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一些“天才”炒作,多一些尊重常识

少一些“天才”炒作,多一些尊重常识
2024年11月03日 17:16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11月3日,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组委会发布了关于2024年竞赛的相关情况说明。在本次竞赛中,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的教师王某某及其指导的学生成功入围决赛,这一消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根据决赛阅卷的结果,两人并未获得任何奖项。经调查,王某某在预选赛中为其指导的学生提供了帮助,违反了预选赛中“禁止与他人讨论”的规定。此外,这一事件也暴露了竞赛赛制存在的不完善之处以及管理上的不严谨。

“姜萍事件”终于有了定论。此前,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关于“中专生逆袭”、“天才少女”、“平民英雄”等话题的炒作,各种阴谋论和质疑声此起彼伏,使得这场由企业举办的公益性数学赛事意外“出圈”,引发了全民的关注。根据阿里巴巴发布的竞赛情况说明,王某某老师及其学生在预选赛中的违规行为意味着姜萍之前的成绩涉嫌造假,中专生“逆袭”的传说破灭,数学“天才”的形象也随之崩塌。

王某某师生的违规行为不仅挑战了竞赛规则,违反了诚信原则,损害了其他选手的公平权益,更削弱了赛事的公正性。同时,由于该竞赛初赛采取在线模式,参赛时间长且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主要依赖于选手的自觉性,这一规则漏洞给部分选手提供了违规操作的机会。规则的制定和执行是竞赛公平、公正的基础,因此,组委会应吸取教训,加强赛制的完善,提高管理水平,以确保竞赛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更值得反思的是,“姜萍事件”为何会引发如此大的社会关注?这恐怕与当下社会对“天才”、“神童”的过度追捧密不可分。每当有类似的新闻出现,媒体和社交平台往往会争相报道,夸大其词以吸引眼球。很多自媒体为了流量利益,故意炒作噱头、蹭热度。这种过度炒作的浮躁风气不仅让公众产生迷思,对真正的天才和成就产生误解,更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不劳而获、投机取巧的心态。

事实上,各大数学竞赛都设有一定的门槛,其本质在于检验选手的数学素养、逻辑思维和解题能力。每一份获奖名单的背后,都是无数选手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和不懈追求,而非为了制造“天才”神话。虽然确实有极少数数学“天才”存在,但他们的成长过程并非横空出世,而是有迹可循,有一系列考试成绩和研究成果可以佐证。因此,过度炒作“天才”并不可取,只会让少数人获得商业利益,助长社会的浮躁风气,而忽视了对人才进行科学培养和挖掘的规律。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踏实努力和尊重常识的态度。少一些对“天才”的炒作,多一些对科学的敬畏之心,才能培养出更多真正有才华、有担当的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同时,也希望媒体和社交平台能够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主动遵守理性、严谨求实的职业规范,不再过度炒作“天才”神话,引导民众回归理性思考,避免盲目跟风。

作者:江德斌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