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
在扶弱助困时,他们真情陪伴,以友爱之心传递温暖;于文明创建中,他们走街串巷,宣传劝导,用实际行动营造城市文明之风;在基层治理中,他们贴近民生、服务群众,用心用爱书写一份份民生满意答卷。
志愿服务是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力量,同时更是一座城市温暖与美好的重要见证。今年以来,东营市委社会工作部坚持把志愿服务融入社会治理,将其作为增强群众获得感的幸福工程、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系统工程,从“心”出发,统筹推进,持续推动“新志愿 融治理”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为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贡献志愿力量。
从“一人行”到“一众行”
做好不同群体的“黏合剂”
“放心放心,我们马上就到!”8月26日,东营市遭遇了罕见强降雨天气,“同心援”应急救援志愿服务联盟以“汛”为令、迎“汛”而战,组织车辆救援582辆、受困人员救援232人。其中,市特战救援应急志愿服务中心出动车辆装备12台,处理险情198多起;利津海狼应急救援服务中心联合河口海狼救援队迅速展开救援工作,黄河义警冒雨辗转多地,安全转移多名被困群众……他们于风雨中勠力同心,逆流而上,用行动诠释着应急救援的真谛。
东营市同心“援”应急救援志愿服务联盟是在东营市委社会工作部指导下,联合市应急局、市水务局、黄河河口管理局,联动市内30支专业志愿服务队组建的一支全面性的应急救援组织,汇聚了逾千名志愿者,推动了应急救援队伍从“孤军奋战”到“团队作战”的力量聚合。为了更高效地发挥志愿服务队伍的专业技能,东营市采取了高起点推进策略,实施“一部门一队伍一品牌”战略。通过引导相关部门、单位以及群团组织发挥其专业优势,成功建立了7支志愿服务联盟(总队),在应急救援、环境保护、法律援助、卫生健康等多个领域,规范引导志愿力量参与,将志愿服务活动深度融入社会治理体系。此外,东营市也着眼全市新就业群体新新向党“新志愿 融治理”活力场景,依托东营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和史口镇红运家党群驿站,通过动员志愿力量贴“新”引导、暖“新”行动、温“新”服务,将关心关爱真正送到新就业群体身边。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作为党员,更应该主动上前。”东营市特战救援队总队长王继安已连续参与救援十几个小时,满身疲惫,但他的眼神里依然保持着坚定,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志愿服务的无限热情和责任感。一名党员一面旗,全面推进社会工作离不开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东营市坚持以“新志愿 融治理”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框架为指引,持续推动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双报到”工作。同时,建立健全志愿服务联动协调机制。完善志愿服务联络制度,发挥“枢纽型”组织作用,形成“党委社会工作部+志愿服务联合会”“市直部门+志愿服务联盟”“专业志愿服务组织+基层志愿服务团队”三级队伍体系,确保志愿服务活动的高效组织和快速响应。
从“小目标”到“大格局”
做好国家战略的“生力军”
“我们城市不大,来旅游的人相对不多,每到马拉松的时候,我们就像一直憋着这么一股劲一样,想让别人看看我们东营的景美,人也好。”东营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崔高峰说道。10月20日,2024黄河口(东营)马拉松赛在新世纪广场鸣枪开赛,3.5万名海内外选手齐聚于此,在奔跑中感受东营独特魅力。
为保障赛事顺利进行,在市委社会工作部的统筹协调下,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为大赛招募294名赛事服务志愿者和3700名拉拉队成员,并切实做好培训赋能和全程管理工作,为志愿者、拉拉队员做好安全、用水、食品等后勤保障工作,确保赛事志愿服务平稳顺畅。志愿者们也用饱满的热情和细致的服务,受到赛事组委会和参赛人员的一致认可。
今年4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是系统部署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第一份中央文件,其中提到,志愿服务要助力国家战略,要服务百姓民生,要融入基层治理。为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和省委社会工作部推进措施,东营市积极推动“新志愿 融治理”志愿服务体系建设,首批推出志愿服务融入社会治理十条推进路径、百个活力场景、多批志愿服务微项目,引导志愿服务助力国家战略、服务百姓民生、融入基层治理,“人人都是志愿者、人人争当志愿者”共识更加凝聚,“志愿者之城”底色更加闪亮。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守护母亲河是我们每个东营儿女的责任。”志愿者张树杰的一番话说出了东营市志愿者们共同的心声。8月31日上午,东营市委社会工作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管委会以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为契机,探索国家公园志愿者参与机制,带动全市22支队伍组建“守护母亲河 志汇黄河口”志愿服务联盟,标志着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再添“新军”。同时,现场还公布“云端的守护”珍稀鸟类保护、“行走的手抄报”等22个“小而精”志愿服务项目,让志愿服务融入国家战略具象化。
