和情感需求。只要陪玩的内容和方式是健康的,不触犯法律和道德,那么这样的市场就是合理的。但怕就怕,假借着陪玩的名义,却打着擦边球,干着涉黄甚至是侵害未成年人的勾当。

报道给出了不少细节,比如有的服务项目介绍上,写着服务种类分为“绿色类”和“TS类”,绿色陪玩中有“娱乐陪玩、女友陪玩、技术陪玩……”,还有哄睡、叫醒、包天等服务,“TS类”则是“KP、文爱、附加项目”,客服解释称均为涉黄项目。还有的“陪玩公会”,将涉及黄色要求的单子称为“h单”……

由此看来,这些陪玩“业务”玩的是瞒天过海的把戏,只要掌握了他们的暗号和交易规律,查处起来应该不难。针对这些关键词,涉事平台可以建立一定的巡查和预警机制,一旦出现了类似的交易信息,在审核确认违法违规后,要及时制止,并同步将线索对接到相关治理部门,合力查处。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在这些陪玩App的注册界面,明确要求注册人年满18岁,并设置了身份验证信息,但记者调查发现,有不少未成年人在提供陪玩服务,有的甚至还是初中生。实名制形同虚设,究竟是哪里出现了问题?相关平台应有针对性地查一查,及时堵上审核漏洞。

事实上,让游戏陪玩规范化的工作,近年来也一直在做。如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电子竞技分会曾颁布《游戏陪玩师团体标准公告》,同期上线的还有“游戏职业技能认定平台”,通过平台认定可获取专业证书。去年5月底,该协会又召开“‘游戏服务师’职业技能团体标准终审会”。可以说,游戏陪玩师正在逐渐成为日常性的职业。

当然应支持任何一个有实际意义的新兴产业发展,也乐见它们解决就业,但前提是健康发展,谁都不能打未成年人的主意,或者在涉黄问题上动歪心思。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此类打擦边球的行为也是在给游戏陪玩这一行业抹黑,只有及时清除这些寄生虫,行业才能健康发展,走向长远。

因此,游戏陪玩行业应坚决抵制类似涉黄涉未成年人的“业务”,号召所有从业者一旦发现违法违规线索,立即举报。有时候,行业内部的监督比外界监督更有效。正如报道中一名相关从业者所讲,“h单在行业内不是秘密”,如何借助行业内的眼睛去优化行业,值得平台和相关部门研究。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翟礼)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