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峰会:喧嚣过后,困局依旧

G7峰会:喧嚣过后,困局依旧
2024年06月16日 07:32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6月14日,在意大利法萨诺,抗议者打出“你们只有七个,我们是八十亿人”的标语,批评七国集团与世界完全割裂。新华社记者 李京摄

6月13日至15日,七国集团(G7)峰会在意大利普利亚大区法萨诺市举行,与会各国领导人围绕俄乌冲突、中东局势、亚太、非洲、移民、人工智能、气候变化、能源和粮食安全等主要议题进行了讨论。峰会前,轮值主席国意大利踌躇满志,总理梅洛尼信誓旦旦地表示,“七国集团峰会务必努力取得具体成果”。然而从会议结果看,此次峰会依旧是“雷声大雨点小”,未能在全球重大问题上给出令人信服的解决方案。

“心不在焉”的G7领导人

面对各自国内严峻的政治形势,参会的各国领导人普遍有些“心不在焉”。刚刚在欧洲议会选举中遭遇惨败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即将面临国民议会选举的重大考验,德国总理朔尔茨领导的社民党在欧洲议会选举中同样表现不佳,英国首相苏纳克所在的保守党很可能会输掉7月初的大选,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支持率一路下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受困于党内斗争和政治黑金丑闻,美国总统拜登则面对着大选竞争对手特朗普的强势挑战。特朗普如果卷土重来,或将再次引发整个西方联盟的剧烈震荡。美国“政客”新闻网以《六只跛脚鸭和梅洛尼》为题讽刺称:“在意大利举行的七国集团峰会看起来更像是最后的晚餐,而不是西方力量的展示。”

七国集团的困局还远不止如此。近年来,G7各国政局纷乱、经济疲软、社会矛盾激化,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在全球经济中的占比不断下降,既无力继续引领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挑战,也无心真正解决影响世界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联合国规定,发达国家每年至少应将其国内生产总值的0.7%用于对外援助。而七国中只有德国越过了这一门槛,美国更是年年排名倒数。而美西方在国际事务中屡屡表现出傲慢与“双标”,将G7彻底变为地缘政治工具的做法,更是让国际社会进一步认清了其道德虚伪的强权政治本质。

为了体现七国集团向世界开放的态度,本次峰会还邀请了印度、巴西、阿根廷、土耳其、阿联酋、约旦、突尼斯、肯尼亚、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等发展中国家参会。其主要目的不外乎两点:一是加强与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联系,实现供应链“去风险”和多元化,减少所谓的“对华经济依赖”;二是借机拉拢“全球南方”,与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争夺国际影响力,摆脱“西方对抗其他国家”的尴尬局面。不过从以往经验看,松散的“G7+N”模式虚多实少,根本发挥不了实际作用。

“小院高墙”难解痼疾

近些年,西方国家越来越不愿意推动或接受需要其放弃决策权的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极力阻碍发展中国家获得更平等的权利分配。南方国家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战略利益和傲慢的七国集团并不一致,对美西方“口惠而实不至”的伎俩更是心知肚明,又怎会轻易被牵着鼻子走。从这次发表的一纸干巴巴的扩大会议概要不难看出,G7宣称的所谓“加强与外部国家合作”究竟成色如何。

中国等金砖国家作为“全球南方”的代表正在迅速崛起,通过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七国集团机制“指挥失灵”是难以逆转的趋势。更何况其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从政策立场到利益诉求,各成员国之间存在明显分歧。迫于美国的压力,“一个声音说话”或许勉强可以做到,但“步调一致行动”却绝非易事。即便是在美国力推的动用俄被冻结资产收益向乌克兰放贷的问题上,本次峰会也只是仓促作出了政治决定,相关法律和技术细节仍未落实。

近年来,七国集团对中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峰会期间举行所谓“印太地区和经济安全”专场工作会议,针对中国的意味十分明显,“中国”一词更是在峰会联合公报中出现了29次之多。在美国的推动下,峰会公报罔顾事实,针对一系列涉华议题大放厥词、混淆视听,诬称中国的“产能过剩”“非市场政策”及“经济胁迫”威胁西方经济安全,再次向世人展示了G7这个西方“小团伙”一贯擅长的颠倒黑白。

面对种种政治经济社会痼疾,西方国家瞻前顾后、进退失据,早已失去了刮骨疗毒的勇气和决心,“言必称中国”似乎成了其推卸责任和转嫁矛盾的惯例,以为只要成功打压和遏制中国,自身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说到底这是一种对自身制度竞争力缺乏自信的表现。殊不知“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阵营对抗没有出路,合作共赢才是正途。

事实证明,拉帮结派构筑“小院高墙”非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倒会让自己成为阻碍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最大问题。七国集团须早日破除“心魔”,不要动辄拿中国说事,而是应理性看待中国发展,正视自己的问题短板,把更多心思和精力用在增进本国和世界人民的福祉上。为了彰显对多边主义的重视,意方这次特意将办会地点选在该国南部普利亚大区,因为这里是“历史上东西方交汇的桥梁”。这样的用意固然很好,但现实中的路怎么走,才是关键。

(光明日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