风起青萍之末,浪起微澜之间。现场的一名游客小朋友在这一抹浓郁的志愿红下也受到了感染,她说:“虽然我还小,但是我也能主动捡拾垃圾,去保护我们的母亲河。”
从“小项目”到“大作用”
做好服务民生的“主阵地”
“晓凤,又出去理发啊!”“晓凤大姐真是好人啊,坚持给居民义务理发这么多年。”在东营区辛店街道萃苑社区,居民热络地和赵晓凤打着招呼,短暂寒暄之后,赵晓凤又背起理发包前往需要上门理发的居民家中。
居民口中的赵晓凤,是东营市东营区辛店街道“晓凤义务理发室”志愿服务队队长,现年83岁。1969年,赵晓凤跟随丈夫来到胜利九二三厂(现胜利油田),她看到石油工人生活条件艰苦,头发长了没地方修剪,便自告奋勇利用午休时间在田埂上帮大伙理发。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赵晓凤注意到,自己所住的小区里有一些瘫痪在床的老人,头发总是不方便修剪。她想,为何不用好自己的理发本事,为这些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上门服务呢?没想到她这一干就是55年,用坏了近百把推剪,爱心行程累计达16万公里!2011年,辛店街道萃苑社区“晓凤义务理发室”正式挂牌成立。自那时起,她们每为居民理发一次就投一颗红豆到瓶子里,红豆也成了奉献爱心的代名词。截至目前,积攒的红豆已有15.8万颗。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像“晓凤义务理发”这样的项目,只是东营市志愿服务活动中的一个缩影。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东营市牢记抓志愿服务就是抓民生,聚焦民生关切、聚焦一老一小,及时注入精准服务。通过党建引领、需求导向、专业赋能等举措,做深做实做活社区志愿服务。通过举办社区公益创投大赛、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创新交流等活动,激发志愿服务创新活力,培育了“众享东方红 爱益满邻里”“暖光传承”“锦如所苑 幸福家园”“邻市家·搭把手”等一批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带动更多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共同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东营市将社区作为志愿服务的主阵地和主场景,通过动员先进人物、文艺骨干、退休老党员、老石油人等社区“能人”,感召社区重点管理对象、服务对象,带头组建群众身边、邻里信任的志愿服务队伍2000余支,通过由“艺”转“益”、由“志”到“治”、由熟人服务熟人,激发居民自治热情,形成“参与-奉献-融入-受益”良性循环,“人人志愿、一起志愿”成为共识,社区治理更有活力、更有温度。
从“小保障”到“大环境”
做好倡树新风的“同路人”
“早上来挺早啊,这还没到通知的时间。”“这不是等着包包子,等得一晚上都没睡好,看着快到点了就抓紧过来了,不说了,咱快开始包着吧。”10月20日凌晨1:30,几道声音划破了静谧的夜幕,府前社区食堂的灯突然亮了起来,十几名府前社区的工作人员和东营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卓凡志愿的志愿者陆陆续续走了进去。这次同行,是为一件事,那就是在比赛当天为参与2024黄河口(东营)马拉松赛事现场服务的294名志愿者亲手制作热气腾腾的大包子。随着包子一个个被摆上蒸笼,蒸气开始在厨房中弥漫。凌晨3:00,包子陆陆续续地开始出锅,大家又开始忙着分装打包,装进一个个袋子中,再装车送往比赛场地,送到每一名志愿者手中。
随着最后一袋包子被装车,志愿者们终于可以稍作休息。他们相互对视,眼中满是疲惫却也闪烁着满足的光芒。他们知道,这些包子不仅承载着社区的温暖,更是对马拉松精神的一种支持和传递。“虽然起得挺早,但是我们也算为东马助力了,希望那些现场的志愿者见到包子能够又暖和又高兴吧。”志愿者苏爱军微笑着说。府前社区党委书记生沈阳也笑起来:“那肯定,我们府前社区的包子可是幸福大包,是包住幸福的包子,包住了咱们这么多人牵挂的幸福,能不高兴吗?”
志愿服务是一座城市的风向标,而志愿者就是这座城市中的领跑者。礼遇志愿者,是为志愿服务发展增添新动力,是为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加油”,是推动爱与奉献双向奔赴的重要路径。“今年以来,着力建强坚实有力的支持保障体系,市委社会工作部实施了‘志愿守护志愿 奉献回馈奉献’礼遇志愿者行动,进一步完善志愿者星级认定,开展志愿者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为活跃志愿者购买公益保险,做好典型挖掘和示范引领,进一步提升志愿者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增强志愿服务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让人人有爱、人人志愿、人人参与、人人受益成为新风尚。”东营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吕国强说道。
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志愿服务大有可为,也必定大有作为。东营市将持续引导志愿服务融入社会工作,探索“社会工作+志愿服务”联动融合机制,擦亮“新志愿 融治理”服务品牌,让“志愿红”这道最美风景时时处处定格在东营大地、定格在群众身边,让“志愿者之城”的形象更加鲜明和光彩夺目。截至目前,东营市共有实名注册志愿者56万余人,志愿服务队伍2899支,公示志愿服务活动64万余次。(大众新闻·黄三角早报记者 商尧)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