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漫评|清明“冥币祭祀”:“管”胜于“禁”

壹点漫评|清明“冥币祭祀”:“管”胜于“禁”
2024年03月28日 22:08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评论员 孔雨童 绘画 徐进

清明临近,南通市一条关于祭祀用品的“禁令”引发广泛争议。26日,南通市发布《禁止制造、销售封建迷信殡葬用品的通告》,根据《通告》在南通全市范围内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制造、销售冥币纸钱、纸扎实物等封建迷信殡葬用品。违反通告规定的,可处以没收、罚款;构成犯罪的,可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作为一种传统的、延续千年的民俗,通过冥币、贡品等祭祀是思念亲人、慎终怀远的重要手段。某种程度上,它并不是空走形式、“火烧之后一撮灰”这样的无足轻重,这种百姓家家户户的“仪式感”除了满足情感需求,亦有文化传承、亲情凝聚的社会意义。在当代,即便出现了诸多如鲜花、电子祭祀等更“文明”“环保”的祭祀方式,这种传统民俗仍无法轻易被消除和更替。

因而,有关部门的一纸令下一禁了之就难免有粗暴地“一刀切”之嫌。对于祭祀手段的选择,可以建议倡导,也完全可以在陵园等场所划出固定区域,更有效管理,实现安全、环保和百姓仪式感的双赢。

2021年,哈尔滨城管局发文要让祭祀用品“无处可卖、无处可烧”就曾引发批评之声。彼时的网友投票中,27%的认为无纸祭扫应当“徐徐图之”,有51%的网友则不赞成该政令。此次南通市的通告再次引来质疑,“千百年的传统,能否一棍子打死说是封建迷信?”“年纪大的不会网上祭祀”“若老百姓不买账,还是烧,甚至偷着烧禁令又有何意义?”

随着社会发展,该如何平衡传统民俗和城市管理新需求,是一道值得好好研究的课题。但无论如何,应当保有人性化原则,和对文化、民俗的尊重,而不是仅以“陋习”简单定义,只选最省事的方法处理。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