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产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德州深度服务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高水平产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德州深度服务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2024年07月18日 17:21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梦晴 通讯员 韩哲 宋钊铭 王志浩

德州市是山东的“北大门”,也是距离北京最近的山东地级市,德州市作为山东唯一纳入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规划城市,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政策体系逐步完善、招商引资屡结硕果、优质项目纷纷落户,项目建设热火朝天、各项便民措施稳步推进……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10周年,德州市坚持同向发力,围绕‘一区四基地’功能定位,谱写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谱的新篇章。

顶格推进,主动作为

累计引进京津冀过亿元项目831个

从2015年德州市纳入京津冀规划,“一区四基地”正式确立,2016年支持德州市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到2021年11月,《德州天衢新区发展规划》经山东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定位打造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再到2022年,山东省政府出台20条“硬核”政策支持德州市打造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7月,国家发改委专文批复支持德州市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9个事项,这些都让德州市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有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地位。

德州市委市政府成立专门机构顶格推进,构建以领导小组统领、12个推进组共同发力、12个县市区“一对一”对接、27个市直部门实体推进的工作体系。主动加强与京津冀重点地区的交流合作,先后与雄安新区、北京市朝阳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重点围绕农业全产业链供应、产业协作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

6月24日,京津冀创新转化(德州)中心揭牌暨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举行。

据了解,京津冀创新转化(德州)中心致力于成为服务京津冀地区创新主体对外联络的重要枢纽,加强政府平台、高水平科研机构和领军企业合作,整合科创成果、机构、人才、资金等资源,做强科技转化平台、打造创新服务平台、构建人才交流平台,为京津冀科创主体深度开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它的成立标志着德州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事业实现更大跨越。截至目前,已有启萌星教育机器人、联科华单原子材料研究中心、中电智诚嵌入式计算平台等11家优质企业、品牌商家、专业运营方签约入驻京津冀创新转化(德州)中心,共吸引专业人才团队50余人。其中,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背景的平台项目占比超90%。

另外,还举行了重点项目签约仪式,本次共签约20个项目,涉及文旅、集成电路、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四大领域,总投资116亿元。

矿冶科技集团北矿新材科技有限公司与德州天衢新区管理委员会签约热喷涂材料产学研合作项目,总经理侯玉柏表示:“我们先后多次与德州天衢新区沟通洽谈,围绕项目投资、人才培养、社会就业等展开全面对接,被他们的真诚、被德州厚重的文化及淳朴的民风所打动、被落地德州企业的蓬勃发展所打动。我们也期待双方的合作能早日生根发芽、结出硕果。”

德州市坚持高位对接、高层推动,30多家驻京央企在德州设立分支机构,累计引进京津冀过亿元项目831个,到位资金846亿元。并且,深化科技创新合作,围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积极对接京津高端科创、智力资源,打造面向京津冀鲁的区域性人才高地,逐步形成“研发在京津、转化在德州”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三年来,240家企业与京津冀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转化科技成果94项。在北京市海淀区设立德州(北京)协同创新中心,累计吸引37个科创人才项目签约入驻,19个项目在德州转化落地。

便利生活,共享服务

打造宜居宜业生活圈

6月27日至28日,京津冀鲁(德州)人力资源赋能先进制造业服务高质量充分就业大会在德州市举办,旨在推进京津冀鲁人力资源协同融合,更好助力先进制造业发展,打造区域性人力资源聚集高地。

活动期间,举办了高质量充分就业暨人力资源赋能先进制造业案例分享会、京津冀鲁(德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发展交流会等交流论坛,有关行业专家分别进行主旨演讲。在京津冀鲁(德州)人力资源赋能先进制造业服务高质量充分就业供需对接洽谈板块,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及山东的40余家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园区)展示了最新产品及创新成果。青年人才双选会现场人头攒动,京津冀及省会经济圈的200余家企业、技工院校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加,为各类人才提供就业岗位4000余个。

