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黄河河务局自研激光水尺投入试运行

梁山黄河河务局自研激光水尺投入试运行
2024年05月18日 16:27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孔媛媛 崔常松 济宁报道 通讯员 田玉俭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这条自古以来见证了中华民族沧桑巨变的河流,在它的奔腾中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气势。随着“数字黄河”等治黄新理念的提出,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现代化进一步向前推进,数字化技术正改变着传统的水文观测和数据数字分析处理模式。5月7日,梁山黄河河务局自主研发的DTU云组态实时校测式激光水尺(以下简称“激光水尺”)安装完成并投入试运行,全天候全方位监测黄河水位,实现数据“精测快报”。

最高实现每秒30次观测

数据实时自动上传手机

走进梁山县程那里险工11号坝,黄河水流宽广而深邃,蜿蜒曲折地穿过大地,阳光洒在黄河之上,水面熠熠生辉,宛如一片金海,散发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而伫立于岸边约五米高的激光水尺、太阳能板,相隔3米互相遥望,就像一名“情报员”,监测黄河水情,提供“情报”,将流水的低吟声化作万点灯光。

“激光水尺由激光探头,观测管道,观测激光,浮漂组成,在传统水尺顶部加装激光测距传感器,进行水位测量。测量数据通过DTU设备实时传输至数据处理云平台,云平台对数据进行处理后,通过云组态进行实时发布,观测人员可以在手机和电脑上实时查看,掌握水位变化情况。”梁山黄河河务局防汛办公室二级主任科员高庆旺介绍。为了保证激光水尺能够实时监测黄河水位,在距离激光水尺约3米处的位置安装了太阳能板,为其供电。

山东黄河流经菏泽、济宁、泰安、聊城、济南、德州、滨州、淄博、东营9个市、28个县(市、区),河道长628km,河道上宽下窄,纵比降上陡下缓,排洪能力上大下小。流经济宁梁山的黄河属于激荡型向弯曲型过渡的河段,经过实地调研,综合协调,程那里险工11号坝岸段水流较为平缓,是最适合的水位测报点。

水位数据是黄河洪水防御的重要支撑性数据,高效、迅速、准确的水位观测可以为洪水防御调度提供重要保障。“我们最开始测水位的工具是人工水尺,随着数字孪生黄河建设的深入开展,对水位观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又陆续建设了遥测水位站。”高庆旺说,人工读尺读数虽然准确,但人工水尺一般设置在险工、控导工程的根、坦石头坡上,由于坡陡溜急,观测不便,危险性较大。在洪水涨水期、落水期,水位变化较快,人工水尺与遥测水尺进行比测时,很难做到时间同步、读数同步,无法达到比测目的,影响观测数据的可靠性。

为解决传统人工水尺观测不便、危险性较大、比测困难等难题,进一步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梁山黄河河务局在充分调研论证和研究实践的基础上,研制成功DTU云组态实时校测式激光水尺。“水尺高5米,可实现黄河河道流量5000立方米每秒的水位观测,观测精度±1mm,最高可实现每秒30次观测,水位变化情况一目了然。”高庆旺说。

攻克多项技术难点

满足水位观测精准度

黄河浩荡,一泻千里。水位数据是防汛的“耳目”,它提供的“情报”准不准,快不快,直接影响着防汛抗洪抢险和指挥调度的决策部署。梁山黄河河务局自主研发的DTU云组态实时校测式激光水尺不仅是山东省黄河首家激光水尺,更重要的是该项目攻克完成了水位快速测量、数据实时传输、远程实时控制、水位实时比测、多设备云组态等关键技术,实现了水位的快速、准确、高效观测与传输,减轻了观测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了水位观测的安全性。

黄河含沙量高,且变化幅度大,为进一步优化梁山黄河各流量级的水位观测方式,梁山黄河河务局数字创新小组在充分调研、论证、试验的基础上,确定选用激光测距传感器、远程数据透传模块等设备,对传统人工水尺进行改造升级。“激光测距传感器具有测量快、精度高的特点,能够满足水位观测精度的要求,并且受外界环境影响小,感光性强,自损性低,安装调试简单。”梁山黄河河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磊说。

有了精确的数据测量,但如何将激光测距传感器与数据连接,实时传输、比测成了一个棘手的难题。“激光水尺只能测量出相对值,但我们要用水位的高程,再对数据进行处理,修正误差,才能测出准确数据。”高庆旺坦言。数字创新小组多次探讨,不断试验,通过数字建模,选用DTU模块,实现激光测距传感器与数据处理云平台之间数据的相互传输,并通过数据处理平台的云组态功能,实现对观测数据的实时发布,除此之外,管理人员可以在数据处理平台通过DTU设备向激光测距传感器实时下达观测指令,实现对激光测距传感器的动态控制。“在实时比测上,水尺安装专用摄像头,水尺外侧有观测刻度,可以实现对水位的远程人工读数,结合激光测距传感器,可实现对水尺的实时校验。”

随着数字孪生黄河建设的深入开展,黄河水位观测也更为“智慧”。“激光水尺的成功运行,实现了对河道水位的实时观测、实时比测、实时传输、实时发布,有效提升了水位观测的精准度和时效性,并且使用通用的传输协议,后期可以实现与云黄河平台的数据互通,为黄河洪水防御贡献一份新质之力。”赵磊坦言,目前,在济宁梁山程那里险工11号坝,人工可以通过目测感知水面,遥测水尺从空中感知水面,激光水尺从水中感知水面,同时“在岗”,互为补充,互相校核,提高济宁黄河水位观测保障能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