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寄安澜桥

作者:李学广

对一座桥也可以“一见钟情”的,我就是。

那是下午四时多,车窗外霏霏细雨轻缦薄雾,视界内的物体还算清晰的。当车子驶上岚山中路横过万斛路,向前一望,只见前方两山之间的垭口之上,似有一座“楼阁”悬浮在空中,一个巨大弧形结构如长虹横亘在那里,如同传说中的“仙境”,我当即有种 “触电”的感觉,轻声欢呼起来:“那是桥,那桥建起来了!”

上次我回家,有人告诉我,这里要进行旅游开发,在垭口上要建一座桥。一座方便行人过马路的桥,还能建成什么样子呢?这两年因疫情困守泉城,这桥之事渐渐淡忘了……没想到这桥已经建起来了,大有 “蓦然回首,她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

这桥外形可以称得上完美无瑕。桥身采用传统的空腹拱结构,依次并联了三个大孔十五个小孔,桥身显得简约轻灵。桥上的廊桥设计,在北方还是少见的。桥面的廊道采用的明清风格,用的苏式彩绘,大红油的柱子,红绿相间的椽望,雕刻着古典纹络与吉祥文化的花岗岩浮雕板,都很符合中国人的欣赏习惯与审美要求。这里不只有长长的廊道,还有三座四角攒尖式的亭子,分居两端的是单檐单层的,主跨顶部阁楼双层重檐,巍峨耸立,如突起的一峰,大桥就显得特别厚重大气,庄严而又秀丽。

桥名“安澜”两字意蕴深厚。“天下安澜,比屋可封”,这是中国人几千年的追求与梦想。岚山向海而生,东南面海,世世代代盼望的不就是“风平浪静、安定太平”吗?!再说, “安澜”是安岚的谐音。1948年滨海区党委在这里设区,就以“安岚”为名;1950年初日照县调整行政区划,继续用“安岚”两个字;1958年成立的人民公社还以“安岚”为名。直到1984年人民公社撤消时,安岚两字才淡出人们的视线,这是一段36年的历史啊,那是岚山发展过程中极为艰难的一段历史,这桥名就是提醒岚山人勿忘历史。其二,这个澜字具有地域特色,让当地人想起已经被覆盖在岚山港码头与一处油码头下面的“大澜(栏)”与“小澜(栏)”两片礁石区,回忆起当年那巨浪腾空、惊涛裂岸的壮观景观。

“乍见桥名惊老眼”,可能就是这个原因了。

安澜桥全长206米,宽6米,桥梁单跨跨度45米,在当地算是最大的桥了。

回到家的当天晚上我就迫不及待地去看桥。晚间的安澜桥真如镶珠嵌玉的斑斓桥,桥上桥下交相辉映,浓艳明丽,让人流连忘返。第二天上午我再次走向桥面,极目远眺,看到的是一幅幅全景式画卷。西面是安东卫古城区,那里高楼林立,一片繁荣景象。那是全区的文化政治中心,区政府机关所在地。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岚山中学,看到那造型优美的球形体育场,看到国内最大的干货鱼类交易市场。目光偏南一点儿,就观望到烟波浩渺的海州湾,看到新兴起的旅游胜地多岛海景区以及先秦古老村庄荻水口。向北望,可以看到千年古寺卧佛禅寺,看到鹞鹞顶、老爷顶等景点。向东望则是宽阔无限的黄海,早上可以看到“日出扶桑”的壮丽景观,看到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现代化岚山港与多处渔港码头,看到海面上穿梭往来的船只与片片养殖区。南侧可以看到 “陡峭参天,双峰并立”的笔峰山,那里有着“天成景色即蓬瀛”的美誉。这桥北端接入阿掖山景区,南端接入笔峰山景区,下方与三十多公顷面积的亲子公园相连,桥下一方水库,波光粼粼,荷莲田田。安澜桥真如天然造化生成一般。

当岚山的美好自然环境与发展成就就在“眼皮底下”的时候,这座桥不只是一个窗口与一个景点,这桥就成为一条“金项链”。岚山本来具有独特的区域优势与黄金海岸线,可是曾经戴过“欠发达的沿海地区”的帽子,这让精明好强的岚山人特别“憋屈”。现在岚山成为新兴港口城市,荣获“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有着“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条条光环。这一天岚山人也许等得太久,可是最终还是来到了,怎不感到欣喜!安澜桥振奋了岚山人的信心,似乎看到更加辉煌的未来,怎不令人分外激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