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风险观察|反“内卷式”恶性竞争,16家光伏企业达成共识

ESG风险观察|反“内卷式”恶性竞争,16家光伏企业达成共识
2024年10月17日 18:2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为及时有效监测企业在社会、环境、治理等方面的风险,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将通过壹点智库品牌大数据平台,定期跟踪、监测和评价A股上市公司的ESG风险,并进行重点报道。

10月7日-10月13日,本周有411家A股上市企业被央媒省媒报道过敏感信息。与上周相比,敏感信息量下降的有57家,信息量增加的有400家。

本期ESG风险敏感信息涉及信息披露、营销宣传、内部治理等问题。从ESG层面分析,主要涉及社会(S)、治理(G)维度的关键绩效指标。

张家界景区被拆分收费?

近日,有游客发文称“张家界景区”被拆分成近20个小景区,每个小景区单独收费,引发热议。有网友发文称,张家界景区被拆分成近20个小景区,每个小景区单独收费,“张家界回应被指拆成20个景区收费”的词条冲上热搜。对此,也有游客猜测这是旅行社张贴的价格表,图片上的“张家界市的景区价格表”是张家界市的景区价格表。

图源:网络截图

据界面新闻报道,张家界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工作人员表示,网上的信息确实存在误读,张家界包含多个独立景区,如天门山景区、大峡谷景区等,这些景区内部包含多个独立的小景区和索道交通项目,由于运营方不同,因此实行单独收费。这种情况在全国范围内并不罕见。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月27日,“张家界上半年亏损逾6000万元”的话题还冲上了微博热搜。张家界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297.SH)的2024年半年度报告显示,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4亿元,同比下降2.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116万元,同比增亏49.13%。张家界下属运营项目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环保客运购票人数同比减少10.81%,营收同比减少12.94%。

图自张家界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半年度报告

奶酪博士“内卷式”恶性竞争被罚

“内卷式”恶性竞争,指的是行业内企业为了市场份额,竞相压价、扩张产能,导致全行业利润微薄甚至亏损的现象。这种竞争方式在多个行业均有出现,如汽车、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近日,奶酪博士(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及奶酪博士(安徽)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奶酪博士”)在《文汇报》上刊发声明,承认对上海妙可蓝多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00882.SH)构成商业诋毁。2022年,奶酪博士通过控制的三个抖音账号发布含有误导性信息的宣传视频,对妙可蓝多造成不良影响,并已接受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10万元人民币罚款。

据蓝鲸新闻相关报道,奶酪博士在视频中劝说消费者不要再买“一晃就掉的奶酪棒”,并称自身产品“口感绵密”,同时贬低其他品牌。这种行为被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认定为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近年,中国奶酪市场增速放缓,2017至2022年销售额复合增长率为20.9%,而2022至2027年预计下滑至9%。市场集中度提升,头部企业持续扩容,挤压中小企业生存空间,奶酪博士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也凸显了行业内的竞争压力。

对于行业“内卷式”恶性竞争问题,早在7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就专门强调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这是首次在政治局会议中明确提及此类问题。这种恶性竞争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健康发展,还可能影响整个行业的再生产与研发投入,进而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此,企业界和学术界都在探讨如何有效遏制这种现象。

专家建议,要从源头上遏制地方政府对生产要素市场的补贴和扭曲。例如,新出台的《公平竞争审查条例》规定,要保障各类经营主体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此外,行业内部也应加强自律。

例如,同样有竞争压力的光伏行业,面对光伏产品市场价格持续下滑和非理性竞争的恶性循环,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在上海举行了专题座谈会,旨在防止行业“内卷式”恶性竞争,包括多家上市公司在内的16家光伏企业达成了共识。

参会企业包括阿特斯(688472.SH)、晶澳科技(002459.SZ)、晶科能源(688223.SH)、隆基绿能(601012.SH)和爱旭股份(600732.SH)等。企业代表们就“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达成一致意见。

红星资本局报道,今年上半年,光伏行业出现“冰火两重天”的现象。一方面,行业规模扩大和出口增量显示出市场的热度;另一方面,价格下跌、产值下降和出口额减少则反映了市场的冷淡。在此背景下,多晶硅、硅片价格下滑超40%,电池片、组件价格下滑超15%,导致行业普遍出现亏损。此次多家企业达成共识,显示出光伏行业在面对市场挑战时的团结和自律,为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钙王”朗迪产品不合格屡罚屡犯

据《消费者报道》消息,北京朗迪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朗迪制药”)因其碳酸钙系列产品多次被检出不合格,引发关注。朗迪制药成立于2003年,后被振东制药(300158.SZ)收购,成为其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然而,2023年朗迪制药的多批次产品因含量不符合规定,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批评,并遭到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处罚。

处罚决定显示,朗迪制药被责令停产停业整顿30天,并罚款1.34亿余元。尽管朗迪制药随后发布了官方声明,承诺配合检查并召回不合格产品,但不久后,安徽药监局发布公告,今年4月26日,标示为朗迪制药生产的1批次碳酸钙D3颗粒(II)含量测定不符合规定,被该局采取暂停销售使用、召回等风险控制措施,对不符合规定原因开展调查并切实进行整改。

据《消费者报道》记者统计,近三年内,国家及省级市场监督管理局对钙片相关产品进行了抽检,发现了35批次不合格产品,其中不乏葵花(葵花药业002737)、千林、十八宝、生命力等国内知名品牌,以及部分进口品牌如康百力等。

专家建议,成年人在选择补钙产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了解不同类型的钙剂(如有机钙、无机钙)及其特点;其次,关注产品的成分和含量,避免选择含量低于标示的产品;最后,补钙不仅仅是服用钙剂,还应注重饮食平衡,通过食物摄入足够的钙质。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 记者 张洁清)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