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济宁|布局新兴产业,任城区抢占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赛道

新质济宁|布局新兴产业,任城区抢占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赛道
2024年05月21日 12:27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孔媛媛 济宁报道 通讯员 袁进

神舟飞天、蛟龙入海、嫦娥奔月......每一个大国工程的背后都离不开新材料的支撑。新材料产业已然被视为战略性、基础性的产业,乃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与基石,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领域所在。

当前,济宁任城区新材料产业蕴藏着巨大的新质生产力,碳材料产业产值占到全市碳材料产业链整体产值的三分之一,产业链的核心企业、骨干企业大多也在任城区,产业链条完备。基于此,任城区推进恒圣石墨新材料及深加工项目、金宇石墨烯增强水处理膜等项目落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装上“新引擎”。

串联产业链条

打造产业综合体

走进恒圣石墨新材料及深加工项目,一栋栋厂房雏形已现,在石英坩埚项目生产车间,两台溶制炉正自动化地加工石英坩埚。

“石英坩埚是单晶硅拉棒环节的关键工艺产品,属于高频易耗品。在单晶硅片的生产过程中,充分发挥了石英材料耐高温、抗氧化等特性,以石英坩埚为硅原料的盛装器皿,主要用来盛装溶融硅并制成晶棒。”山东尚泰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经理任仲勋介绍,由于单晶硅拉晶工艺要求容器在1500摄氏度的高温下连续工作,为了保证单晶硅的产品质量和生产的稳定,且如果容器出现溶解会导致晶棒纯度受影响,因此石英坩埚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品质越高使用寿命越长,相较于其他工艺产品,石英坩埚属于单晶硅拉晶环节的必须消耗品。

“主要产品包括石英坩埚、石英导流筒、石英管、石英舟、石英压条、石英护套等其他石英器件,其中石英坩埚为公司的拳头产品,可生产10—40寸石英坩埚,具备年产5万只石英坩埚的能力,产品主要应用于光伏和半导体领域,可支持太阳能和半导体用户高温条件下连续拉晶,是用来装放多晶硅原料或单晶回收料的消耗性石英器件,其高纯和高耐温、耐久性为单晶拉制以及单晶品质提供其保障,是单晶拉至制系统的关键辅料之一。”任仲勋说。

据悉,山东恒圣新材料有限公司投建的恒圣石墨新材料及深加工项目,是国内最大规模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是集材料研发、技术创新、制品器件加工为一体的新材料产业综合体。本项目分为两期建设,一期建设项目应用于新能源、新材料和机械行业领域的高端石墨器件纯化、特种行业(半导体、光纤、核石墨等)石墨器件深加工、石英制品加工为主,建成后,可年产5万只高纯石英坩埚、1万套光伏电池片镀膜设备配套用石墨舟、3000套硅基半导体晶硅生长炉热场石墨器件。二期建设项目以新材料、碳陶、碳化硅涂层、热解碳、精密器件研发生产、复合材料加工、军工产品加工、半导体产品加工为主,两期全面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元、利税4亿元、带动就业400余人。

践行新发展理念

助力水资源循环利用

作为2024年省重点项目的金宇石墨烯增强水处理膜项目,践行新发展理念,以先进的膜分离技术为突破口,成功应用石墨烯材料,生产出全谱系的增强水处理膜产品,实现了新一代膜技术创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项目技术来源于北京新烯旺碳谷科技公司与天津大学的联合研发,具有‘内生骨骼、外成铠甲’的核心专利技术。‘内生骨骼’就是在水处理膜主体中添加石墨烯材料,不仅增强了水处理膜的耐压性和抗蠕变性,还增加了孔隙率,产生更多的水通道,提高了渗透通量;‘外成铠甲’就是在水处理膜表面复合石墨烯材料,形成石墨烯防护层,既能抵御污染物的吸附,又能赋予水处理膜抗氧化、耐酸碱的特性。”金宇膜科技质检员岳凡介绍,利用绿色生物碳源柠檬酸为原材料,通过热解法制备石墨烯,绿色、无污染。巧妙利用石墨烯材料强度高、生物相容性强等优点,将制备的不同比表面积的石墨烯,以极低用量,复合至水处理膜中形成产品,可显著提高渗透通量和抗污染性能,降低产水能耗。该项目采用自动化工艺,建成达产后,可年产增强水处理膜500万平方米,预计年营业收入20亿元。主要应用于水质深度净化、污水回用、废水零排放和分离浓缩纯化等场景。是国内唯一自主产品废水零排放的水处理膜生产企业,在完全自给自足情况下,实现水循环利用率近100%。

“公司产品已通过国家权威机构检测,与传统水处理膜相比,具有低能耗、低污染、高通量、高截留率和长寿命的优点。特别是用于海水净化的高端反渗透膜产品,打破了国外长期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岳凡说。

以“新”提“质”,以“质”催“新”,任城区以新产业新业态为主要支撑,抢占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赛道。依托恒圣石墨新材料及深加工项目、金宇石墨烯增强水处理膜等项目的落地打造高端碳材料、石墨材料产业基地,培育壮大新材料产业集群。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