近年来,德州市坚持立足实际、攻坚破题,深度挖掘劳动力资源禀赋,“北融南接”推进对接引育,汇聚政策、人才、载体等各方资源,推出“德州促行业发展10条”等创新举措,打造省级人资服务产业园等平台载体,举办京津冀鲁服务论坛等引领性活动,引进诚通人力、小爱科技等头部机构,目前全市机构总量达611家,行业规模跃居全省中上游,初步形成涵盖职业介绍、素质测评、人才寻访、管理咨询等多种业态的完整产业链。

德州市聚焦群众所思所盼,在就业、医疗、交通、生态文明等方面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让德州百姓尽享协同发展的红利。

推动公共服务共享。德州市与北京301医院等30余家京津冀知名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达成100多项合作事项。建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天津肿瘤医院等医联体7个。首都师范大学与德州高级师范学校实现合作办学。与京津冀职业技能发展联盟等25家公司共建实训基地、与18家公司联合进行人才培养。中国·京津冀鲁体育产业交流大会成功举办。

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突出示范创建引领,全力打造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截至2023年,德州市已获得各类生态创建命名10个,列全省第三;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数量2个(齐河、乐陵),列全省第一,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目前,德州市正在积极创建京津冀国家首批美丽城市,已启动美丽德州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主动邀请国家级专家进行调研指导,努力把德州市建设成平原地区美丽城市建设的示范样板。

产业承接,科技创新

未来聚焦重点领域、重点方向

6月24日,德州市召开“走在前 勇争先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德州实践新篇章”主题系列第二场新闻发布会,“我们将牢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围绕‘一区四基地’功能定位,深度服务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切实把国家战略势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在发布会上,德州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刘泽华说。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10周年之际,接下来,德州市将重点开展产业承接、科技创新、职业教育等领域的工作。

聚焦提升产业承接能力,推动工业立市向先进制造业强市跃升。将天衢新区作为德州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阵地,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六大主导产业。依托“有研系”开展优势产业招商,全力打造国家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基地。持续强化“一县一区”“一部门一重点”对接机制,开展多领域合作,构建“一区引领(天衢新区)、多点支撑(各高新区及省级开发区)、全域融入”的工作格局,力争全年引进京津冀过亿元项目100个以上,到位资金100亿元以上。

聚焦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向国家创新型城市跃升。积极引进京津冀优质创新资源,争取实现与北京怀柔科学城等原始创新重要策源地合作,多方式组建创新联合体、研究院、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鼓励企业加强同京津冀高校院所深度合作,开展联合攻关,支持企业引进转化京津冀科技成果。借力北京高端科创优势,全力打造德州(北京)协同创新中心,提升德州企业创新能力;发挥德州资源要素优势,全力打造京津冀创新转化(德州)中心,推动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形成内外联动、互促互济的科创转化“双中心”。力争全年新增与高校院所深度合作企业60家以上,引进高校院所专家人才100人以上,落地人才项目20个以上,转化科技成果20项以上,新增企业科技创新平台20家以上。

聚焦加快市场融入,推动农业大市向食品名市跃升。积极推进各类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标准化示范场建设,不断放大“吨半粮”创建成效,守牢“粮袋子”。将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打造成为中国北方“食谷”,推进研发孵化中心等基础设施和配套项目建设,吸引更多具有明显带动效应的高质量项目落地园区,建设全国知名预制菜基地。加大“德州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力度,提升农产品在京津地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力争全年新增规上食品加工企业20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100亿元,新增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产品20个以上。

聚焦发展高质量职业教育,推动劳动力输送基地向区域性人才中心跃升。实施“百企对接京津冀百校”专项行动,落实“十万大学生兴德计划”。举办中国·德州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北京分赛、德州籍在京人才恳谈会等品牌活动。强化劳动力技能培训和人才交流,力争新增人力资源服务机构40家以上、培育规上机构10家以上。通过“输”“引”并重,柔性引进一批京津冀高层次人才,全力打造区域性人才中心。

同时,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积极实施黄河、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牵手工程,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