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漫评|平常心对待一场寿衣“展示秀”

壹点漫评|平常心对待一场寿衣“展示秀”
2024年06月28日 18:41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评论员 孔雨童 绘画 徐进

近日,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举办的2024神州殡葬科技文化节上,一段“寿衣时装秀”引发争议,被网友直呼“颠覆了认知”。

国人历来对死亡颇为忌讳。因此,无论花样百出、款式各异的寿衣,还是以此为主题的“秀”,在不少人眼中都显得“刺眼”“晦气”。但平心而论,在一个以“殡葬”为主题的文化节中,这并非“出格之举”。放之大环境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不过度铺张前提下,合理、周到甚至个性化的殡葬用品、服务也是大众所需;让逝者更体面地走完最后一程,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家人的安慰,有其现实意义。

其实不仅殡葬用品,这一行业的从业者,长久以来也面临着不少来自大众的排斥甚至歧视。被称为“中国现代殡葬职业教育开创者”的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王夫子曾回忆说,“第一届学生进校时,其他学生都不跟他们站到一块”;到今天,也屡有“95后女生做寿衣模特遭到攻击”“90后入殓师直播被恶评”等新闻登上热搜。

这背后,除了根深蒂固的文化根源,也投射出死亡和生命教育的缺失。

近期,一个在抖音聚集了90万粉丝的入殓师“汤木檀泽”和网友的互动故事或许具有某种提示意义。当这个00后小姑娘以幽默平和、段子“满地”的画风分享殡葬知识和工作日常,猎奇之余,网友也收获了其他——“此前一无所知,但因为看过你的视频,很顺利的处理了奶奶的后事”;“改变了对死亡阴森恐怖的看法”“好像能更平和地面对死亡了”。大家发现,死亡和死亡仪式也是可以松弛谈论的,更有人坦言在这个小姑娘的评论区看到了一场年轻人不自觉开启的、面向自我的“死亡教育”。

“理解死亡,最终是为了让我们理解生活”。也许,是时候多一些对“生命终章”的“脱敏”了。与这个终将到来的“最后”多一些和解,给这个同样值得尊重的行业多一些理解和空间,也让自己多一些力量,去面对“生活中的苦痛、生命中的相逢与告别”。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