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近日,有东莞市厚街镇市民报料,发现河里被人扔了不少共享单车。据悉,厚街镇共有22条河,每天有十几辆共享单车被捞起来,一个月有三四百辆,打捞工作耗时费力,每捞起一辆单车需6人配合。对此,律师指出,恶意毁坏或丢弃共享单车涉嫌犯罪,应引起重视。
共享单车不会无缘无故跑进河里,大概率是有人故意扔的。在全国范围内,此类故意毁坏、乱扔乱弃共享单车的现象,并非个案。这不仅增加了共享单车企业的运营成本,更是一种严重的资源浪费。对于此类非理性行为,我们理应予以谴责:既没有社会公德,也暴露了法治意识的不足,毁坏财物如果达到一定数额,甚至可能涉嫌犯罪。共享单车企业该报案的报案,该追偿的追偿,都是其权利所在。
在谴责之余,此类现象背后的原因,同样值得分析、复盘。如果仅是少数几起,或许的确是个别消费者的个人道德问题,但每月都有大量共享单车被丢进河里,恐怕就不只是少数消费者单方面的缘故,而是确有优化制度设计的必要。
虽然报道没有进一步调查追问共享单车被丢进河道的缘由,但从大量留言读者的分享和吐槽看,不排除这是一种报复性丢弃行为,或与共享单车企业过度转嫁消费者义务有关。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我国共投放了1200多万辆共享单车,每天平均骑行人次大概有2700多万人次。在人们积极拥抱绿色出行的同时,不可否认,仍有部分共享单车处于闲置或废弃状态,占用了公共空间,影响了城市景观和管理。甚至,某些区域共享单车投放过度,导致公共资源被大量消耗,以至于严重影响市民交通出行和工作生活,负外部性凸显。城市道路、公用场地等公共资源,是共享单车运转的基础,更是城市的稀缺资源,必然是有成本的。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管理,公共资源无法发挥应有效率,市民利益必然受到损害。
另一方面,随着共享单车竞争进入下半场,消费者普遍感觉收费越来越贵了,而且乱收费似乎越来越多了。如据媒体报道,在黑猫投诉[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等平台上,有大量关于还车难、乱收费等问题的消费者投诉。其中有消费者反映,其明明停在了规范地点,却被收取调度费;还有消费者表示,按照APP上显示的还车点准备还车时,却难以找到准确位置,来回几趟,最终还是无法按照要求停车,只好交纳车辆调度费作罢。
需要追问的是,在经营者并未证明因为消费者停车行为带来额外成本的情况下,调度费的收取是否合理?消费者无法在结束骑行后及时便利还车,全让消费者担责又是否合理?
共享单车的负外部性得不到矫正,以及过度向消费者转嫁义务等行为,或许是其遭到报复毁坏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人建议,可以考虑向共享单车收取公共资源占用费,以矫正其负外部性带来的不利影响;也有人建议,应该在投放总量控制的基础上,探索对共享单车平台的积分制管理。无论如何,面对22条河每月捞起几百辆共享单车的现实,除了依法维权之外,共享单车企业或也有必要反求诸己。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舒圣祥)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