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张洁清
为及时有效监测企业在社会、环境、治理等方面的风险,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将通过壹点智库品牌大数据平台,定期跟踪、监测和评价A股上市公司的ESG风险,并进行重点报道。
3月17日-3月23日,本周有517家A股上市企业被央媒省媒报道过敏感信息。与上周相比,敏感信息量下降的有402家,信息量增加的有396家。
本期ESG风险敏感信息涉及内部管理、风险管理、合作争议、品牌管理、产品质量等问题。从ESG层面分析,主要涉及社会(S)、治理(G)维度的关键绩效指标。
丹化科技治理与内控问题遭责令改正
3月18日晚间,丹化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丹化科技600844.SH)发布公告称,因公司治理和内控制度方面存在多项问题,被内蒙古证监局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据《中国经营报》报道,内蒙古证监局调查显示,丹化科技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公司治理不规范,公司存档“三会”会议材料中无2023年以来的董事会、监事会会议记录;二是公司内控制度不健全,公司未单独制定《关联交易内控制度》,且公司《信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于2007年制定、《董事会秘书工作制度》《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对外担保管理制度》于2012年制定,上述制度均未根据最新法律法规及时进行更新。
丹化科技证券部相关人士向媒体表示,针对此次被责令改正的情况,公司正在积极整改,不会对经营产生影响。公司在公告中称,收到决定书后高度重视,将严格按要求自查梳理,并在30日内向内蒙古证监局提交书面整改报告。
嘉士伯被指操纵重庆啤酒2015年亏损
据中新经纬和财联社报道,重庆啤酒(600132.SH)与重庆嘉威啤酒有限公司的数亿元合同纠纷持续发酵,双方从法律诉讼延伸至舆论层面,矛盾围绕《产品包销框架协议》的合理性、执行情况及利益分配等问题展开。
在3月14日晚间,重庆啤酒发布公告,其与重庆嘉威的合同纠纷一审判决结果出炉,重庆啤酒需向重庆嘉威支付3.53亿元,同时其反诉请求被驳回。随后,重庆啤酒及其控股方嘉士伯(中国)啤酒工贸有限公司发表声明,指责重庆嘉威“攫取不当利益”“吸血寄生”重庆啤酒,认为《产品包销框架协议》严重牺牲重庆啤酒利益且极不合理,但出于对企业发展历史的尊重,一直履行该协议。


对此,3月20日午间,重庆嘉威在微信公众号发布《嘉士伯,在撒谎!——对嘉士伯中国声明的回应》,指责嘉士伯中国声明“黑白颠倒”,并表示已委托律师向嘉士伯及重庆啤酒发函,保留追究其声明失实、误导舆论、损害公司及个人名誉的法律责任。

双方矛盾的核心,是一份签订于2009年、为期20年的《产品包销框架协议》。嘉士伯中国认为,这份协议严重牺牲重庆啤酒利益,极不合理,但出于尊重历史,一直咬牙履行。重庆嘉威却称,双方自1992年起就是紧密的联合体成员,并非代工关系,且2009年临时股东会上,嘉士伯与其他中小股东一同投票通过相关议案,同意签订该协议。

在利益分配问题上,双方同样针锋相对。嘉士伯中国指出,重庆嘉威凭借包销协议锁定20年超额利润,净利润率高达35%,远超行业合理区间。重庆嘉威则反驳称,自身利润从未超出合同约定,且按协议重庆啤酒还分得三分之一利润,双方协议规定销量和价格与重庆啤酒旗下马王乡及大竹林两家公司同步,不能将其与上市公司整体利润作不合理比较。
此外,重庆嘉威还抛出“重磅炸弹”,控诉嘉士伯对重庆啤酒进行财务操纵,致使重庆啤酒2015年出现巨额亏损。重庆嘉威称,当年嘉士伯入主重庆啤酒后,通过资本运作清理原有资产,进行“洗大澡”操作,计提大量资产减值准备,若扣除这部分影响,重庆啤酒本应大幅盈利。
而山城啤酒的品牌命运,也是这场纷争的关键。嘉士伯中国强调一直重视本土品牌,“山城”啤酒在重庆市场销量可观。重庆嘉威却坚称,自嘉士伯收购重庆啤酒后,“山城”啤酒销量断崖式下滑,品牌被严重低端化、边缘化,如今在餐馆等主要消费场所难觅踪影。
目前,嘉士伯中国尚未对重庆嘉威的最新回应作出进一步表态。
海南鹭燕医药销售劣药被处罚
据南海网消息,3月23日,海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依法对鹭燕医药(002788.SZ)旗下海南鹭燕医药有限公司没收不合格批次双黄连片1108盒,并没收销售劣药的违法所得10190元。2024年10月15日,海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海南鹭燕医药有限公司购进并销售的双黄连片进行抽样检验,结果显示该批次药品不符合规定,被认定为劣药。经调查,该公司在2023年2月13日—2024年8月30日期间,分4次从陕西白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购进涉案批次双黄连片共计9600盒,并销售给海口、三亚、儋州等地42家医疗机构。海南鹭燕医药有限公司已启动召回程序,召回960盒,但仍有部分药品被没收。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